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教庙宇名称由来

 孟溪ProbeT连山 2016-01-19


道教庙宇名称由来


道教庙宇是教门枢纽、神仙洞府,道众视其为传道立业之所,世人视其为弘道度人之处,是道教传播发展的根本所在,因此有一个合适的名称极为重要。道教庙宇一般有“宫、观、庙、堂、庵”之称,今日就为您作简略介绍。




宫:宫在古代是对房屋的通称,并没有特殊涵义。《尔雅.释宫》说:“宫谓之室,室谓之宫”。后来给“宫”赋与了特殊尊崇的涵义,成为封建帝王住所的专用词。


道教庙宇是祀神之所,一些由帝王兴建的庙宇和规模较大的庙宇,经过帝王的颁赐,名称亦可为“宫”。帝王提议兴建的庙宇,通常冠以“敕建”的前缀。如唐玄宗作“敕建太清官”以祀道祖太上。也有些是道人自己积资募化修建的庙宇,因屡有灵验,护佑社稷,经帝王赐额,可升格为宫,也可进一步冠以“敕建”的头衔。这些称“宫”的庙宇如:元太宗时期,乃马真皇后于山西永济县重修的,祀奉纯阳祖师之“敕建大纯阳万寿宫”,此庙原名“永乐祠”,故俗称为“永乐宫”,为全真三大祖庭之一。道教称宫的庙宇,一般都是要经过封建帝王的特许或“赐额”。宫是道教庙宇最隆盛的称谓。




观:据《尔雅.释宫》,观谓“宫门前之双阙”,即宫门之前两侧的望楼。清代百科全书《渊鉴类函》根据史实,记载了“观”的由来:“尹喜结草为楼,精思至道,周康王闻拜为大夫。以司观望,故号此宅为关令草楼观,即观之始也”。后周穆王借鉴周康王命名草楼的办法,将天下祀奉神仙之地皆称为“观”。随着道教传播日益广泛,“观”也由单纯的祭祀场所,变为有道众常驻的传道之地。


“观”是道教庙宇较为常见的称谓,其中也有些是皇帝诏命“敕建”的。尤其是宋代,实行一种“祠禄”制度,于各路、府、州著名宫、观,“概置提举、提点、管勾等官,以臣僚任之,授以祠禄,谓之奉祠焉”。宋朝曾大量兴建此类“敕建”之观,作为实行这种“祠禄”制度的所在。明代,皇帝也曾兴建、重修一些宫观,如现今全真派第一丛林、龙门祖庭北京白云观,唐代始建时名为“天长观”,金末重建时改名“太极宫”,元朝时,因龙门祖师长春子丘处机真人居此庙,因此改名为“长春宫”。最终在正统八年(1443年),由明英宗颁赐“敕建白云观”匾额,正式作为此庙名称传承至今。




除了“宫、观”以外,道教庙宇也有大量以“庙、堂”来命名的,如各地的城隍庙、老君堂,还有少量道庵,如辽宁千山的南泉庵。这些庙宇,在主供神灵之等级或建筑规模上虽略小于宫、观,但因其供奉的神灵屡次显灵护佑本地民众而同样受到虔诚供奉。




入道、学道、论道,从道教知识开始!

微信号 daoismzs
搜索

更多内容,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