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顽固性头痛案

 jiataoren 2016-01-18


2015年

12月05日

初诊


刘某,女,64岁

诊疗经过:左侧偏头痛十余年,头痛时伴有左侧面部、上肢内侧及腰胁肋部痛,服各种止痛药无效。遍访各处名医,每于发病即要住进医院,此次即是住院十余天后头痛未及缓解并日有加重,无奈之下经微信群友推荐,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汉古中医就诊。刻诊:痛苦面容,面色晦暗似有灰垢蒙面,左侧偏头痛每于午后渐渐加重,伴有头晕,长期失眠,依赖服安眠药入睡,疼痛为行走性,以左侧头痛为主,时而连及面部,时而连及臂内、腰胁肋部,各种检查未见异常,大便烂,纳一般。舌淡暗紫苔白腻干。脉弦微硬紧。

采集完病史,病人面有疑虑,言语犹疑,拿出一叠病历册说:我已在李可老门下其他处看过多时,未获效果,并在其他地方针灸过2年余,因为有人推荐我到你这试试针灸,你先给我开三天针灸不要开药行不行,我不是不相信你,我也知道我这病难医,确实有点为难你,如果有效我就接着看。。。。。。言下之意我已明白,因为汉古的新病人大多是无奈之下才来的,来后看到这样一个女中医,多有不信任的言语表情,我经常遇到,所以也没多言,只是把病历拿来翻看,一般病人的既往病历不是李可老门下同仁的,我多不参阅,没有太多参考意义,同一门下思路应有相近之处,此病未能见效,前人的方案应可以给到我正反两方面的借鉴。

前方以吴茱萸汤+附子理中打底,加白芷、川芎之类,此思路应该相合,只是方后有250克的黄芪,与我脑中思路略有不合,但想此方应该也不至于无效并渐加重,肯定还有其他病机是被忽略了,因此我又进一步追问病史,得知:病人左侧胁肋连及面部曾有带状疱疹病史,后遗留类三叉神经痛,及肋间神经通,头部年轻时还有过外伤史,均在左侧。至此,我思路明晰,告知病人,我给你做三次针灸,并开三副中药,略带玩笑的说,你给了其他医生几年的机会,你总要给我三天的时间吧。病人说,我没敢奢望三天就有效,如果三天就见效那就好了。。。。言下之意,早已心灰意冷,不做他望。

处方

泡吴茱萸45g   茯苓45g   生晒参30g  

高粱米60g[包]   香白芷30g   赤芍15g  

桃仁30g[研]   红头野蜈蚣粉3g[冲服]

川红花10g   黑枣45g   石菖蒲45g  

鲜生姜30g[切]   炙甘草30g   川芎90g  

生半夏60g[打]   野全蝎粉3g[冲服]

3剂。加冷水1800ml,老葱3根(切碎) ,文火煮取300ml,分2次温服,药渣泡脚。

针刺 3次

12月5号:左:晕听穴、脑户、乳突,双:丝竹空透太阳穴、头维、外关、灵骨、大白、足三里、阳陵泉、太溪、中白、太冲、地五会、陷谷,腹八极。

12月6号:病人来时面露喜色,诉说药还没开始吃,昨日针灸后,午后头痛发作明显减轻,睡眠也有好转,今日开始吃药,已有了许多信心,针灸处方:头五针,头维,丝竹空,角孙,晕听穴,外关,合谷,左大陵,右上白,足三里,左三重穴,太冲,陷谷,足临泣。

12月7号:头五针,头维,丝竹空,角孙,晕听穴,镇静,腹八极,外关,合谷,左大陵,足三里,肾关,太溪,太冲,陷谷,足临泣。


2015年

12月08日

二诊

针灸中药治疗后头痛明显减轻,头部未感觉明显痛感,只是稍有不适,面及臂内、腰胁部痛消,未再服止痛药,眠欠佳,胃胀,纳后明显,矢气后缓解,大便烂,一天2次。昨日饮萝卜炖羊肉汤,今日凌晨原痛部位不适感稍加重。舌淡苔根白腻。脉弦微涩微硬。病人主动要求多开几幅中药,因为怕针,现在即然不痛了,想只吃中药。可以理解,我也应允了。

守原方,计量稍作调整如下,泡吴茱萸、茯苓、生晒参各30g,余同前,5剂。


2015年

12月15日

三诊

原头痛部有不适感,未见头痛,左侧上肢内侧痛,也较前减轻,右侧腰胁部痛未见发作,入睡困难,服2粒安眠药效果不明显,抗忧郁药一天1次,一次一粒。纳一般,腹胀,大便烂,一天3次。舌淡暗苔薄白根腻。脉弦滑。因说看病太久,家里积了许多药材,想让我看看方中能用到的能不能帮她用掉,我也应允了,考虑药材的优劣性,把她自备的药材稍稍增加了一些剂量。

余守原方调整如下:生晒参45g,生半夏65g[打],7剂。


2015年

12月30日

四诊

停药后,12月30号因服用一大众方(以前有过类似规律,方药不明)头痛发作,但痛较前减轻,劲项部疲累,未见上臂内侧及腰胁肋不适,入睡较前好转,近几日噩梦,纳差,口酸,大便烂,一天2次。舌淡苔白根腻心剥。脉弦。

原方。


2016年

01月03日

六诊

头痛明显减轻,希望做蜜丸,巩固疗效,并备急需。

泡吴茱萸30g   茯苓45g   生晒参45g  

川芎90g   香白芷30g   赤芍15g  

桃仁30g   川红花10g   生姜30g[切]  

石菖蒲30g   炙甘草30g   阳春砂仁10g  

黑枣45g   红头野蜈蚣5条   野全蝎6g

蜜丸,每次6克,每天3次饭前吞服。


方药解

吴茱萸汤+通窍活血汤+止痉散

此案病人患病已久,历时十余年,面垢晦暗,午后痛増,舌淡暗紫苔白腻干。脉弦微硬紧。病属阴寒凝结,上犯清窍,病久入络,入脏。

《伤寒论》第378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伤寒桂林古本》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何谓脏结?师曰:脏结者,五脏各具,寒热攸分,宜求血分,虽有气结,皆血为之。假令肝脏结,则两胁痛而呕,脉沉弦而结者,宜吴茱萸汤。

组成:吴茱萸一升(洗),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后记

此方临床用于顽固性头痛多效如桴鼓,很少失手,为何之前也用此方如此之久而未见效,借此我来谈谈我的理解:

1、前方的失败提醒了我,病机肯定不止寒凝,促使我进一步追寻病史,得知:病人左侧胁肋连及面部曾有带状疱疹病史,后遗留类三叉神经痛,及肋间神经通,年轻时头部还有过外伤史,均在左侧。而吴茱萸汤只能解决寒凝,及血中寒凝,不能撼动死血痼瘀,所以加入了通窍活血汤,此方来自于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老葱三根切碎、鲜姜、红枣七个去核、麝香组成,方中加重川芎至90克,白芷至30克,此用量的经验是当年跟诊李可老师时学得的经验,清晰记得老师当时说,川芎、白芷治顽固性头痛必加大剂量方可,起可替代麝香之效,故谓之为植物麝香,并加入李可老师治淤血痛症的校方止痉散(全蝎、蜈蚣),至此瘀寒得化,脏结得散,经络通畅,痛消病止。

2、我对运用黄芪的理解:黄芪补气通经,而病人服药后痛未减反増,思量病人舌淡暗紫苔白腻干,脉弦微硬紧,未见明显气虚之象,总结前期治疗方案的得失,提醒到我,此痛更多的是因为不通而痛,所以要先去瘀塞,否则,越补气会越痛,因此果断去除黄芪,处方集中精力化寒凝、去淤血。

3、俗语“倒霉医生治病头,走运医生治病尾”,医学是经验的不断摸索与积累,有时也是一个不断试错与试对的过程,此案的成功,更多的是建立在前医的治疗经过的基础上,如果没有前医的治疗,我可能也会走一圈弯路,更有可能病人也不会有耐心给我机会,等待我思索出新方案,这也是医生的无奈,所以,在此,衷心的感谢各位同仁的努力,医案的效与不效都有价值,只要医者仁心,总会一步步总结出更多的经验,为人类的健康尽绵薄之力。所以,汉古中医的规定:案例必须真实,必须无保留的呈现,后人才可以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留给后人的一定要有使用价值。


往期回顾?

═══════════

咳嗽医话2

输卵管不通不孕案

糖尿病

慢性荨麻疹治愈案

咳嗽医话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戚博士医案系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