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旦教授陈芬儿当选院士 在鄂十年吃住不离实验室

 klqqklqq 2016-01-16

  楚天金报讯(记者高琛琛 通讯员余茜)7日,复旦大学陈芬儿教授当选为201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位“教授发明家”,研发了多项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原料药合成技术。鲜为人知的是,陈芬儿曾在武汉工作过10年,算得上“半个”湖北老乡。

  学术“痴人”吃住在实验室

  1988年,在华西医科大学取得药物化学硕士学位后,29岁的陈芬儿在武汉工程大学工作,10年间从一个青年讲师成长为教授。曾任该校校报主编,如今已退休的魏珍老师,昨与记者分享了她记忆中的陈芬儿。“陈芬儿不爱钱,不为利,是一个对专业极其认真的人。”魏珍老师回忆,当时科研条件简陋,陈芬儿为方便工作,把锅碗瓢盆、铺盖卷儿都搬到了实验室,吃住都不离开,是个学术“痴人”。在当时的青年老师中,已是有名的“才子”。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陈芬儿出了不少成果,难能可贵。1994年,在第四届全国药物化学年会上,陈芬儿的“生物素立体专一全合成研究”引发业界轰动。

  制药技术打破国际垄断

  药物化学的主要方向有二个:研发新药和研究制药技术。在陈芬儿看来,对现有药物的工艺技术研究,能极大改变药物的生产,降低制药成本,让更多老百姓能用得起好药,在现阶段的中国更加重要。在这一领域,陈芬儿成就斐然。

  d-生物素,是蛋白质和脂肪中间代谢中的一个重要辅酶,它具有抗衰老性,在维持人和动物正常生长发育,保护皮肤、骨髓健康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此前50多年的时间,d-生物素的合成技术一直被瑞士的罗氏公司(Roche)所垄断。2001年,陈芬儿的团队研制出了d-生物素的全合成新路线,在国内投产后,使得该药物的生产成本从每公斤1.5万元,降到每公斤0.25万元,使我国从进口国转变为出口国,主导了国际主要市场,使得罗氏公司等全球所有公司被迫停产。

  该公司先后提出10万美元的月薪聘请陈芬儿加盟,在欧洲为他建立实验室的优厚条件,都被陈芬儿拒绝。“实验室只能在中国,在复旦大学。”2004年,罗氏公司出资3600万元,在复旦建立了联合实验室。

  让创新技术在中国走得更远

  这只是陈芬儿众多成果中的一项。他研发的双氯芬酸类药物,从中国出口到全球152个国家,每天造福数以亿计的患者,其中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就是大家熟识的“扶他林”。中国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让外国人来进口我们的东西,让他有很高的荣誉感。

  57岁的陈芬儿表示,今后自己还想要做些事:一是再做几个原料药生产新工艺的重大创新项目;二是建立一支药物化学和精细化工领域的学术研究团队,培养年轻学者,在复旦形成一个独特的学科。

(责任编辑 肖进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