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金匮要略》之桂枝汤的加减运用

 真心人8 2016-01-17

按语:柯琴在《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卷中赞“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也。”

一、桂枝汤方解

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从药性看,桂枝、生姜之辛可以通阳。芍药味酸,起收敛之效。炙甘草、大枣味甘,可益气补中。生姜既可助桂枝辛散表邪,又可和胃止呕,大枣甘平既益气补中,又补脾生津,姜枣相配,是补脾和胃,调和营卫的常用组合。炙甘草调和药性,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实卫,合芍药酸甘化阴以和营。

二、桂枝汤加减运用

1. 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篇中第23条言:“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不呕不渴”说明邪气并未传里;“脉浮虚而涩”表明风邪逗留肌表而表阳虚,涩由湿滞所致。故用桂枝附子汤助阳解表以散风湿,此方为桂枝汤去芍药加附子而成,因芍药有收敛固涩之性不利于血液的运行,可加重“身体疼烦”,故去芍药;附子与桂枝同用,温通助阳。而“大便坚,小便自利”说明湿在表不在里,可知服桂枝附子汤后风邪已去,外湿尚留,故于前方去桂枝之辛散,加白术化湿,术附合用并走皮中而逐残留之水气。现代研究发现,桂枝附子汤以其温阳通脉之功,除可治湿病、痹证外,还可治疗寒湿内阻、气血运行不畅的心动过缓、低血压等。白术附子汤可用以治疗脾胃阳虚、水湿不化的腹胀、便秘等。

2. 黄芪桂枝五物汤

血痹证篇第2条曰:“血痹阴阳俱虚,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中医认为血痹病主要病机是气血亏虚,以局部肌肤麻木不仁为特征。本方由桂枝汤去甘草加黄芪组成,去甘草乃因其性甘缓,不利血运,黄芪益气固表,从而发挥益气通阳,和营行痹之功。本方对小儿麻痹证、雷诺病、风湿性关节炎等四肢疾患属营卫不和、血行滞涩者效果显著。

3. 桂枝龙骨牡蛎汤

血痹虚劳病篇第8条言:“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虚劳失精在此处的病机总属阴阳两虚、阴阳不和,故用桂枝汤调和阴阳,另加龙骨、牡蛎潜镇固涩,从而达到阳能固涩,阴能内守的目的。现代临床研究证实,桂枝龙骨牡蛎汤对自汗、盗汗、神经官能症、月经周期性精神病等中医辩证属阴阳不和,不能阳固阴守者,均有疗效。

4. 小建中汤

虚劳里急篇第13条指出:“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疼,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金匮要略心典》言:“欲求阴阳之和者,必于中气,求中气之立者,必以建中也”。因此,在阴阳俱虚的情况下,唯用甘温之剂以复脾胃的健运功能。而小建中汤正是由桂枝汤倍用芍药加饴糖而成,具有调和营卫、建中补脾胃之功。本方虽以甘温补脾为主,但酸甘化阴,甘温助阳,故可调和阴阳。小建中汤临床广泛用于多种消化系统虚弱性疾病,尤其针对证属中焦虚寒的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者,疗效甚好。




欢迎关注龙华杏树林

在这里,我们受到中医启发;在这里,我们感悟中医魅力;在这里,我们拾起点滴时间来交流中医。

投稿或建议:如果你想分享中医的理解,发表自己的观点,对这里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留言,或是发送邮件至longhuayjswx@163.com。愿大家共建杏树林,弘扬中医魂。本文主审:陈秀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