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再努力一点,你就能当第一了!”“还是你不够努力,所以成绩才上不去”……有多少家长把孩子的成绩和他们的努力挂钩,所以当看到孩子的成绩单时,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就把孩子之前所有的努力给否定了。而对于孩子来说呢,他们自认为已经很努力了,但还是得不到好的结果,还要被爸妈训,自己心里委屈的够呛,对学习也就慢慢失去了兴趣。 明明大家的初衷都是好的,为什么却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在我看来,是因为有些家长从小就对孩子撒着一个最大的谎言:孩子你只管努力就好了,努力了你就能成功。为什么说是谎言,因为成功没那么简单,自然也就不止这一个因素来决定,只能说努力是成功的前提罢了。 有些孩子总是在考试时因为马虎丢分,就是因为他平时没有养成一种仔细认真地学习、做作业的习惯;还有的孩子做作业就喜欢拖拖拉拉,一点作业都能拖到半夜才做完,不仅效率不高,质量也不高;还有些孩子总是不好好吃饭,一边吃饭一边玩……无论家长怎么提醒“要好好吃饭,认真做作业”,孩子就像没听见一样,下次还会那样做,因为他已经形成了习惯。一旦遇到特定的情况,他就会条件反射般地去做,所以不良习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发展。 培养孩子好习惯,家长要从点滴入手。当孩子完成了作业或家长交代的家务劳动时,家长要及时引导,不管结果好坏,都让孩子把事情做完,不能养成半途而废的坏习惯。这样孩子将来长大了,遇到困难不会半途而废,而是会想办法克服挫折;在顺利的时候,也不会盲目高兴,得意忘形。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培养孩子各方面的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让孩子受益终生。3—12岁之间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家长一定要抓住机会。 就是胜利 有一位专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他找来了100位4岁的小朋友,给了他们每人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专家说:“如果谁能在一个小时内不吃,我将再给他一个苹果!”有的孩子坚持了10分钟,有的20分钟,而只有五个小朋友坚持到了1个小时。 可见,坚持与孩子的成功有多么大的联系。坚持把每一件小事做好,积少成多,最后才可能取得成功。现在大多数家庭生活条件好了,家人疼孩子都来不及,又怎么舍得让孩子吃苦呢。所以导致了很多孩子心浮气躁,做事缺乏毅力,常常半途而废。如果家长教育得当,让孩子学会坚持也不是难事。 小孩子做事没有长性,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家长要注意结合孩子的发展水平来看。比如,同样是拼图游戏,3~4岁孩子一般能够完成4~12块左右;4~5岁孩子基本能够完成12~30块左右;5~6岁孩子大约能够完成40块。那你能说3、4岁的孩子就没有坚持完成吗?只是他们的智力发育水平决定了他们的完成度罢了。 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短期目标,让孩子心里有了奔头,愿意为了目标而去坚持,去努力,这样一个一个小目标的完成,也会帮助孩子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加孩子的自信。 因为孩子太小还没有建立时间观念,因此让他们学会耐心似乎变成了一件很困难的事。如果孩子因为搭不好积木而发脾气,将积木扔的满地都是;或者玩拼图怎么也拼不上时,生气地将拼图撕掉……这时父母不要直接批评孩子,只是火上浇油罢了。其实当孩子发脾气时,父母可以先冷处理,把他暂时搁置一边,因为这时的孩子是什么也听不进去的。 等他略微平静下来,你再搂他在怀里,跟他谈一谈,问他:刚才为什么发这么大的脾气?告诉他扔掉积木或撕毁拼图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让他静下心来继续做完。别以为孩子小,和他交流没什么意义,其实他们听得懂,至少能分辨得出做什么是不对的。 有时孩子饿了马上要吃,渴了马上要喝,想要什么玩具立马就得买,家长不要立刻满足孩子的要求,可有意延缓一段时间,用别的东西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以培养孩子的耐心。 其实成功是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的,不仅仅是努力、坚持和耐心就可以做到的,当然,没有了它们也是万万做不到的!这些品质必须从小培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