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清朝最后一位蒙古王,打了两次鸦片战争中清军唯一胜仗

 激扬文字 2016-01-16

1840年爆发的第一次鸦片战争让大清国道光皇帝慌了神,清军交战成绩惨不忍睹,据称当时四百个清兵才能杀死一个英国士兵。清英之间军队战斗力悬殊背后,是两国经济政治组成的综合国力巨大差距。被迫签下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后来法国、美国也来威胁沾光,道光一度签到手软,他想不明白为何天朝上国会败在无名远夷手里,想来都是被林则徐骗了。因为林则徐当时和道光说英国人不足为惧,长途跋涉乃兵家大忌,而且发现英国人吃牛肉就像动物一样野蛮,腿不能很好的弯曲,在岸上行动不便,我朝精兵可轻取。林则徐这个骗子!为了堵住英国人嘴巴,同时也怪禁烟大臣林则徐没把事情办好反而引发了战争,道光无奈之下将他发配到新疆伊犁。 他是清朝最后一位蒙古王,打了两次鸦片战争中清军唯一胜仗咸丰皇帝

咸丰皇帝对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与他爹看法不同,他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天朝上国仍然世界第一,朝鲜越南等藩属国进贡如常,因此对西方列强实力严重低估。1856年,英法联军为了攫取更多的利益,在筹备了很久后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嘴硬且无知的咸丰重复了他爹的老路,战败后被迫议和签下《天津条约》。在英法联军派出代表带着几百名士兵前往北京换约之时,咸丰想下手报仇。他派出手中的王牌蒙古骑兵,准备设置埋伏震慑一下外国佬。

僧格林沁在博物馆中的形象这支蒙古骑兵比八旗子弟兵强悍许多,首领是蒙古君王僧格林沁。僧格林沁被称为清朝最后一位敢于提刀上马的蒙古王,道光、咸丰两朝获得重用。曾率领蒙古铁骑大破太平军立下赫赫战功,被咸丰帝重赏,后被任命为负责京畿防务的参赞大臣。有人说他是清朝铁帽子王,并不准确。我们都知道铁帽子王是世袭罔替的永久爵位,整个清朝共有十二位铁帽子王,开国时就设立了八大铁帽子王,后来又加封了四位铁帽子王。但僧格林沁是蒙古族人,清朝规定只有满清贵族才可以受封,僧格林沁是蒙古科尔沁亲王,也具有世袭罔替的地位,但不是通常意义的铁帽子王。面对清军战败于英法联军被迫签下《天津条约》,他心里不是滋味,主张撤回签约大臣,整顿骑兵武装,与英法联军再决雌雄,保卫大清江山,是当时的主战派代表。主和派臣子一看这还得了,好不容易消停了,咱再惹出乱子让洋大人不高兴了,脑袋迟早要搬家,朝堂之上一片反对之声,咸丰无奈只好签约。他是清朝最后一位蒙古王,打了两次鸦片战争中清军唯一胜仗大沽炮台

前面咱们说到咸丰想给来京换约的英法联军下绊子,就筹划僧格林沁一次反击。僧格林沁认真准备,加固大沽口防御工事。来修约的英法联军一路北上抵达大沽口后,藐视清朝军队,不顾警告,硬闯大沽口,僧格林沁下令痛击,最终击沉四只英法炮艇,联军共伤亡434人。这是两次鸦片战争中清军取得的唯一胜利。

他是清朝最后一位蒙古王,打了两次鸦片战争中清军唯一胜仗

消息传到咸丰耳朵里,腰杆一下子硬气了许多,马上宣布《天津条约》无效。英法联军受辱岂能罢休,第二年派出一万余名士兵,战船二百余艘,再次来到大沽口,僧格林沁血战迎敌,但双方差距过于悬殊,英法联军大胜后,军队来到了北京通州。咸丰皇帝出大臣与联军议和。本来条件谈的差不多了,英法联军要见咸丰递交国书,清朝大臣说必须行跪拜大礼,双方意见不合,谈崩后,再次于北京八里桥激战,为了扼守进京要道,清军5万人投入战斗,结果死伤1200人,而英法联军仅仅死伤不过几十人,清朝再次惨败。八里桥属如今北京通州区与朝阳区交界附近,也就是说英法联军距离紫禁城仅为30公里了,咸丰吓的体如筛糠,宣布《天津条约》继续有效,仓皇逃到热河避暑山庄很快一命呜呼去见老祖宗了。

他是清朝最后一位蒙古王,打了两次鸦片战争中清军唯一胜仗

他是清朝最后一位蒙古王,打了两次鸦片战争中清军唯一胜仗

八里桥战场

僧格林沁是咸丰唯一拿的出手的王牌,视其国之柱石。他在八里桥之战中身先士卒冲在前面,手持僧王黄色大旗,成为清军进攻的绝对领导核心。法军德里松伯爵的《翻译官手记》中也盛赞这个蒙古人为“不死旗手”,勇气可嘉,颠覆了中国士兵懦弱无力印象。僧格林沁不明白再厉害的蒙古铁骑只能在冷兵器时代耀武扬武,八旗子弟的对手不再是准葛尔丹,而是经受工业革命洗礼的英法联军。个人英雄主义在船坚炮利的英法联军就像柔弱的孩子一样无助,无论是武器装备、士兵训练、战略战术、人心士气都是全方位无死角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挡不住历史滚滚车轮碾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