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如来佛用什么方法制服了孙悟空?

 我的近代史馆 2016-01-17
转自:林电锋

如来佛用什么方法制服了孙悟空?

(西游说禅之十一:本来面目)

 

这天,如来给孙悟空出了一道考题,把趾高气扬的孙大圣考蒙了,以至于乖乖地到五行山下做了五百年的学问,才基本有所明白。

原来,孙悟空逃出太上老君八卦炉后,乘胜追击,大闹天宫,把一班吃皇粮出工不出力的天将打得无影无形。眼看自己的凌霄宝殿即将沦陷,没办法,玉帝只得“割地赔款”,恳求西天大雷音寺如来佛祖前来护驾。

如来佛慈悲为怀,来到了作战现场,叫停了刀兵。孙悟空不认识如来,心目中只有凌霄宝殿那个宝座,“皇帝轮流做,明日到我家”,如来佛在没有征得玉帝同意的情况下,竟然拿玉帝的皇帝位子跟孙悟空打赌,虽然如来胸有成竹,但是旁边观战的玉帝此时会不会手心冒出汗来?貌似玉帝是不流汗的。

听了孙悟空的诉求后,如来呵呵冷笑说,你这个猴子成精的怪物,怎敢欺心罔上?你要知道玉帝是经过多少大劫才修出帝位的,如果你继续狂言胡为,“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顷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

真是一语点破梦中人!此时的孙悟空还不知道佛祖在点化他,没有静下心来进行反省,而是继续与佛祖打赌。大家都知道,如来的手心赌打赢了,玉帝也不要让位,结果是孙悟空被镇压在五行山下,好好地反省,好好地做学问,尤其是要弄明白自己的“本来面目”在哪里?没有弄明白,这个“猴子”就白出世了。

这就是《西游记》中最重要的“终极思维,神奇一问”!如果学禅的人,不知道本来面目,就等于还在外头转,需要跟随唐僧师父去西天取经,沿途边学习边实践,没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算你学习再多的七十二变,最终只是一个凡夫俗子而已。

你要问,本来面目是什么?这个问题非常难说,因为按照禅宗的学问,很多问题要靠自己去修证,自己去感悟。

有一次,雪峰禅师和岩头禅师一起到了湖南鳌山,由于下雪只能停下来。岩头整天不是闲散,就是闷头睡觉。雪峰总是坐禅,还责备岩头懒散。岩头却责备他不该每天只是坐禅,雪峰指着自己的心口说,“我这里还是不够安静,怎敢自欺欺人呢?”

岩头看到机缘成熟,就慈悲地指导岩头说,“既然如此,你把所见的一一告诉我,对的我为你印证,不对的我替你破除。”

雪峰就把自己的修行经过说了一遍,岩头听后大喝一声:“你没有听说过吗?从门入者,不是家珍!”

雪峰就问:“那我今后该怎么办呢?”岩头低声说:“假如你宣扬大教的话,一切言行,必须都要从自己胸中流出,要能顶天立地而行。”此时,雪峰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非常感谢岩头的“当头一喝”,自称是“鳌山悟道”。

这一喝将雪峰震得清醒了,“本来面目”悟到了,是悟到个什么呢?

六祖慧能在黄梅求法,五祖弘忍将衣钵传授完毕,让他连夜返回岭南。同修们发现慧能走了,以为师父传授了什么超级秘诀,纷纷直扑岭南,妄图抢回宝贝。这些师兄弟中,有个叫慧明的跑得最快,追上了慧能,就诚心向他求法。

慧能要他在一块大石头上坐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入定后出来,此时慧能就问:“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据说“本来面目”这个说法,最早出现于这里。

此时,慧明顿悟,终于一切都明白了,也找到自己的“本来面目”。禅宗就这么神奇,当你真正放心身心,做到非常安静之际,此时处于一种什么状态?可惜的是,没有经过名师指导,以及勤苦的修炼,是很难达到这个境界的。关键在于名师知道你当下的状况,只要轻轻地一句话,“不要思考善的,也不要思考恶的,就在这个清清明明的时候,什么才是你的本来面目?”

这就是“醍醐灌顶”“当头棒喝”的作用。你如果一定要刨根问底,说“本来面目”难道没有一种境界吗?要不然即使你顿悟了,又怎样证明你获取的境界呢?这个问题,连以前西天祖师都很难回答,因为“禅”的问题,一旦有了思维,就不是“禅”了,所以一般真正悟道的人,会给你当头一棒,或者就像唐僧的原型玄奘法师的话:“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没有这个经历,说了也就白说,反而还会误导。

用文字来说,“本来面目”有很多说法,它也叫般若,真如,佛性,法身,实相,名称尽管多,意义只有一个。它只是从多方面来解释我们的本来面目。等到我们的主人翁认识了,找到自己的老家了,也就认识自己了。当认识了自己的真如般若的时候,烦恼无明也就打破了。当打破了烦恼无明,也就解脱了因缘的束缚,生活就到了更高的层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来面目”,你自己无缘认识这个“主人翁”,是因为你被贪婪、执着、愚痴所束缚,总用一个分别的心理看世界。人一旦有了分别,即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苦的,什么是甜的;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痛苦,等等。分别的心理就有善恶高低的分别,就有贫穷和富裕的分别,就会产生不快乐、不满足,当自己的身心被这些烦恼所困惑时,你永远处于无明——愚痴的状态,怎么能找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呢?怎么不会有了毛驴想要马,有了官位想皇帝呢?

这就是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原因,也是如来佛给孙悟空的思考题。孙悟空在五行山下思考了五百年,基本是想清楚了,最后去了西天取经,也是印证这个感悟,就像雪峰在鳌山悟道一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