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橡皮艇的发明

 梦泽赤子 2016-01-17


车船飞机简笔画——橡皮艇

     1912 年, 柏林的企业主格尔曼.梅邓尔的汽车轮胎爆炸了。同车的还有他的16岁儿子阿尔贝特。他俩补了内胎, 打足气后, 往一只盆里放满水, 以便检查一下是否漏气。这时梅那尔产生了灵感: 内胎安装一个底, 不就是一条船吗?!

      父子俩粘接了一条这样的船。为了防止橡皮受损, 开始时给它套了一个网, 后来又罩上亚麻布外套。在领到发明专利许可证后, 他俩把自己的成果在柏林一条水道上向军人们表演。但没有引起人们的兴趣。军人们说, 橡皮艇不能用于军事目的,因为子弹很容易将它打穿。阿尔贝特试图证明, 这样的洞能堵住并补上, 但没有人相信。

      1916年, 两位发明人开始创办小工场,生产自己的橡皮艇。急救部门对产品发生了兴趣。再说, 新一代的橡皮艇是由几个单独的轮胎组成,1一2 个隔舱漏气, 也不会沉没。到了1925年, 梅邓尔的小工场已有100 多工人, 开始生产阿尔贝特发明的气褥。



乌苏消防自制"救援橡皮艇"应对雪融性洪水灾害
中国消防在线 | 时间: 2010-03-15 | 文章来源: 新疆塔城消防支队 | 作者: 冷钧履

 
“消防橡皮艇”
 

 
“消防橡皮艇”
 
 
    3月14日,一只轻便实用、外观美观的橡皮艇在塔城乌苏大队正式投入抗洪备战执勤中。这艘完全由大队官兵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制造而成的特制橡皮艇,是大队官兵应对灾害救援技术装备创新的又一重要成果。它的投入使用,将大大提升乌苏大队应对雪融性洪水救援、水难等灾害救援的战斗力。

    今年以来,塔城地区普降大雪,部分地区积雪厚达150厘米,而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南边缘的乌苏市,主城区地势低洼,境内主要的奎屯河、四棵树河和古尔图河及11条无尾溪沟长年无水,河道堵塞严重,排水防洪设施严重滞后,在受去冬今春强降雪和南方暖气流的共同影响,伴随着天气逐渐回暖,气象、水利部门预计,乌苏主城区可能将面临100年不遇的融雪性洪水灾害。作为消防官兵,一旦发生洪灾时,能否做到快速反应,有效处置,帮助受灾群众安全撤离转移,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使命所在,而抗洪战斗打响前必须装备先行,但大队受地域经济的限制一时无法配置洪水灾灾害所需的冲锋舟、救援船等救援装备。为此,大队官兵想到了自己动手,先后自购汽车轮胎5个用着救生圈、15件救生衣、协调一艘水库景点游船,并结合抗洪形势自制一艘“消防橡皮艇”,有力的保障了应对雪融性洪水灾害救援的需要。

    “消防橡皮艇”采用大型拖拉机的内胎、受压木制底板、防水、防穿刺帆布、固定绳索、牵引安全绳及安全钩等附件组成,直径165cm、高55cm,内径80cm,最大承载850公斤,可一次性转移人员5人。主要用于城区狭窄街道、巷道、农村居民住宅被水淹没后被困人员物资的转移以及救援官兵的输送,同时也可用于水库落水人员救援。随着这只“消防橡皮艇”的投入使用,乌苏大队应对雪融性洪水救援、水难灾害救援等战斗力明显增强。


项目名称:一种新型复合材料的组合式分体船艇
可以放入汽车的皮划艇,见过吗?
  记者许荆楠通讯员徐力

  【创新阐述】

  该项目有3项产品,包括分段组合玻璃钢皮划艇、分段组合玻璃钢钓鱼船以及分段式组合滚塑皮划艇,为世界首家研发成功,经过加拿大专业人员在特殊水域进行极限试验,效果良好,现均已批量生产并投放市场。

  产品通过外周全范围凸凹槽卡入连接、手动搭扣锁紧装置、复合材料接连带等关键技术,使连接物最大范围均匀受力,紧密连接组合各种复合材料制造的大型物件。能将船体分段后,装入通用型载人小汽车后排座内运输,或存入高层单元房内。产品使用期限长,且拆卸组合简单快捷。

  目前,该项目包含授权的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其中3项发明专利申请了PCT国际专利。

  【创业梦想】

  在普通人看来,骆恩浩有点疯狂。为了这个项目,他4年里卖光了国内所有的房产,筹了三百多万元,颇有些孤注一掷的味道。

  可老骆是个乐观的人,他觉得随着水上运动在国内的普及,他的产品前景无限;同时,老骆也是个闲不住的人,公司的销售有专人负责,生活中更多的时间,他还是在搞研发。“新一代产品已完成图纸设计,准备制作试验,越来越多的客户对船艇性能有了极致追求。”老骆说,目前公司已经步入正轨,下一步希望通过本次大赛平台促进融资、打响品牌知名度,从而更好地打开市场、扩大生产。

  【成长故事】

  身在国外怀揣回国创业梦

  杭州友凯船艇有限公司非常年轻,成立不到3年,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该公司创始人骆恩浩已经58岁。他出生在四川宜宾,从小就是个机械迷。

  1980年7月,老骆进入四川省造船厂工作,任技术员,一干就是17年。1999年,国内掀起一阵海外移民潮,老骆也赶上这趟“列车”,前往美国,在一家船艇公司从事皮划艇的设计研发工作。2006年,老骆定居加拿大,同样干的还是老本行。

  在近30年里,工作让老骆成为了一个彻头彻尾的船艇发烧友。闲暇时光,他唯一爱好就是捣鼓船艇模型。老骆说,他的不少作品曾帮助雇佣他的公司打开市场。但这些年里,他一直怀揣着一个梦想:回国创办一家船艇公司,卖自己设计研发的产品。

  存放、运输难,皮划艇的世界性难题

  在国外,水上运动休闲行业十分火爆,比如皮划艇、钓鱼船、冲浪板,是绝大部分家庭出游的必备项目。在皮划艇这一领域,玻璃钢材质的硬艇一直占据着主流市场,但它却存在着两个世界性难题:运输和存放。一般的硬艇长度在5米左右,只能放进房车或安置在车顶。边缘市场的充气艇和折叠艇,虽然解决了空间问题,却在安全性能和组装方便存在致命缺陷。

  熟悉整个行业状况的的老骆知道,全世界有许多和他一样想要解决这两个难题的人。大家的构想基本一致,就是船艇不使用时可以分段存放,使用时再组装起来。实现的关键是,分段之间要有方便且牢固的连接装置。

  老骆说,这么多年来,绝大多数试验者都失败了,鲜有成功的却在投放市场后不甚理想,比如时间久了船体松动、连接装置破裂等等。当时,几乎所有人考虑的是用螺丝钉等机械方式连接,但老骆隐隐觉得这不是正确的方向。

  从木桶上收获灵感取得发明专利

  2009年,为了追寻自己的创业梦想,老骆回国,皮划艇运动此时已在国内兴起。某一天,老骆散步时,身边经过了一个人,挑着两只木桶,老骆似乎感受到什么。“有门路了!”当时,他脑子里闪过一道光。

  原来,让老骆产生灵感的是木桶的结构,“桶身是一块块木板拼接起来的。虽然干燥的时候中间有空隙,但一旦被水浸泡膨胀,就变得紧密。”老骆认为,同样的原理可以应用到分段皮划艇上,“设计一个紧扣装置,把皮划艇的组合体‘绑’起来,它的材料必须在遇水后与船体无缝贴合”。

  回家后,老骆上网检索相关专利信息,“类似想法尚未出现”。有着强烈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老骆马上写下“组合船紧固装置”的技术说明书,向国家专利局申请发明专利。2012年5月成功获得授权。

  短短几个月,销售额近百万元

  专利在手,老骆就有胆量放手做了,他四处奔波寻找生产基地,帮他制作新产品。“我最后选择了上海培生船艇有限公司,除了富阳的飞鹰,当时国内就数它家最大。”通过6个月的反复测试,2012年底,第一代分段组合玻璃钢皮划艇样品问世。随后的3年时间里,老骆又先后研发设计了分段组合玻璃钢钓鱼船和分段式组合滚塑皮划艇,并改善提升了第一代玻璃钢皮划艇强度和连接槽等性能,共斩获6项发明专利及两项实用新型专利。

  2013年5月,老骆的船艇公司在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园注册,顺利入驻富阳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至此,他离自己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今年下半年,公司及产品一切就绪,老骆在淘宝网开了专卖店,正式将自己研发设计的三种船艇投放市场。短短几个月,就有了近百万元的销售额。记者在买家评价里看到,大家都对产品十分满意,还有不少国外的客户慕名前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