分享

山西沁源之“南”姓起源----王家大院背后的故事

 桃花背 2016-01-16
     端午回家,和村里春元伯、赖小哥上山采艾,说起一段“南”姓的起源,和大家分享一下。
春元伯介绍说,今年,灵石王家大院的后人到了我们村子三次,探讨“王”姓和“南”姓的关系,基本考证出沁源“南”姓是灵石“王”姓的后裔的一支。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村子的名字是“南庄”,顾名思义,村子里大多数人都姓南。直到十几年前,为了体现村民追求富裕的共同心愿,村子改名“富村”,当年的元宵节闹秧歌中,村民还编了一首秧歌,第一句我至今记得,是“南庄改富村,真是得人心”……
我们村和沁源其他村子的南姓,分为四门,共同的祖先,叫做“南林”,南林有四个儿子,代代相传到如今,村子里每户南姓人家,都知道自己是哪门的,其中第一第二和第四门的族谱后来中断了,只有第三门的,有一个后代耗费巨资(大概五六万)把族谱记载到了现在,现在族谱还在沁源石台村的一户人家保存着。灵石王家大院的后人到我们村联系,也看到了这些族谱。
至于南林之前的事情,村子里的人就都不知道了。直到今年,王家大院后代寻访到了我们村。
王家是灵石大族,王家大院记载着王家曾经的辉煌。王家的族谱一直保存到现在,在后人整理族谱的时候,发现一件事情,王家某一代,也是有四个儿子,其中老大、老二、老四的后人都在族谱上列的清清楚楚,只有老三的后代空无一人,只知道老三的名字叫“王林”。老三王林的后代到哪里去了呢?王家后人开始了寻访。
王家老三失踪的年代,正是明朝永乐年间,而永乐年间,山西发生了举世闻名的大迁徙大移民,“洪洞大槐树”即是当时大迁徙的聚集点。山西是主要的移民迁出的地方,谨举几例:
《明太宗实录》卷31裁永乐二年九月徒山西太原、平阳、泽、潞、辽、沁、汾民一万户实北京。
《明太宗实录》卷37载:永乐三年九月,徒山西太原、平阳、泽、潞、辽、沁、汾民实北京。
《明太宗实录》卷40载:“永乐四年正月湖广、山西、山东等郡县史李懋等二百十四人言愿为民北京。命户部给道里费遣之”。
《明太宗实录》卷49载:“永乐五年五月,命户部从由西之平阳、泽、澜,山东之登莱好府州五千户隶上林苑监,牧养栽种,户给道里费一百锭.口粮六斗”c
《明太宗实录》卷103载:“永乐十四年十一月,徙山东、山西、湖广流民二千三百余户于保定州,免赋役三年”。
《明太宗实录》卷106载,永乐十五年五月山西平阳、大同、蔚州、广灵等府州申外山等诣阙上言:“本处地孬且窄,岁屡不登,衣食不给,乞分丁于北京、广平、清河、真定、冀州、,南宫等宽闲之处,占籍为民,拨田耕种,依例输税,庶不失所。从之,仍免田租一年”。
在王家后人寻找这个老三的时候,在民间听到了这样一种说法,当时王林不愿意迁徙,就只身翻过山从灵石到了今沁源境内(当时还属于灵石境内,灵石和沁源毗邻,以山为界,历史上,如今的沁源很多乡镇都是灵石县的属地),后来就在今天南庄所在的地方定居,改姓为南,名字未变,称为“南林”,其居住的村子就叫做“南庄”,其后代就是如今沁源的南姓四门。灵石王家大院的后人到了沁源,先在鱼儿泉一带寻找南姓的人,大家说沁源南姓起源于南庄,就辗转找到了我们村。经过访谈对比,发现王林和南林在历史上的时间大致吻合,姓不同而名同,基本推断沁源南林即灵石王林,沁源南姓为灵石王姓之后裔。
之后,王家就自作主张,讲沁源南姓全部列到 王家 族谱内,沁源的南林,原来竟然是王林,是当年修建王家大院的人,是王家大院的正式传人。王家还把南姓中后代发展的好的要了照片,在族谱中加以介绍。
这段传奇背后的历史事件,史实证据,都还需要更多的发掘和考证,如果有王家或者南家后人有兴趣,可以做更多的寻访和研究,也许可以还原一段家族史的真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