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典乐,放松一点点

 chounvzi 2016-01-18
■高驿
  有一阵子很喜欢听古典音乐会,每有国外著名乐团来京,总不愿放过。但如今回想,那段“发烧友”的日子有时候也挺纠结。看演出前,总得提醒自己,晚餐可别吃辛辣的食物;出门时多在镜子面前端详一番也是规定动作。如果与一位不常听音乐会的朋友同行,还得很有技巧地叮嘱人家,别拿手机拍照,不要在乐曲中间随便鼓掌……不愿出洋相,又不愿伤面子,这事挺累。
  我得承认,听音乐会分神的时候也常有,瞄瞄周围,每每看到一些观众,不但不能正襟危坐,反而如坐针毡时,都会觉得附庸风雅真不是件轻松的事。 听古典音乐会,穿着得体、举止文雅是观众的标配,你可理解为这是对古典音乐强大传统的尊重。但现实中,围绕古典音乐,常常弥漫着一种尊敬到奉承的气氛,稍留心就能发现,没有一个艺术领域像古典音乐一样,将“大师”滥用到俗气的地步——在指挥和演奏家前不冠以一个“大师”的头衔,总显得不够庄重和严肃,其实这件事本身就挺不严肃的。
  突然反思古典音乐是不是被有意无意拔高过了头,是因为前些天看了一场“很不严肃”的古典音乐会。这场名为《永恒的旋律》,由古典音乐家领衔的全息多媒体新年音乐会,现场热闹欢快的气氛挺让人意外。全息视频技术配古典音乐家现场演奏,真假虚实,演奏家们一会儿在场上斗琴,一转眼就到了观众席上,像变魔术一般。看到这一幕,台下的孩子们欢呼雀跃,家长们也不再矜持了,跟着使劲鼓掌。曲目都是大家熟悉的,有《野蜂飞舞》等古典名曲,也有《加勒比海盗》等电影经典配乐,想来观众热烈也是因为这些曲目一点不生涩,耳熟能详所以才有带入感。 值得一提的是,最后音乐家们竟用古典乐器演奏起了迈克尔·杰克逊的名曲,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轮番上场,一阵对拉,竟别有一番风味。3D全息技术还让杰克逊“复活”,在舞台上跟乐手们一起high。整场演出如果再加上弹幕,相信就跟90后年轻一代完全接轨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