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的饮食习惯中,最广为人知的除了烧腊之外就是广式点心了。而广式点心绝大多数都是广州人上茶楼“饮茶”时候的吃食。名为“饮茶”,但是茶点却比茶本身还要精采。 这些小盅小碟的精致点心,充分呈现了粤菜食材之广与调味之精。饮茶是广州人独特的生活情趣,广府有句口头禅“叹一盅两件”就是说一杯茶、两件点心,也就是广州人一天生活的开始。 据说“饮茶”最初只是路边摆几张桌椅、生个炉子,煲着白粥、热着油锅,老板站着炸油条,顺带卖些芋头糕、松糕之类的点心;因为茶资二厘,所以称为“二厘馆”。 晚清时期,茶楼逐渐兴起,起初饮茶只是一把茶壶、一个茶杯,茶不讲究;松糕、芋头糕、萝卜糕简单粗糙。慢慢的为了迎合商业人士的需求,开始选用好茶,点心也愈来愈精致,马蹄糕、烧麦、叉烧包、莲蓉包、……陆续上桌。早晨上茶楼饮茶的大多是商业人士,他们借饮茶建立关系、洽谈生意,茶楼就是他们的办公室兼会客室;由此开始广州的茶楼文化逐步形成,一直延续到今天。 曾经有一回闲着没事,一大早到西关的茶楼坐下,好好观察了一下广州的茶楼文化。一大早,茶楼的第一批客人是早上出门晨练的老人家,他们成群结队的进来,分散落座,伙着点三、四种实惠的点心,来一壶茶,一边吃一边闲聊,应该是晨练之后结伴来享用早餐。 稍晚一点进来的是西装笔挺,提着公事包或背着单肩背包的上班族,落座之后大多来一壶茶、两件点心,一语不发边吃边看报或是翻阅文件,也有不少划智能手机的。这一拨客人停留的时间不会很长,估计还得赶着去上班。 再晚一点,进来的客人就不太一样了,穿着上比较休闲,三三两两的进来,各据一方比较安静的座位,随意点两样点心、一壶茶,就开始谈生意了。一会儿,同一桌人之中,有人离开有人继续坐着喝茶,不一会儿,又有新的客人落坐,原来广州真有不少生意人把茶楼当成办公室。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茶楼不只经营早茶,还经营午茶与晚茶,而且也供应午、晚餐,称为“三茶两餐”但是这样的茶楼餐厅,茶市与供餐之间是要结账清场的,不过也有些茶楼餐厅为了满足食客需求,供应“直落茶”,就是整天都不清场的茶市。由于竞争激烈,各家茶楼里的点心也愈作愈精致,花样层出不穷,除了常见的虾饺、芋角、粉果、烧卖、叉烧包、凤爪、马蹄糕、咸烧饼、蛋散、千层糕……之外包,括各种时令炖品、灌汤饺、腊味饭、牛肉丸、龟苓膏……,以及西式蛋塔、西米露、芒果布丁、……都上了茶楼的推车。 您要是问我最喜欢哪一道茶楼里的点心,我的首选肯定是广式蛋黄千层糕,咸蛋黄我本来就爱吃,加上甜的椰蓉,咸咸甜甜的味道,半发面的柔韧口感,再多也吃不腻,更何况其中还有一点怀念的心理因素。小时候父亲带着我到当时台北有名的红宝石酒楼饮茶,席间上了一份蛋黄千层糕,父亲一再劝我尝尝,我却执意不吃,到最后只剩下一小块了,我才咬一小口试试;一试之下,果然非常好吃,父亲想再要一份,可是店里已经卖光了。此后每到茶楼饮茶,只要店里有,我一定会点一客蛋黄千层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