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豁蒙楼系张之洞为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锐所建。杨锐(1857—1898),字叔峤,四川绵阳人,举人出身。光绪皇帝戊戌变法时,他出任四品军机章京,参与新政。光绪帝应对慈禧政变的密诏就是他带出交给康有为的。 南京城中的鸡鸣寺,位于北极阁东麓的坡地上,依山而建,历史悠久,见证着南京的历史沧桑。鸡鸣寺的豁蒙楼也是赫赫有名,登楼凭栏远眺,南京的美景可说尽收眼底:俯瞰后湖,远眺长江,东望钟山,前对幕府。楼上悬挂的梁启超撰写的对联“江山重叠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足以表述豁蒙楼的气概。很多人慕名登楼,喝一杯禅茶,暂且忘记尘世的烦恼。 豁蒙楼系张之洞为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锐所建。杨锐(1857—1898),字叔峤,四川绵阳人,举人出身。光绪皇帝戊戌变法时,他出任四品军机章京,参与新政。光绪帝应对慈禧政变的密诏就是他带出交给康有为的。 刘成禺《世载堂杂忆》记载:杨锐系张之洞督学四川时的得意门生。张之洞建两湖书院时,“以锐为史学分校,之洞关于学术文章,皆资取焉”。张之洞调任两江总督后,“某夜,风清月朗,便衣减从,与杨叔峤锐同游台城,憩于鸡鸣寺,月下置酒欢甚,纵谈经史百家,古今诗文,憺然忘归,天欲曙,始返都衙。置酒之地,即今日豁蒙楼基址也。……此夕月下清谈,及杜集《八哀诗》,锐能朗诵无遗;对于《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一篇,后四句‘君臣尚论兵,将帅接燕蓟;朗咏《六公篇》,忧来豁蒙蔽’,反复吟诵,之洞大感动。盖是时举朝主战,刘岘庄、吴清卿统兵出榆关者,前后相接,溃败频闻,而宰相重臣,无狄仁杰诸君子者,忧来豁然,知时局之阽危也。” 戊戌变法失败,杨锐遇难,张之洞倍感伤悲。再度任两江总督期间,他重游鸡鸣寺,又忆及与杨锐对酒吟诗的情景,感时怜贤,依然悲痛不已。光绪三十年(1904)张之洞在鸡鸣寺涵虚阁旧址砌楼,取名豁蒙楼,还为此楼题写匾额,并跋:“余创议于鸡鸣寺造楼。尽伐丛木,以览江湖。华农方伯捐资作楼,楼成嘱题匾,用杜诗‘忧来豁蒙蔽’意名之。” 张之洞当年题写的匾额早已经消失无踪,但他题写的一首五言诗《鸡鸣寺》还在流传: 雨暗覆舟山,泉响鸡鸣埭,埭流南湖水,僧住南朝寺。当时造宫城,选北陵坷地,朝市皆下临,江山充环卫。白门游冶子,沓拖无生气,心醉秦淮南,不踏钟山背。一朝辟僧楼,雄秀发其秘,城外湖皓白,湖外山苍翠。南岸山如马,饮江驻鞍辔,北岸山如屏,萦青与天际。鹭洲沙出没,浦口塔标识,烟中万楼台,渺若蚁蛭细。亦有杜老忧,今朝豁蒙蔽。 可惜,后来的一场大火将鸡鸣寺里的豁蒙楼以及观音阁、景阳楼等都焚毁了。如今的寺院及建筑系此后重修,其景、其物都已非当年景致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