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禁区年谱】李光耀是如何从走狗变为老朋友的

 木乐119 2016-01-19

能以管理弹丸之地的新加坡而跻身世界伟大政治家之列,可见李光耀的政治天赋之高。他早年留学英国,回到新加坡后从事律师职业,不到30岁就因代表罢工的邮差与政府谈判而声名大噪,后来顺利当选立法议员。

中国人第一次知道这个名字是在1955年,那时年仅32岁的他已经开始谋划大事——带领新加坡独立。“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立法议员李光耀支持马歇尔的提案。他还要求立即在新加坡实现完全的独立。”①《人民日报》用这四十多个字描述了这位年轻议员的事迹。当时谁都不会想到,日后《人民日报》还将几百次写到他。

彼时新中国成立不久,全球也处于第三世界国家纷纷独立的大背景之下,所以中方对新加坡从马来西亚联邦独立出来这件事,总体上是支持的。而李光耀本人也被描述为领导第三世界人民摆脱西方殖民统治的领袖形象。

到1959年新加坡正式自治,这一形象依然如是。《人民日报》在新加坡自治后第二天即以四篇报道的专题形式,大规模报道了该事件。其中给李光耀个人出了个“豆腐块”短文,介绍了一下他的生平:

“即将出任实施新加坡内部自治的新宪法的第一任总理的李光耀,从人民行动党建党时起就是该党的总书记。……在新加坡地方当局同英国殖民地部在1956年、1957年和1958年举行的三次关于新加坡实现自治的谈判中,李光耀都以人民行动党代表的资格参加了谈判。”②

这段报道文字平实不含感情色彩,按说是标准的新闻报道,但如果放在时代背景下看,又不那么“标准”。如果翻看五六十年代的《人民日报》,会发现大量带有感情色彩的新闻报道,尤其是对国外领导人的介绍,泾渭分明地分为两类:一类是朋友,另一类是敌人;要么是“兄弟般的情谊”,要么是“无耻的走狗”。

像对李光耀这样平实介绍,不褒不贬的描述,只因为四个字——跟他不熟。

新中国成立最初的十年,只有三十几个国家与中国建交,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其他也多是印度、巴基斯坦这种近邻,有“兄弟般的情谊”。而经过朝鲜战争及与苏联关系恶化之后,围绕在美苏两大国周围的国家又都被我们视为敌人,所以当时报纸上介绍到大多数国家,跟我们都是非敌即友的关系。而像新加坡这种新兴地区,我们没怎么打过交道,不太熟悉,所以报道上反倒客观中立了很多。

俗话说,一回生两回熟,随着两国渐渐熟悉起来,新加坡与李光耀本人也在我们的新闻报道中有了敌友之分。准确地说,是成为了敌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