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文】一个粉丝60万+的汽车自媒体发展内幕

 竹林放歌 2016-01-17

本文来自于,“易起说”自媒体联盟成员:autocarweekly   作者:赵小查


时隔最后一次写“看车媒”都有大半年了,有孕在身的查姐已经断了继续写这个绝壁得罪人系列的念想,希望能平和待人以养成贤妻良母的温婉内涵。

会再有写看车媒的念头尤其是看一个汽车类自媒体,我想原因也很显然,以我自己也在做汽车自媒体的身份来看,当下汽车自媒体的环境大抵不过“暗流涌动”四个字——看起来表面繁华,其实各有躁动。

从2013年萌芽,到2014年井喷式发展,进入2015年的汽车自媒体从几乎相同的开端(运作微信公众号)逐渐走向了各自不同的发展方向。

尽管自媒体们在汽车行业的影响力日益扩大这一点无需置疑,但良莠不齐、理念不同的汽车自媒体们也都意识到了未来“洗牌期”的来临。

大潮将退之前,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怎样才是一个牛逼的汽车类自媒体?相信这些探讨,会让在做汽车自媒体公号和关注汽车自媒体的小伙伴们有所收获。

选择现在拥有超过60万微信粉丝的“有车以后”来做分析,绝不是因为粉丝量就能够称之为“牛逼”。

2014年10月20日才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成功推送出第一篇稿件的“有车以后”,并不算是汽车类微信公号的先行者,甚至应该说,诞生至今才不到9个月的这个号属于后来者。

事实上,在它诞生后不到一个月,“车早茶”就公布了自己超过30万粉丝的后台实时截图。

“有车以后”的创始人徐晨华曾经是全国最年轻的汽车版主编,生于1984年,2008年就开始担任《新快报》的汽车版主编,直到2014年10月辞职前,作为报社最年轻的编委,他已经在负责《新快报》包括汽车在内的数个经营性板块,称得上是传统媒体中的少帅级精英。

与去年沸沸扬扬的传统媒体汽车版块大佬们转身创业的“高调”不同,徐晨华选择的是从小做起,从《新快报》抱着工作资料直接走进了“有车以后”的办公室,扯起了3个人的小摊子。

这个开端和很多汽车自媒体一样,也和很多汽车自媒体不一样。因为有更多的媒体人在最初都是“兼职”状态,做到一定阶段才脱身全职;虽然起初的“从零做起”状态都是一样的,但“有车以后”最初的野心似乎就要更大些。

因为从创立开始,“有车以后”给自己的定义就不是一个“自媒体”,而是“用车工具”。

据说,最早的时候,“有车以后”想要将全国售后技师在平台上予以整合,让有了车之后的车主们在这个平台上与技师直接沟通互动,这也是“有车以后”名字的来源。

尽管后来发现这条路走不通,但并未改变他们做“用车工具”的初衷。如果你打开“有车以后”微信号的界面,可以清晰看到他们突出的工具性。

“提问专家”、“查询口碑”和“有车实验”三个导航条,都是脱离媒体化概念的实用工具,其中“提问专家”是花费了大量精力和资源的一块,据称能够做到24小时真人在线、免费解决用车难题。

将来,在“有车以后”微信平台上,还能够查询和办理违章事宜。“有车实验”则针对车重与安全、行驶中熄火等等车主关心的具体问题给予专题实验解答汇总。

——这种产品思维,在我看来就是“有车以后”不同于其他公号的特征。

显而易见的是,一般汽车自媒体公号都喜欢强调自己的媒体特性,与传统媒体抗衡的过程中,一篇文章影响多少多少万人、能被怎样怎样的领导看到是当下几乎所有汽车类自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但放在“有车以后”身上,媒体特征被看得相对很淡,而产品特征被放大。

从这个角度我想可以这样定义:“有车以后”是目前出现的、最有互联网思维的汽车自媒体。

互联网思维以及自媒体已经泛滥的今天,其实很多时候不在于你怎么去定义自己,也并不是说有了比别人更特殊的思维及定义就能牛逼,至少“有车以后”并不认为自己是典型的自媒体,但确实在一诞生就加入的自媒体混战中开了个好头:

9个月60万粉丝,据说每天粉丝增长都在5位数,搜狐和今日头条平台浏览早已过亿,最能反映生存状态的广告运营也轻松超过百万级。

成就这些的,撇开说起来玄乎的“产品思维”,其实他们依然遵循了相应的媒体运营规则。

首先是原创。

“内容为王”虽是烂了街的口号,但一样是真理。对于此有两个例子可以说说。

一个是“有车以后”诞生不到两周就出的那篇阅读10万+的“神稿”,这篇叫做《假如所有汽车品牌都是一个班上的同学》的稿件推送于11月3日,当日就传遍了朋友圈,次日就被很多汽车微信号未授权转载,为此徐晨华还专门撰写了反侵权的文章。一篇文章至少打响了“有车以后”在媒体圈的名声,也算得传奇

第二点是“有车以后”作为一个公司认证而非媒体认证的微信订阅号,在创立半年就拿到了腾讯微信公众平台的原创标签,这是很多做了超过两年的微信号也没能实现的事。

其次是全网平台。

除了在微信号上聚集粉丝之外,“有车以后”在搜狐和今日头条、汽车之家也都有一席之地,其中在前两个平台上浏览量迅速过亿。此外,“有车以后”还以互联网公司名义进驻了百度百家,应该是autocarweekly之外唯一一家进驻了百度百家的汽车自媒体。

不得不提的是关于融资的话题,尚在当下汽车自媒体还在探讨融投资的实际操作可能性之时,2014年12月8日也就是创办不到两个月的时候,“有车以后”就拿到了来自蓝标的投资。

查姐获取的这个数字是:蓝标投资了300万,占“有车以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10%的股份。也就是说在那时,有车以后的估值就达到了3000万。

当然这绝不是对媒体属性下的“有车以后”,蓝标投资的应该是一家有产品思维的互联网公司——这样分析的话,拥有媒体属性的“有车以后”只是这家互联网公司的1.0状态而已。

对此,徐晨华跟我讲过一个他和张向东喝酒的故事。

那时候“有车以后”还未诞生,张向东和他喝啤酒喝到凌晨三点,期间反复向他说了两点,第一点是创业后一定要活下来,先莫提什么理想之类高瞻远瞩的东西;第二点是要善变,商业模式不是在家做做PPT吹吹大牛想出来的,是实实在在不断实践不断推倒重来摸索出来的。

“有车以后”从诞生时想要做“春雨医生汽车版”,为车主做技术诊断工具,到现如今在自媒体方向上做到“牛逼”,也就是张向东所说的“活下来”;而在善变方面,“有车以后”在今年内会推出APP(据说其实早就做好了,内测不满意已经被毙掉),明年将由APP逐渐取代微信公众号的产品形态。

想必“有车以后”当下微信号上60万+的粉丝,也只是未来导向APP的通道之一而已,因为据我所知,“有车以后”未来的布局在汽车售后市场和大数据上,当下的几十万粉丝为他们完成了用户的基本画像。

更远期来看的话,徐晨华聊高兴了说他们想要成为“汽车售后市场全国最大的电商平台”,做成消费者有车以后辐射范围广大的“生态圈”。

这样看来,微信号真的只是对于“有车以后”来说非常微小的一步。或许也正是因为自媒体们看得比天大的事儿在他们看来其实很小,一个牛逼的汽车自媒体才在无意中诞生吧。


autocarweekly

微信号:autocarweekly
资深媒体人打造,一个有个性、有视角的汽车人文观点和交流平台,提供不一样的真话、资讯、福利、女神……我们的意思是,车不只是代步工具,还是生活的一种刻度。

责任编辑:袁弋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