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动练脊柱 青春常驻/存诚子

 天地虚怀xia 2016-01-18

动练脊柱 青春常驻/存诚子

 

前   言

  不少著名的医学家都认为,人体的衰老不是从眼角的第一道纵纹、鬓边的第一根白发的出现才开始的,身体柔韧性的减弱(气虚)才是人体衰老的第一征兆。其中脊柱的变化尤为典型——几乎所有的疾病,都是由于脊柱功能的退化或者病变而引起的。

  每当早上醒来,总是感到很不舒服,乃至身体僵硬、卷缩……,医学上把这一现象叫做脊柱功能退化。

  脊柱的功能状态取决于肌肉和韧带的功能状态。如果平时你疏于活动,缺乏锻炼,未能使自己的肌肉和韧带保持良好的功能状态,它们就可能逐渐松弛。脊柱因而也开始慢慢地松动。

  脊柱的病变发展缓慢且不明显,一般是多年形成的。椎间盘因磨损而逐渐变薄,椎骨间隙内的所有神经根和血管受到压迫,与它们有关的器官都因此受到伤害,血液流通和神经感应不畅,亦即大脑指挥失灵,相关生理组织必然受到影响。

  脊柱病变的最糟糕情况莫过于椎间盘突出。钻心之痛令人难以忍受。现代医学治疗一般采用手术,但又不能根治,往往一次手术之后,不久又需要进行二次、三次手术,更糟糕的后果是还会蔓延到其它结间盘中去。

  “动练脊柱,青春常驻。”脊柱的病变防重于治!坚持每天动练脊柱,不但可以有效地防止机体的过早衰老,即使年龄已进入中、老年期者,持之以恒地动练脊柱,仍可望重返青春,老当益壮。

脊柱的构造

  脊柱是人体结构的基础,由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组成。腰椎下方有骶骨和尾骨各一块。骨内的红骨髓终生保持着造血机能。同时也是产生干细胞的大本营。脊柱内自上而下有一条管道,容纳着脊髓。椎管的内外含有丰富的静脉丛,与脑、前胸、腹、盆腔脏器的静脉丛直接、间接相互交通。

  31对脊神经和内脏神经与脊髓相连。这些神经调控着四肢和全身脏腑器官的功能和运动。人们常常因不良的生活方式与习惯,造成脊柱变形或错位,从而带来许多疾病的出现,如颈椎病,腰椎病,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压迫了某根神经,又导致四肢和某些脏腑器官或组织的严重病变。从中医经络学说来看,脊柱背后是领气的阳脉之海的督脉,前面有主血的阴脉之海的任脉,以及调节诸脉功能的冲脉。脊柱内里的通道名叫“曹溪、天河”,是丹道小周天炼精化炁的必由之路,“三关九窍”都依附着脊柱。由此可见,脊柱的功能状态,对我们的生理状态的影响是多么地重大!因此经常地运动、锻炼脊柱,使之总是保持正常的功能状态,既可防治脊柱变形或错位而引起的诸多疾病,又可使人体经络畅通,气血充盈。脊柱一动,人体四肢,肋骨、内脏,无有不动,轻轻翻动内脏,不断刺激、按摩椎间神经干……使人体机能始终保持高度协调的正常状态而身康健体,抗病延年。

  总而言之,脊柱既是人体结构之纲,也是下手练功之基。纲举则目张,基固则体康。整个脊柱的动练过程,意念、观想亦随之上下。古人曰:“目(内视)之所至,心亦至焉;心之所至,气亦至焉。”意到气到,气到血行,气和血畅,百病不生。

脊柱部位和它的调控范围及防治内容

脊柱序

 

调控范围与防治疾患内容。

 

颈椎1

 

头部血管,脑垂体,面部,中耳、内耳,交感神经系统,大脑其它组织。头痛,健忘,精神病,神经衰弱,高血压,眩晕。

 

颈椎2

 

眼、舌、耳神经,额、项肌。鼻炎,耳聋,丹毒,眼病,昏厥等。

 

颈椎3

 

项肌及枕部皮肤,腭部、外耳、面骨、三叉神经、牙。粉刺,湿疹,神经病,痤疮。

 

颈椎4

 

鼻、唇、耳。中耳炎,耳聋。

 

颈椎5

 

声带、咽喉、颈部腺体。咽炎,喉炎,声音嘶哑。

 

颈椎6

 

颈部肌肉、肩部、扁桃腺。落枕,肩痛,扁桃腺炎,百日咳,哮喘。

 

颈椎7

 

甲状腺,肩部,肘部。粘液囊炎,甲状腺病,伤风。

 

胸椎1

 

食管、气管,手、手腕。支气管哮喘,咳嗽,呼吸系统疾病。

 

胸椎2

 

心脏,冠状动脉。种心脏病,冠心病。

 

胸椎3

 

肺、乳房,胸部肌肉及皮肤。肺部疾病,支气管炎、胸膜炎、流感。

 

胸椎4

 

胆囊、胆管、各种胆病,带状疱疹。

 

胸椎5

 

肝、血液。肝病,发热,贫血,低血压,关节炎、

 

胸椎6

 

胃。胃部疾病。

 

胸椎7

 

胰腺、胰岛,十二指肠。糖尿病,胃溃疡,胃炎。

 

胸椎8

 

脾,横膈膜。逆,脾脏疾病。

 

胸椎9

 

肾上腺。过敏症,麻疹,低血压,电解质不平衡,炎症。

 

胸椎10

 

肾。肾脏疾病,血管硬化,功能性衰弱。

 

胸椎11

 

肾、输尿管。皮肤病,湿疹,疥疮。

 

胸椎12

 

小肠、淋巴系统、输卵管。小肠疾病,风湿病,腹胀气。

 

腰椎1

 

结肠、腹股沟。结肠炎及其它大肠疾病,痢疾,腹泻。

 

腰椎2

 

腹部,结肠、盲肠。阑尾炎,肠痉挛,静脉曲张,呼吸困难。

 

腰椎3

 

生殖器官、卵巢、睾丸、子宫、膀胱、膝。生殖泌尿系统疾病,膝关节疾病。

 

腰椎4

 

前列腺、腰肌、坐骨神经。坐骨神经痛,排尿痛,月经不调。

 

腰椎5

 

小腿、踝、足腕、脚掌及脚趾。腿部血液循环不良,腿部皮肤病,足踝关节炎,脚掌、脚趾疾病。

 

骶椎

 

骨盆、肾。骶骨关节炎,脊柱角形弯曲,腰以下皮肤、肌肉疾病。

 

尾椎

 

盲肠、肛门。痔疮,尾骨痛。

  起势站与肩宽,轻闭双目,双手自然下垂,重心在脚跟,自然呼吸。意念存于尾骨处。脊柱动练要领

第一个导引动作:

  前后蛹动。双膝自然下蹲,观想尾椎、骶骨及第一、二、三腰椎(从下往上数)向前、朝上轻轻地呈波浪状微微蛹动,意念随之;向后蛹动时则顺其自然;第二波蛹动时意念上移,观想第三、四、五腰椎向前、朝上轻轻地呈波浪状微微蛹动;第三波蛹动时意念再向上移,观想第五、六、七腰椎向前、朝上轻轻地呈波浪状微微蛹动……如此循序渐进地向前、朝上蛹动锻炼,直至颈椎末节。

  整个脊柱前后蛹动锻炼完毕,之后进行整个脊柱都呈波浪状大蛹动三次。然后再倒过来从颈椎开始自上而下地进行蛹动锻炼。

  意念存于颈椎,观想第一、二、三颈椎(从上往下数)向前、朝下呈波浪状微微蛹动……如此循序渐进地向前、朝下蛹动锻炼……直至尾骨。之后进行整个脊柱都呈波浪状大蛹动三次。这样一上一下完成一次整个脊柱的完整锻炼。

  在前后蛹动锻炼的过程中,双臂可自由配合而自然甩动。蛹动的幅度、节奏,视自己的身体状况而自行掌握,并随时调节之,不必过于拘泥,愈自然愈妙。

  根据自己的时间与兴味,每次下手可连续进行369次全脊柱的蛹动锻炼。也可以视自己的身体状况,在相应部位着重锻炼。如便秘者可着重锻炼腰椎部分;心脏有病变者可着重锻炼胸椎部分;咽喉、扁桃体有疾患者可着重锻炼颈椎部分;其它以此类推。

接下来第二个导引动作:

  横向摆动。蛹动锻炼完毕,不要收功。意念存于尾骨,接着进行横向的摆动锻炼。其导引原理与蛹动锻炼相同,只是方向不同而已。 

  观想尾骨。意念尾骨第一、二、三腰椎朝左手方向轻轻地呈波浪状横向摆动……,至极处转为朝右手方向轻轻地呈波浪状横向摆动……;手臂、腰部则顺势自然配合;第二波横向摆动锻炼时,意念上移,观想第三、四、五节腰椎朝左手方向轻轻地呈波浪状横向摆动……,至极处转为朝右手方向轻轻地呈波浪状横向摆动……;第三波横向摆动锻炼时,意念上移,观想第五、六、七节腰椎朝左手方向轻轻地呈波浪状横向摆动……,至极处转为朝右手方向轻轻地呈波浪状横向摆动……;如此循序渐进地向上摆动锻炼,直至颈椎末节。

  整个脊柱横向摆动锻炼完毕,之后进行整个脊柱都呈波浪状大摆动三次。然后再倒过来从颈椎开始自上而下地进行摆动锻炼。

  每个程序的锻炼次数可为369次,宜与蛹动锻炼次数一致。

接续的第三个导引动作:

  左右扭动。摆动锻炼完毕,不要收功。意念存于尾骨,接着进行左右扭动的锻炼。其导引原理与蛹动锻炼相同,只是方式不同。 

  观想尾骨。意念尾骨第一、二、三腰椎朝左手方向轻轻地呈麻花状扭动……,至极处转为朝右手方向轻轻地呈麻花状扭动……;手臂、腰部则顺势自然配合;第二波左右扭动锻炼时,意念上移,观想第三、四、五节腰椎朝左手方向轻轻地呈麻花状扭动……,至极处转为朝右手方向轻轻地呈麻花状扭动……;第三波左右扭动锻炼时,意念上移,观想第五、六、七节腰椎朝左手方向轻轻地呈麻花状扭动……,至极处转为朝右手方向轻轻地呈麻花状扭动……;如此循序渐进地左右扭动锻炼,直至颈椎末节。

  整个脊柱左右扭动锻炼完毕,之后进行整个脊柱都呈波浪状左右大扭动三次。然后再倒过来从颈椎开始自上而下地进行左右扭动锻炼。

  每个程序的锻炼次数可为369次,宜与蛹动锻炼次数一致。

第四个导引动作:

  全脊柱综合运动——蠕动。  蠕动锻炼的目的,既是弥补前三种锻炼方式之不到之处,又是将它们三者组合起来进行综合锻炼。又蛹、又摆、又扭;蛹中有摆,摆中有扭,扭中有蛹;或蛹中又摆又扭;法无定法,式无定式,从上而下,自下到上,不拘一格,可自由发挥,全方位地进行综合的蠕动锻炼。

<!--[if !supportLists]-->第五、<!--[endif]-->收功。

  逐渐减小蠕动动象……双掌重叠于脐前,引气归元,随机收功。

<!--[if !supportLists]-->第六、<!--[endif]-->糊涂练功,糊涂成功。   

  入手练功,古人曰:“着相头头错,无为又落空。”是说练功过程过于认真、执着不对,不认真更不对,真是众妙之门,玄之又玄——从练功到成功的辩证法大玄门!这就意味着古人真传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大事要清楚些——功必须练,“一气自立能更生”,不能落于空亡;小事不妨糊涂些,如观想脊柱,意念导引,不必要求清晰、明白,动作也勿追求完全到位,有那个意思就行。观想、导引过分认真,反而自耗内能。笔者在教功过程中就经常发现,一般家庭妇女和低文化水平者,上功特别快,而知识份子反而慢些——他们总是想先把“原理”弄清;而真正的“原理”又非语言所能说得透。正如过来人云:不妨先糊涂练一阵,一门深入,进去了再说,日久功深,糊涂到家,恍兮惚兮,道眼开启,一切都洞观无碍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