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跟亲们说,这是一个长篇历史白话读本连载,讲的是五代十国的历史。如果你是第一次看到这个,请点这里:【因一场考试失利,他推翻了中国最伟大的皇朝】,先看第一章:黄巢赶考。 前一章是:末路枭首【历史上,除了鸿门宴,还有一场关键的夜宴,只是很多人不知道】 前面我们讲到唐末黄巢起义,最终黄巢被沙陀军将李克用击败,在击退黄巢后,李克用接到了汴州节度使朱温的邀请,夜宴上,李克用羞辱朱温。朱温对其痛下杀手。趁着混乱,李克用逃了出去。 五代十国的枭雄们 2:枭雄的盛宴 第三章 北归 李克用回家的路不轻松。 李克用同志为了对付唐朝大敌,为了挽救同事,千里迢迢,背井离乡来到外地,却是工程一结束,大家翻脸不认人。 到了许昌,大军粮草短缺,李克用准备去跟周岌要点。可周岌不厚道,大门一关,不认账,要拖欠军事农民工李克用的工资。 周岌同学的理由跟时下缺德老板的欠薪借口是一样的:我没钱没粮,自个早饭还没吃上呢,哪来的给你!(岌辞以粮乏) 世态炎凉啊,作为军事包工头,李克用想哭,手下这五万大军,全部都张开大嘴,要吃要喝。 幸好走到洛阳时,碰到土豪朋友了。 大财主叫李罕之,洛阳留后,此人当过和尚,入过丐帮,干过强盗,入过草军,现在摇身一变成了唐朝高官。 年轻时,李罕之也曾经读过书,但实在不是这个料,成天摇头晃脑也没办法了解孔子老师的那些东西。 于是,丢了圣贤书,李罕之捧起了佛经,找了家寺庙参参禅,学学功夫,不知道进的是少林寺还是五台山的那座宝刹,反正功夫练得不错,可以以一敌数人。 老人们说不爱种田的不是老实人,李罕之是个老油条,不种田倒还算了,到了寺庙,好好撞钟敲木鱼吧。可他跟鲁智深一样喜欢惹事,住持一生气,一脚将他踢了出去。 从住院和尚到流浪僧人,李罕之同学很可怜,他一路流浪,到了酸枣县,蹲在街头,准备要点吃的。 打发一点吧,素的也行,要有荤的,我给你念经文。 一天过去了,没有一个来打发一点。 李罕之怒了,当和尚有个屁前途(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的和尚前途光明),他把钵盂一摔,僧衣一撕。释迦牟尼,对不起了,大爷我不伺候了。 撕下僧衣的李罕之入了黑道,他拉了一帮小弟,攻打五台山,揍了师兄弟,砸了大雄宝殿,出了佛祖让他受的那口气。 与佛祖割袍断义的李罕之投奔了黄巢,事实证明这个家伙不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在革命陷入低潮时,他无耻地投降了高骈。 现在,他又靠上了河阳诸葛爽,当了洛阳留后。正碰到从汴州撤回来的李克用。 从和尚到洛阳留后,李罕之当然有他的成功之道,在别人对李克用生人勿近时,他反而打开城门,将这群饥饿的太原军引进来,安排住宿,提供粮草。他知道,这位沙陀枭雄和他的乌鸦军总有一天能帮到自己。 李罕之很聪明,要是平时去巴结实力雄厚的李克用,人家还不会鸟他。现在他的雪中送炭彻底感动了对方。 李克用咬一口鸡腿,喝一杯酒,擦擦大嘴,然后抓住了李罕之的手:你是好人,比你的上司诸葛爽好多了。以后要有什么用得着我的地方,你开口。 李罕之笑而不语,他知道自己已经播下恩情的种子,离收获的时候不会太远。 斡旋 七月,太原。 我终于回来了!在看到太原城时,李克用不禁发出大喊。 领着部队入城后,李克用招呼手下:回去好好休息一下,明天正点上班。 有太多的事要干了,马要喂壮些,兵要多招些,还要勤操练,兵器什么的该补充的要补充,粮草什么的也要备上,这次就是吃了肚子的亏。 等一切准备充分,我们要汴州好看。 在干这些的同时,李克用搞起了开战前的舆论宣传,他给唐朝皇帝李儇写了封信,陈述了事情的经过,并附上了死亡将领的名单。 你看,我好心去帮忙,拖欠工资倒罢了,我的数百名心腹还被干掉了。 李克用强烈要求李儇主持公道,将朱三绳之以法。如果朱三敢不服判决,暴力抗法,李克用表示将派出最精锐的骑兵协助朝廷执法。 朱温同学的头脑很灵活,早就料到这一点,他也给李儇写了封信,他倒没有否认上源驿的屠杀,他只是解释那天晚上李克用借酒闹事,惹恼了众人,所以自己的手下杨彦洪趁自己醉酒不省人事的时候,与太原兵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是,事情已经过去了,事件的负责人杨彦洪也已经被射死。 发生这种事,谁也不想嘛。朱温一摊手。 最后,朱温同学表示:如果李克用真的要来汴州搞事,我奉陪就是。 对于两位的争吵,李儇头很大。他连忙给两位大爷级的人物回了信。 在信里,李儇表示上源驿事件是一起不幸事件,朝廷理解太原军民,尤其是遇难者家属的悲痛心情,朝廷对遇难者表示哀悼,对遇难者家属表示慰问。 李儇要求冲突双方保持克制,避免紧张关系进一步升级和恶化。大家应该从大局出发,珍惜眼前得之不易的和平与稳定。 李儇还指出,应该通过谈判解决各方冲突,实现汴州与太原的长治久安。朝廷愿意与双方保持密切沟通。 对于李儇的这一温柔劝告,李克用啐上一口唾沫:扯淡,好,你不管是吧,爷我自个动手了。 从此,李克用的兵器造得更起劲了,兵练得更勤了。 李儇同学很无奈,天要下雨,手下要打架,那你们就打吧,他没什么心情管谁有理谁没理。这些天里,他的梦里经常出现一个血淋淋的大脑袋。 人头展览 唐僖宗中和四年(884)七月 成都 这一年,除了李克用与朱温像两只苍蝇一样的让李儇有些心烦以外,基本算是一段快乐的时光,毕竟十年来横行中原的造反派头头黄巢终于被依法处理了。 现在黄巢的脑袋就在成都的大玄楼挂着,准备举行反贼人头展览会,唐朝中央将它命名为受降会。 在接到人头展览会的邀请函后,李儇在田公公的带领下,亲自去剪了彩,并发表了一些演讲。李儇重点提到了各位将领在平贼过程中的功劳,当然,时溥算是第一功。脑袋就是他送上来的,李儇一高兴,还将蔡州招讨使的大帽给了他。 然后,李儇准备仔细看看那些让他出奔长安,日夜不得安心的头。 头已经腐烂,大热天的,长途运送,又没有冰柜之物,十多个脑袋混在一起,李儇同学压抑着想吐的心情,大着胆子看了两眼,硬是没分出来哪个头是黄巢的。(据说,这也是黄巢的确未死的证据之一,人头接近腐烂,安能分他是黄巢还是黄安)。 在旁人的指点下,李儇还是找到了那位从未谋面之敌的头。 李儇愤怒地看了看那颗头颅两眼,可是,他竟然有些害怕,太吓人了,此头血已模糊,可那双眼睛仍然圆睁,连着皮,扯着肉让人胆寒。李儇不禁要头晕目眩。他轻拍着额头,安慰自己的小心肝:淡定,贼人已经就死,草军完蛋了,以后再也不用怕他们了。 这时,田阿父告诉他,下面还有一些活的。陛下要不要去参观一下。 好嘛,就去看看活的。 活着的是黄巢的老婆们。据田公公介绍,这里面有不少长安官宦之女,因为身陷长安,成了黄贼的压寨夫人。 哟,还是自己人!李儇有些生气,他准备质问一下这些不记恩情的女人。 下面一溜烟跪了十来个,灰头土脸难掩这些女子的艳丽。李儇有些泛酸,本人的后宫都要差上二分咧,他略带醋意地问道:你们都是大唐官宦之女,祖宗八辈都领我李家的工资,为什么跟一个贼睡到一张床上? 没有人能回答,直到一个人抬起了头。 有一位少妇挺直了身体,抬起了头,直视李儇。这是我们的皇上吗?是百姓之主吗?可是,当我们在长安城内惶恐不安时,他在哪里?当我们屈身事人时,他在哪里?当我们家人被屠,房屋被烧时,他在哪里? 这位少妇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大声对李儇说道:国家有百万之雄师,却弃国逃往巴蜀,今天陛下要问我们为什么不拒贼。那陛下的公卿将帅又该置于何地? 是了,商之亡,何责妲己;周之弱,褒姒笑不笑有什么关系;玄宗西奔,马嵬驿上玉环妹妹何其无辜;明朝完蛋,扯上圆圆姑娘做什么呢。 数十年后,有一个美艳无双,才华出众的女子用一首诗概括了上面这位少妇的话: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