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荐读┃那些年,腊八节与腊八粥的故事

 年年有于674 2016-01-18

“腊八节”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这一天老百姓会吃腊八粥、腌腊八蒜来庆祝。也会到比较有名的庙宇拜神,以驱邪避鬼,求家人一年的平安。腊八节是怎么来的?你知道吗?

荐读┃那些年,腊八节与腊八粥的故事

农历十二月(又称腊月)初八,俗称“腊八节”。早先传说这天是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国内外寺院都要煮粥祭佛,之后以粥赈济平民百姓,后来渐渐演变成为民间习俗,以示祈盼来年五谷丰登。

据考,近代关于“腊八节”的由来主要有两种说法。

荐读┃那些年,腊八节与腊八粥的故事

一是在黄河以南地区,“腊八节”是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相传,当年岳飞率领岳家军抗击金兵于河南省朱仙镇,时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相继送粥(当时民间生活困苦,能喝上粥就相当不错了),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获全胜,凯旋而归。这天正是农历的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这天,便以五谷杂粮和多种果豆煮粥,以示敬奉,后来演变成为民间习俗。

荐读┃那些年,腊八节与腊八粥的故事

二是在黄河以北地区,包括我们潍坊大部地区,“腊八日”的传统说法是朱元璋流传下来的。相传,元末明初,朱元璋落难为寇被囚禁在监牢狱里,当时正值数九寒冬,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狱的老鼠洞里刨出一些红豆、大米和红枣来,朱元璋便把这些杂粮让狱吏熬成了粥,以充饥维持度日。由于饥饿难忍,朱元璋一直认为那顿饭是他一生中最好的饭食。因为那天是腊月的初八,朱元璋便将这锅杂粮粥叫做“腊八粥”。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做了大明朝的开国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度过的那段难熬的特殊日子,就把这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命为“腊八粥”。朱元璋称帝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不幸中的一段奇遇,遂称那天为“腊八日”。据考,“腊八节”实际上是人们为了纪念朱元璋而自发认可的一个纪念节日。

荐读┃那些年,腊八节与腊八粥的故事

每逢“腊八日”这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习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先祭祀祖先,后馈赠亲朋好友,最后才是自家人享用。腊八节,全家人在一起食用粥类也有团聚不散伙(粘粥)之意。

荐读┃那些年,腊八节与腊八粥的故事

在我们潍坊地区,熬制“腊八粥”主要采用八种食料,通常以小米为主,辅料主要选择地瓜(红薯)、高粱、麦仁(小麦)、花生、绿豆、红小豆、红枣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还开始忙碌一阵子,淘米、泡豆、剥皮、去核,然后在晚上十点左右开始熬制,先用木柴烧锅,后改用微火慢炖,等到室内阵阵五谷飘香,那是格外诱人,人们的食欲自然就随之而来,很想立即喝上几碗解馋。“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再赠送亲友品尝,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送晚了免得让人们误认为是主家的剩粥)。如果把“腊八粥”送给日子较贫苦的邻居,那更是行好事、做善事、积大德。而自家人喝上一顿饭剩下的“腊八粥”却是好兆头,意为上等的好饭食吃不完、用不尽,取其“年年(粘粘)有余”的意义。

“腊八粥”源自“腊八节”,那今天的“八宝粥”自然是“腊八粥”的翻版或者说是创新产品。近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人们想喝多种豆类熬制的粥不用再等到腊月里了,日常人们熬制“八宝粥”享用已不是件什么稀罕事,辅料在前面熬制“腊八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大米、薏米、百合、莲子、山药、栗子、白果、山楂、葡萄干等,另外再加上蜂蜜、冰糖等调配食用。真是营养丰富,美味可口。大家一般采用电饭锅、砂锅熬粥,十分便捷。再者,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原先一年一度的“腊八粥”演变成为“八宝粥”,比如“银鹭”、“娃哈哈”等驰名品牌,早已走向市场、走进每一个家庭,已广泛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消费和走亲访友的随手礼品。

荐读┃那些年,腊八节与腊八粥的故事

如今,人们想喝“八宝粥”随时都能买得到,那“腊八日”已成为一个象征性的文化符号,在农村原先敬神祭祖的民间习俗也渐渐淡化下来,过去熬几碗“腊八粥”送邻居、送亲戚的做法已经很少见到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