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生水起,细数一圈圈的轮回

 昵称903511 2016-01-19

风生水起,细数一圈圈的轮回

2016-01-18 古典书城

柔情似水 赵聪 - 琵琶新语

筒车也称流水筒车,水转筒车或简称筒轮,是一种以水流作动力,取水灌田的工具。这种靠水力自动的古老筒车,在家乡郁郁葱葱的山简、溪流间构成了一幅幅远古的田园春色图,为中国古代人民杰出发明。




筒车的水轮直立于河边水中, 轮周斜装若干竹木制小筒, 有达四十二管者。利用水流推动主轮;轮周小筒次序入水舀满, 至顶倾出, 接以木槽, 导入渠田。





据史料记载,筒车发明于隋而盛于唐,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有关筒车的最早记载是约9世纪时陈廷章的《水轮赋》,其时筒车的制作已有一定的规程:“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始崩腾以电散,俄宛转以风生。虽破浪于川湄,善行无迹;既斡流于波面,终夜有声。”





唐诗人刘禹锡有《机汲记》加以描述,诗圣杜甫也有“连筒灌小园”的诗句。《太平广记》中记载,唐朝初年,寺庙僧人浇园时,“以木桶相连,汲于井中。”





五代十国时期,偏安成都的后蜀,在王宫内的摩诃池畔架起高转筒车提水,持续向王宫屋顶浇水降温。南宋筒车不仅在城市、运河的供水中使用,在农田灌溉中也有应用的记载。当时有人写了一篇游记,描述了其在广西兴安的见闻,记下了田野“筒车无停轮,木枧著高格”的景象。





筒车因为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且维修方便,其在宋代已广泛流行于民间,直至今日,云、桂、川、甘、陕、粤等地仍使用之。





筒车包括戽车、卫转筒车、高转筒车等许多种类。如果在水轮轴外端安装一立轮,使其与一牛转平轮相啮合,这样的筒车就成为牛转筒车或卫转筒车。





此外,尚有畜力筒车,依靠齿轮传动带动筒车。



高转筒车,通过两大轮,将低处之水带向高处,结构均巧妙合理,更利于灌溉,为我国古代人民杰出发明。





如今,筒车就像一首老曲子,那吱呀吱呀的声音是安放在行囊里的离歌,永远珍藏在我们的记忆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