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逃避在逆境中淬炼毅力,意味着人生拒绝成长

 宛平2008 2016-01-20

孩子逃避在逆境中淬炼毅力,意味着人生拒绝成长

例文引导:

不偷懒的美国大学生给我们的启发

         本文发表于《光明日报》作者:秦春华

  芝加哥大学的General Education在全美独树一帜,素以苛刻的标准和繁重的学业压力而著称,但也正因为此才保证了芝大本科人才培养的过硬质量。

  我选了一门希腊思想史的讨论课。本来我还想多选一些,但迈克建议我最好只选一门,从头到尾听下来。我听了很不服气。想当年,我在北大读书时一学期至少要选十门课。现在虽然年纪大了点,芝大的课程难一点,但也不至于差距这么大。迈克很直率地告诉我,他一学期只选了五门课,已经快要崩溃了。我将信将疑。

  果不其然,这门课的难度极大。学生平均两到三个星期要读完一本像《理想国》这样的著作。一学期下来大约要读四本原著,还不包括补充阅读材料。在课堂上,一般会有一个学生先做一个15分钟左右的报告,然后大家开始参与讨论。课后还有大量的作业。学生在课后必须要读原著,否则既不能完成作业,也无法参与课程讨论,而这些会统统计入学生的最终成绩。更为要害的是,上这样的课,从一开始就必须非常努力,也不能逃课,否则,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有一次我因为要参加一个会议,落了一节课,结果后面立即陷入听不懂的状态。

  上完课后,迈克带我到食堂去吃饭。他几乎是连跑带颠地取完东西——顺带帮我也取了午餐——坐下之后就从书包里拿出书和笔,一边吃一边在书上写写画画。说是吃饭,他基本上是在看书,饭其实是在五分钟之内吃完的。我问他怎么会这么紧张。他告诉我下午化学实验课的内容还没有完成,而如果完不成的话,课就没法上了。这使我大为惊奇。迈克的专业是经济学,如果要选数学课还可以理解,但和化学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啊。

  匆匆吃完饭后,迈克对我说,下个星期他会非常忙,因为要开始期中考【博客】试了。我听明白了他的意思——他不一定有时间和我见面。我马上说,没关系,你先忙,我们可以两个星期后再见面。迈克面露难色地说,恐怕也不行。这些期中考试会一直持续到学期结束,也就是说,是和期末考试连在一起了。

  那一瞬间,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迈克以及其他芝大的学生那么忙,以至于几乎连吃饭的时间也没有。但不要以为这些学生只是在读书。迈克每个周日要到城里去上班,平时还要参加和欣赏各种各样的音乐会。

  相比而言,国内本科学生的单位课程压力要小很多。北大学生算是辛苦,但对于一些特别聪明的理科生和大部分文科生来说,日子要轻松得多——他(她)可以偷懒。我上大学的时候也很辛苦,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但我的大部分时间是用在读自己喜欢的书和社会活动上,真正用在课业上的时间并不多。每次期末考试之前,我就把班里笔记记得最好的同学的笔记借来抄一遍,他的笔记好到什么程度呢——他可以把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包括老师讲的笑话,然后在笔记本上注明(笑声)。很久之后我才明白,这种在没钱复印的时候只能抄笔记的办法,实际上帮助我加深了对老师授课内容的理解。

孩子逃避在逆境中淬炼毅力,意味着人生拒绝成长

  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偷懒在芝大几乎不可能发生。而且,和国内本科教育恰好相反,越是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单位课业负担反而越重。芝大学生很少偷懒的首要原因是选课制度【博客】。学校规定,学生选课是自由的。但在本科一二年级的LiberalArts课程中,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课程都有相应的学分要求。最要害的是,在学生的选课目录中,小班讨论课必须要达到一定比例。如果说,上大课时学生还有可能偷懒的话,那么,在十来个人的小班讨论课上就无论如何偷不了懒。如果学生不读书,不完成课后作业,不要说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就连讨论都插不上嘴。而且学生必须从一开始就非常努力,否则,稍有疏忽就会给后面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就好像欠了高利贷,一旦还不上,利滚利就会越滚越多,最后想补救都来不及。每一门课程的成绩都包括了平时成绩、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因此,只靠期末考试前背背笔记就蒙混过关的情况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

  目前,国内许多大学也实行了自由选课制度,对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课程也提出了学分要求,但仅具其形。如果没有小班讨论课和讨论课学分比例限制作为支持的话,自由选课制度也许会降低本科教育质量。原因在于,自由选课制类似于自由市场制度。在一个课程市场中,课程的受欢迎程度有可能成为评判课程质量的标准。因此,教师上大课的动力要大于上小班课的动力——小班课更累,而且难以体现出教师的受欢迎程度。学生出于畏难情绪和追求高分的心理,有可能会倾向于选修那些容易通过或老师给分比较高的课程。因此,从表面上看,学生可能选修了很多门课,甚至选修了双学位,但实际上这些课程的单位课业负担并不大,对学生的智慧和思维并没有提出强有力的挑战,很难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这就是学生们自己形容的所谓“水”课和“水”系。

  迈克告诉我,芝大学生很少偷懒的根本原因在于,上芝大的费用太高,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接近6万美元。因此,在芝大学习的每一天,上的每一堂课,都可以相应地折算成学费。他必须要在芝大学习尽可能多的东西,否则对不起爸爸妈妈付出的高昂成本【博客】。换句话说,当每一个学生付出的学费同样多时,在成本既定的情况下,谁学到的东西越多,就意味着谁获得的超额利润越高。因此,每个学生都卯足了劲儿拼命地学习。对于那些依靠奖学金读书的学生而言更是如此。一方面,奖学金是按照年度发放的。学生如果不努力,成绩不好,很可能意味着下一年度会失去奖学金;另一方面,那些本来上不起芝大的学生因为获得奖学金而更加珍惜学习机会,并且希望毕业之后能够取得成就反馈母校曾经的帮助。从心理学上说,这种内生性的激励效果最为显著。

孩子逃避在逆境中淬炼毅力,意味着人生拒绝成长

  我原来以为,美国顶尖大学学生很少偷懒是因为他们实行“宽进严出”制度,淘汰率高,在过程中迫使学生不敢偷懒。这可能是一个误读。实际上,对于美国最顶尖的大学来说,入学竞争极为激烈,条件一点也不“宽”——入门条件“宽”的多数是公立大学和社区大学。对学生而言,如果成绩单上都是C的话,不要说自己看着不好意思,在就业时也会丧失竞争力——就业机构并不会因为你仅仅是芝大毕业生就会雇佣你。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如果你不能获得一个具有理想收入的职位,那就意味着你为上大学所付出的巨额投资将付之东流,这显然是学生和家庭都不能接受的。

  相比而言,中国大学——即使是最顶尖的北大、清华——的学费很低,一年只有5000元人民币,还不到1000美元。除了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和学校往往对这部分学生有减免学费的政策——之外,许多学生并不觉得上大学的成本有多高,或者说,他(她)们对于上大学的成本的直观感受并不强烈。因此,多学一点和少学一点对他(她)们而言是无差异的。此外,由于大学课程和社会需求脱节,用人机构不能从课程成绩单中观测到学生的实际能力,只能通过替代性的指标——比如学校名气、社会活动,甚至是父母身份——做出录用与否的决定,反过来也影响到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重视。因此,和美国学生上大学以后异常辛苦——而且越是人文学科学生越辛苦——的现象恰好相反,中国学生上大学以后相对要轻松得多——而且越是人文学科学生越轻松——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中国大学本科教育的质量。

  美国顶尖大学学生很少偷懒这一现象,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是和美国的私立大学制度、就业市场的多样性以及社会诚信等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美国教育是与其社会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背景等一系列因素相适应相匹配的复杂系统,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忽略了这些隐藏在现象背后的制度性因素,而单纯倡导所谓的素质教育,甚至移植某些具体措施和政策——比如所谓的“宽进严出”和AP课程等等——是不可能收到理想效果的。

========================================================

孩子逃避在逆境中淬炼毅力,意味着人生拒绝成长

孩子逃避在逆境中淬炼毅力,意味着人生拒绝成长

                                                   心海导航

一本美国原版的教材要1000多人民币,但翻译后的中文版只要60多元,美国的教育和文化产品很贵,它充分体现了知识的价值。一个孩子的学习的态度真的很重要,要我学的人,和我要学的人,最后结果截然是不一样的。

老美那边10年级以下真的很轻松,你可以随便玩,最后考个普通的公立大学或社区大学即可完成高等教育,当然,不好找到好工作与中国的不入流大学是一样一样的!老美的孩子也有真正喜欢学习的,他们是真正的喜欢某个专业,所以学习很认真;考进老美私立大学的绝对不比各国留学生差,甚至更强。

中国大学是严进宽出,只要进了大学,不是特别差的,一般都可毕业,而在建立基础知识的小学、中学阶段却抓得紧,学生的压力山大,如果不好好学,首先在中考那一关就被刷回老家了,刷进社会了或刷到爹娘身边开始心安理得张嘴啃老了!比较优秀的高中不到50%的录取率,你松懈下试试?谁优谁劣见仁见智。在网上乱喷国内中小学教育的都是哪一类人?从他发的文字基本上就能判断出对方是否真正受过高等教育!

孩子逃避在逆境中淬炼毅力,意味着人生拒绝成长

生于安乐死于忧患就能告诉我们,一个人没有在逆境中挺过来,没有经历过暴风雨是不会有所成长的,这是淬炼一个人,只有能从中经历过来的人,无论是心智、心态、承受力、抗压力都有高层次的提升。我们中国家长真正需要查漏补缺的,也是心海导航从事家庭教育一直所研究和贯穿的内容,孩子真正的素质教育放第一位,学习和人文教育同样是放在第一位的,因为这两点并不矛盾,做人的素质和学习的态度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中小学生真正的思想教育也是需要有规则底线的,这样才能磨砺与达至经一事长一智的成熟阅历和感悟。长大后的理想与从事某种科学都在于知识积累和毅力的锤炼,任何人生的成果都源于积累后的思考和顿悟!所以,中国很多独生子女大学生到美国留学,最基础的功课是要学习如何与别人相处和融入群体生活中去,这恰是美国幼儿园的素质教育意义所在

   没有必要把美国教育存在的“香臭”一概而论都感觉成香喷喷的,所谓美国的素质教育是依据健全的法制做权衡的,他们的幼儿园不教授知识,主要培养孩子们在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和如何融入群体规则,小学时期的课业也并不复杂,但是,孩子在成长中出现的规则与细节都是摆在桌面上的,孩子出现了问题都是以国家担当和法律的名义行使教育,家长与孩子都要站在同一平台承担行为责任。

孩子逃避在逆境中淬炼毅力,意味着人生拒绝成长

 美国高素质家长和普通家长也是有明显区分的,想让孩子进入名牌大学也并非易事!很多美国的孩子中小学时期很轻松,同样也是很多孩子只能进入社区大学完成高等教育,宽进严出的意义在于要想拿到大学毕业证并不容易,即便拿到了,也算是可以蓝领了,想进入美国的中上薪酬阶层,呵呵,大家都应该懂的!

因为中国是应试教育,我们在网上大谈的素质教育基本上是舶来品,出现水土不服的误导就是让很多人觉得,所谓素质教育就应该是一种很轻松的学习,孩子的成长就应该是多元化的、自由的,是多才多艺的,是快乐的,是幸福的........细想想,人间真的有这样的好事吗?!连脚趾头也明白,人世间连不劳而获的人都不会有这么多实惠,“素质教育”这四个字似乎就能让孩子进入神话中的伊甸园了,童话里的王国了!

结果呢,孩子一出现问题都能、也都在一推二六五,家长、学校、老师......都觉得自己很冤,又都觉的自己有点责任,唯独孩子在自己过激的行为和错误的品性中把自我为中心坚持到底。

因为这时候的教育理论会站出来说,这哪里是孩子的错?这分明是家长的错,老师也有责任,素质教育绝对没有错!这时候的法律也会附言:孩子嘛,毕竟还是个孩子嘛!要以教育为主嘛,又没有犯多大的事儿,又不够法制的年龄,你们家长都尽些心,老师也加强一下管理,再等等......悲催的是,这样的孩子早就家庭教育失控了,学校老师也不敢顶风管理了,一切都不了了之,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一样,相互的扯皮,相互的推诿,这一等,究竟等来的是什么?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所以,根据我们的国情,根据我们的社会形态,根据我们人与人之间处事生存需要懂的人情世故,真正属于中国的素质教育其实就是我们应该传承下去的民族文化,孩子的家庭教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孩子缺乏个人修养,融入团队和集体中就很难看到属于自己的阳光。国内那些家庭教养好的孩子家长懒得讨论这些的,因为任何真理总会在讨论中变成不伦不类的歪理,毕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成年人脱离不了这种残酷的社会现实,孩子也是同样需要辨别损友益友,所以,目前国内的素质教育真正需要“素质”的前提是家长。

孩子要想融入任何优秀的学校,学校优秀的班级,班级优秀的群体,接触大师级优秀的教师团队,这些孩子的养成教育和个人素质培养的脊梁,就是孩子背后的“家长”!中国是如此,国外也是一样,只是国情不同,但真理不会变样。

把美国的素质教育文化引进中国的应试教育中来,更需要家长加强对中国的民族文化的深刻认知,更要重视孩子的家庭教养,作为父母,谁片面的背弃了自身的家庭教育文化,不管你附和着唯美的理论把素质教育喊得有多响亮,在中国这片教育文化的大地上,大多数父母只能收获一个结果:在孩子声嘶力竭的“自由”呐喊中,你搬起那块别人的石头最终会砸在了自己的脚面上,痛了,才真正发现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越来越懒惰了,也越来越困在狭隘的心境中不自由了;痛了,才真正领悟自己也失去了教育孩子的机会,更痛彻心扉的是,醒了,也后悔了,却于事无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