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推荐·芝麻《你正美好,何必彷徨》女人一生要扮演的角色太多。 父母眼中是女儿,老公眼中是老婆,工作中是职员,生孩子时是孕妇,生完后是母亲。 我们在这些角色中不断转换,不断成长,每一个角色都有各自的烦恼,所以越长大,扮演的角色越多,烦恼也会毫不留情地成倍增长。 烦恼在增长,我们赶跑烦恼的能力也在与日俱增。 芝麻的这本书里,写得都是熟女的故事。 熟女最让我欣赏的品质就是,她们无论何时何地都非常明确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彷徨,不计较。在任何时候都不降低自己的原则和品味,哪怕要出门买一袋纸尿裤,也要穿戴整齐,笑脸迎人。 成熟,不过是在任何际遇中,都能泰然处之的心境。所以解决烦恼对于熟女来说,已经驾轻就熟,处变不惊。不是不再任性,只是不再做任性也没人理的傻事。我们要将任性好好规划,用在合适的人身上,恰到好处,得到最理想的慰藉。 生活中的角色没有贵贱,无论是女强人还是家庭主妇,我们都应在各自的领域用心经营。这世上没有容易的事,工作中的呼风唤雨不一定比家里的柴米油盐伟大。 生活各有分工,事物都没有绝对。 我们不偏不倚地看待事物,用心生活,换一种方式任性,就是最美。 《她究竟值多少年薪》 三八节前后,我不识时务地要约男闺密老田出来吃饭。老田说:'平时可以,最近不行。老婆大人过节,要去美容、逛街,两个孩子都归我管。' 这个世界,女人没地位不行,有地位了男人也挺惨。女人一过节,都成了武媚娘,欺负起男人来相当专业--男人不能抢红包,说话不能太冲,动作不能不绅士,做事不能不低眉顺眼……女人们说话拽拽的,母仪天下的气场就来了。 老田的老婆田嫂,是一位全职太太,主要工作是带他们家的两个小宝贝。 这位全职太太,来头不小、学历不低--剑桥硕士毕业,会说英、法、日几国语言,之前是一家跨国公司的地区总裁。那会儿的她穿套装、留短发,指甲修长而猩红,出门必定涂口红、喷香水,司机在左、秘书在右,'铁娘子'称呼得蛮顺口。 没有女人能兼顾所有。当了妈妈以后,田嫂发现,虽然保姆和司机都很给力,但与孩子抱抱、陪伴、做游戏,随心随时的亲嘴,补锌、补钙、打防疫针,都需要她亲力亲为,马虎不得。产假结束后,她没有回去上班,开始成全职太太,后来顺势又有了老二,更忙不过来。 孩子是改造世界和世界观的双重好手,从此田嫂从伊莎贝拉变成了娃儿妈,生活发生了变化。以前是电脑、报表、小西装,现在是奶粉、围裙、纸尿裤;以前是做经费预算、活动筹备、自己的讲话稿,现在是看水电账单、营养食谱、打电话问老公回不回家吃晚饭;以前是工资奖金花不完也懒得管,还会问老公需不需要钱,现在是老公每月往她的账上打生活费;以前动不动就说姐怎样怎样,现在常说偶如何如何…… 生活琐琐碎碎,都要面对。地板一天不打扫就会有污迹,灰尘每天都会不请自来;宝贝不打招呼就会大小便便,垃圾不当天清理味道就怪怪的--家庭主妇的活并非没有技术含量,只是有人安排得井井有条,有人弄得一团糟。 田嫂工作上严格惯了,就算回到家里,也照样精致得一丝不苟。 原来的一日三餐不用她管,现在她像接待客户一样细心安排三顿饭;原来去洗衣店洗衣服,只管送和取,现在她一件一件在家里熨好,齐整整地挂起来…… 这个现在满手面粉,在厨房琢磨着做煎饼到底要放几个鸡蛋的居家女子,和原来指甲涂得猩红、手霜不离身、腰上多一丝肥肉就嚷嚷的女人,居然是同一个人。原来在外面什么都会、家里啥都不行的一个人,现在全都调了个个儿。 田嫂从不睡懒觉,每天六点起床去小区旁边的公园跑步,六点四十五回家洗澡。七点钟两个孩子起床吃早餐,七点半送大儿子到学校;回家后和保姆一起开车去商场,前一天的菜谱已经写好,每天的菜当天买,确保食材新鲜。九点回到家,保姆打扫卫生,她换上家居服,看新闻、刷微信、回邮件,给小女儿讲故事、换尿布、冲奶粉,十一点半开始准备午餐,十二点接儿子回来。下午的安排各不相同,瑜伽、肚皮舞、美容、下午茶,忙碌得很。 她在家里走文艺路线,餐桌上总有花,浓烈的玫瑰或者淡淡的满天星;她践行环保理念,洗澡放个水桶在旁边,洗完菜的水用来浇花;她每天照样关注时事,以色列的新技术、美国的大选,一个都不落下,网络热词儿秒懂,说出来很溜。 田嫂定下铁律,就算做家庭主妇,也要奔着高水准,只做火热辣妈,不做绝望主妇。 她这才发现,操持一个家,并不比管理一个公司容易多少,虽然员工只缩减为保姆一个人,她仍然要运筹帷幄,安排阿姨清洗洒扫,营养搭配。她自己也钻研菜谱,时不时亲手做上几道小菜。老公回来,咂巴着嘴唇说'好吃'的时候,她的成就感堪比完成了一场大型活动。 她也是勤奋学习、努力实践了才知道,冲牛奶水温要三十度,蜂蜜要四十度,孩子喝水少了会长湿疹,橘子皮能帮助睡眠,泡脚可以帮助血液循环,预防针还是打进口的比较靠谱…… 身为家庭主妇,她深切体会到时间都去哪儿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呢?看起来亮堂的地板,没半个小时搞不掂;简单的四菜一汤,买、洗、切、煮、吃,再加上洗碗,前后没两个小时下不来。照顾娃儿就更耗时了:大儿子的功课辅导、试卷签字、作业检查;小女儿的屎尿屁、奶粉、辅食、鱼肝油,这些,都需要统筹方法和管理学功底。 别看家庭小,跟管个国家差不了多少--吃喝拉撒是民生,公婆亲戚是政治,智斗小三是国防,孩子上学是教育,安全、卫生、财政、交通、文化,一样不少,食品药品监督就不用说了,那是每天的必修课,而打扮得漂漂亮亮和老公一起出席各种商务场合,就是外交。 对于老田来说,饭菜在桌上,老婆在家里,衬衣总是烫好的,皮鞋总是贼亮,水果都已经削皮去核,一切都是准备好了的状态,到了家他就成了第三个孩子,家里的事插不上手,享受被照顾但没有话语权。 一家人旅行,田嫂把衣服卷成卷、零食打上包、洗发水托运、防风衣服随身带。老田问:'我的充电器呢?拖鞋呢?牙刷呢?'儿子说:'老爸都不知道自己带了些什么东西。'老田得意地说:'我们带上你老妈就行了。' 田嫂回归了家庭才知道,原来还有些看不上的家庭主妇,是正儿八经存在,但没有人给她们正名的一个职位。这个职位全年无休,七天二十四小时待命,没有人力资源部评估收入和上升空间,大部分的人还没有全职的机会,相当于是收工后的第二份工。她们在下班回家路上顺便买菜,上完一天班之后回家做饭,给孩子说完晚安又打开电脑看邮件,早晨送完孩子上学后再匆匆忙忙地去上班。 所以,三八节这天,她郑重地提出罢工,更多的是摆明一种姿态。 女人凭什么过节?大部分的女人,三百六十四天内比男人多了一份工作。她们比男人提早了十个月孕育生命,又独力把ta生下来。历史研究说,叛变的大部分都是男人。是啊,相比生孩子的痛,其他的痛算什么,而连生孩子都不怕的人,还怕什么严刑拷打! 男女有了家,便有了家务。花要浇水、鱼要喂食、人要吃饭、衬衣要烫、地板要抹……那些看不见的家务之所以藏得妥妥的,得感谢有家庭主妇。钟点工不可能代替家庭主妇,他们可以承接工作,却不能承包生活,那一颗爱着家人的心,带着喜悦、关怀、温暖,和葱姜蒜、盐酱醋一起下料,简单的饭菜才能吃出家的味道。在外做大事的人和在家做小事的人,各有安全感,相互支撑、相互取暖。 职场和家庭本来就不是你尊我卑的对立场所,而是相辅相成的不同部分,就像是跷跷板的两头,任何一边太重都会失衡。家庭主妇或职场强人,各自承担了生活的不同方面。收拾一个温馨利落的家,未必会比管理公司的格子间来得容易。而时日变化,男女力量的对比随时在角力。这边刚说完妇女能顶半边天,转头已发现事业女性易得,贤妻良母难求。 什么是真正的男女平等?不是让男人去生孩子,费尽力气去人造子宫,也不是让女人都变成女汉子,在体力活上和伪娘们火拼。男女拯救地球的任务,不可能每一条都对等,与其让男女双方都内分泌失调,不如捍卫温柔的力量。把男人放进家庭,不一定会比女人干得好;把女人放进职场,不一定比男人干得差。平等是我们只要确认了不同的分工,无论女人是当默克尔、武媚娘、英女王还是做全职家庭主妇,都能得到认可和尊重。 当女人为家庭所付出的时间、体力、心思,可以像工作量一样被计算、衡量;她们包出的饺子、温馨铺盖好的桌布、剪好枝的玫瑰花都不被无视、忽略;她们为一个家的温暖添上至关重要的柴火,'女主内'能和'男主外'一样,都能得到同样的爱、关怀和尊重,那才是真正的平等。这样的家庭成员,心态上不会失衡,男人不因为赚钱养家而高高在上,女人不因为花钱顾家而低人一等,反过来也一样。他们平视对方,各有所长。 有了这种心平气和的相互尊重,我们或许才肯承认,女人去当总统很正常,做家庭主妇也很好,管理小家和管理大国都很重要,都有很高的技术含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