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铁、新能源汽车之后,又一大战略板块

 simayan 2016-01-19
高铁,承载着民族制造业的希望,夹杂着中国面对海权垄断的应对手段,同时也在执行新一代领导人,对国家战略重心新的定位。逐渐加强中欧合作,实现消减中美贸易比重,将中南亚、中东作为中欧两方合作的开拓地,最终实现亚欧非大陆的经济融合,打造一个超越美洲的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高铁,不仅仅是中国制造业的标杆,同时也是中欧在制造领域技术合作的典范。因此高铁的发展,从中欧两方的角度来讲,有着共同的意愿。这一点正是高铁合作发展的基础。
向西、向西,将是未来20到50年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持续性课题,也同样是中国高铁开拓方向。作为当前中国的经济之矛,高铁板块去年开始地行情仅仅只是飞扬的开始,对未来该板块的长期走势,我们充满期待。

今年启动的新能源汽车行情,则是出于高层对国家能源战略的忧思,艰难地开始调整石油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不论是从国内需要削弱某些利益集团的目的出发,还是从气候环境以及面对国际石油定价权的无奈,由电来慢慢替代石油,将是中国能源安全必须坚持地一个长期方向。
再者,新能源汽车,也给中国汽车业提供了一个打破技术垄断超越洋品牌的机会,并同时培养多个行业新的增长点。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行情,也仅仅是刚刚展开,很多股票还没有启动,未来的路还很远。

如果说高铁是中国经济之矛,新能源汽车是中国经济之盾,那么另一个板块必将成为中国经济以及中国文化的旗帜。
这个板块就是中医药板块。
为什么选择这个板块?是因为中医药,它代表了中国道家文化的精髓,并且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被无数次证明过,它是一个最佳的宣传载体。
儒家文化,不适合作为开拓者来宣扬,就像孔子学院目前的推行,已经被证明其方法上的单薄甚至是错误。过于直白地宣扬文化的差异,可能会引起不必要地怀疑与猜忌。
我们应该勇于向历史学习,翻开史书,从东汉张角张道陵始,直至后来的明教白莲教等等,每一次群众信仰的树立,都离不开中医这个载体。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中医进入非洲,进入南美……,通过中医来传播中国文化,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而中医药板块的机遇,并不仅仅在于这种猜想和远期推动,更多的在于目前国内已经非常迫切的医疗制度改革。
所有中国人都知道,药费虚高的原因,是因为医院内药医并行,药与医的收入暗中挂钩。这就导致了用药的过量,以及营销渠道的扭曲。药的价格不是由市场决定的,而是由渠道决定的。许多药品,成分不变,换一个名称,价格就能涨10倍。而且由于药医挂钩,医生开处方必然从重从多。利用资本力量,以及先发的渠道优势,30年下来,西医已基本控制了中国卫生医疗体系的各个环节。高层“健康中国"的提出,已经透漏出对卫生医疗体系的忧虑,以及进行体制改革的决心。
但是当下,中国的医疗制度改革,如果解决不了医药并行的问题,都必将注定是要失败的。
对这问题,上层已经有了一个破局点,就是处方外流。只不过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这个政策的试点,前期并没有得到强硬推行。
可以预期的是,当医药分离、处方外流强制性推动时,就是原有地营销渠道崩塌的时候。医生在开处方的时候,才会有意愿选择更经济的处方。那时就是西药市场混战厮杀的时候。
当然,中医的发展,仅仅靠打破西医在中国的运作模式,颠覆资本对医疗系统的控制渠道是远远不够的。中医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的发展障碍,就是没有专属的评价体系。我们知道,中医和西医是两个完全不同地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30年来,西方资本打压中医的一个重要手法,就是用西医的评价体系来评价中医。用量化来限制和约束中医的个体化特色,同时通过舆论来恶意宣扬和打击中医的所谓"污点"。
那么,管理层采用什么方法来应对如此局面呢?


下面是一篇报道:
” 12月1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透露,刚刚走出国务院、走进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中医药法(草案)》,本月底将迎来一审。在漫长的历程中,《中医药法》的立法思路经过何种嬗变?争议是如何化解的?新《草案》有哪些突破性看点?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立法参与者。
    ■“怀胎”32年 立法条件已成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告诉记者,早在1983年,已故著名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建华等全国人大代表即首次提议出台《中医药法》。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于文明此前已连续10多年在两会上就中医药立法提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一位官员回忆,《中医药法》从上世纪80年代起,经过多次调研、咨询、起草、修改,首先在法律性质上达成一致——要出台一部中医药事业扶持促进法。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中医药行业内部对立法呼声很高,2003年,国务院先行出台《中医药条例》。2008年,《中医药法》立法工作终于被列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2014年7月,国务院法制办发布《中医药法(征求意见稿)》。后经社会各界、相关部委反馈意见,今年12月9日,该法首次走出国务院。
    ……
    面对《中医药法》的前景,多位受访者持乐观的期待态度。“这部法体现了沟通、妥协的智慧,更将有助于在未来解决一系列困扰中医药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一位受访专家说。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官方解读,《中医药法》将着力解决以下主要问题:一是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作用,解决中医药特色与优势淡化、服务领域趋于萎缩的问题。二是加强中医药传承、鼓励中医药创新,解决老中医药专家很多学术思想和经验得不到传承、一些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濒临失传、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不足以及中医药人才匮乏的问题。三是加强中药扶持保护、促进中医药协调发展,解决中医中药发展不协调、野生中药资源破坏严重的问题。四是加强中医药发展的投入,强化政府责任,解决中医药发展基础条件差的问题。“
还有一篇: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作为《规划》编制及实施的牵头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解读。

  一、请介绍一下《规划》编制的背景?

  答:中医药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和融合各个时期先进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哲学思想,理论体系日趋完善,技术方法更加丰富,形成了强调整体把握健康状态,注重个体化,突出治未病,临床疗效确切,治疗方式灵活,养生保健作用突出等鲜明特点,是我国重要的卫生、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态资源,也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健康服务资源。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专门出台《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大力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医药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形成了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科研、文化、产业全面发展的新格局,在促进实现医改目标、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全面发展健康服务业,充分发挥健康服务业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2013年10月国务院发布实施《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若干意见》提出“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的重点任务,并在重点任务分工中明确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生计生委、商务部负责,制定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和措施。根据分工要求,在国务院办公厅指导下,国家中医药局牵头负责,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商务部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共计33个部门开展了《规划》编制工作。

  《规划》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的唯一的专项规划,也是我国第一个关于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国家级规划,对于全面发展中医药事业、构建中国特色健康服务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全民健康素质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
  三、请问中医药健康服务的概念和内涵是什么?

  答:随着《规划》发布实施,我国第一次正式明确了中医药健康服务的概念和内涵。根据《规划》,中医药健康服务是运用中医药理念、方法、技术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活动,主要包括中医药养生、保健、医疗、康复服务,涉及健康养老、中医药文化、健康旅游等相关服务。
      ……"
《中医药法》的实质,就是构建中医的评价体系;而《规划》则详细地提出了中医突围的突破点——养生、保健、康复。
《中医药法》是中医走出去的基础,是中医面对外界时的底气和法律保障。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对中医药的涅槃,我们拭目以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