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周遗址考古发掘遇到汉墓群

 闲庭斋阁 2016-01-20
考古队员正在准备提取5号墓的出土文物。 6号墓出土的精美彩绘陶壶
记者 白雪 摄
汉墓群中发现的西汉早期蟠螭纹铜镜。
43号东汉砖室墓出土的铁鼎。
27号墓出土的陶猪圈。
27号墓出土的陶灶。

“这次考古发掘工作本来是奔着西周遗址来的,没想到刚揭掉地表耕土层,却遇到了汉墓群。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发掘,清理了40多座汉墓,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墓葬时代从西汉早期到东汉都有,应该是一处汉代家族墓葬群。这事有点‘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感觉,计划只能跟着变化走,西周遗址发掘计划推迟到春节之后再进行。”徐州博物馆考古部的工作人员田二卫介绍说。

考古队员说的西周遗址、汉墓群位于新沂瓦窑镇瓦窑中学西约700米处田地里的一处高地上,遗址呈中间高、四周低的慢坡状,中间地势比周围高出约两米多,文化层厚度大约2.2米。由于遗址地点西侧两三百米处是聂墩遗址,所以这次考古发掘地点被定名为东聂墩遗址。

东聂墩是一处西周遗址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南京博物院进行考古调查时就发现了这处遗址。当时,调查人员根据从地表散见的夹砂陶鬲口沿、鬲足,陶盆、陶罐等残片及红烧土块,推断遗址主体为西周时期堆积,是一处西周时期的聚落居住遗址。考古队员介绍说,遗址的地表经常发现碎陶片,所以这几年有不法分子把土墩当成古墓,遗址经常遭遇盗掘。为了保护这处西周聚落遗址,去年10月下旬,徐州博物馆、新沂市博物馆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开始对东聂墩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西周时期的聚落居住遗址在徐州范围内发现的并不多,所以这处遗址的发掘是比较重要的。”考古队员介绍说,根据以往的考古发掘经验,西周聚落遗址都位于地势较高的台地上,并且为了便于生活取水,附近都会有河流经过。“古人很早就知道‘择高处而居’、‘临水而居’的道理,以往发掘的贾汪庙台子西周遗址、焦庄遗址都是这种情况。东聂墩遗址也不例外。”果然,在发掘之前的勘探中,考古队员在遗址范围西侧边缘,还勘探出地下有一条古河道。沧海桑田,3000年前的潺潺小河早已看不到踪迹,如今已是绿油油的田野。

揭掉耕土层,意外发现汉墓群

去年11月,记者曾来到发掘现场。当时,考古队员刚刚划线布置探方,开始发掘。探方是遗址考古中最常见的办法,就是把发掘范围分为若干相等的正方格,以方格为单位分别发掘,方格中间用隔梁分开。考古队员围绕遗址中心,四周布置了11个10米见方的探方,在探方内逐层向下清理。露着土色的探方,在绿色的麦地里非常醒目。在铲去地表的清理过程中,考古队员发现了一些碎陶片、鬲足和动物骨骼等。“这些东西,都是西周先民居住在这里时留下的,在地表散落比较多。”考古队员表示。

昨天,记者再次来到这里时,发掘现场已经有了很大变化。所有探方都被框定在一个边长约40米的方块范围内,探方内不规则地分布着一些大体呈长方形的大小不一、深浅不等的土坑,坑口边缘用石灰“勾”了一圈白边,很是醒目。有的坑底已经被清理干净,有的坑底还能看到有人骨以及陶器等陪葬器物,考古队员正在用竹签、毛刷等工具,细致地清理出土文物。

“布置探方是要发掘西周遗址的,没想到在清除掉地表耕土层后,在探方里陆续发现了很多汉墓,目前已经发现了40多座,多数已经发掘清理结束,个别的墓葬经过清理拍照后准备提取文物。”田二卫介绍说,这些墓葬中除了一座为砖室墓外,其余的全部都是土坑竖穴墓,而且基本上每个土坑内都是并排两座墓,两位墓主各自葬在棺内大致可以判断这种类型是夫妻同茔异穴合葬,这些汉墓的棺木都已经完全腐朽。

以往考古队员清理的汉墓底部通常是平整的,但墓葬群中的18号、38号汉墓底部高低起伏,呈很明显的波浪状。“那是墓主人下葬时,棺底部垫木的痕迹,作用类似铁轨底部的枕木。”考古队员介绍说,由于棺的底板较薄,垫木比较粗壮,所以棺木腐朽了,而垫木的痕迹还保留着,所以就成了现在的样子。根据出土文物初步判断,这个汉墓群的时代从西汉早期到东汉时期都有,是一处汉代家族墓葬群。

汉墓群建在西周聚落遗址上

“和以往发掘的汉墓不同,东聂墩遗址上的汉墓,回填土中夹杂着很多西周时期的器物碎片,后期打破前期文化层的现象很正常,在这里就比较明显。”考古队员表示,汉墓的回填土中发现了很多鬲足、陶器碎片和草拌泥红烧土,而这些东西都是西周聚落遗址中应有的。也就是说,在西周时期,东聂墩这处高地可能还是人们居住的一个小村落,而到了西汉时期,村落早已不见了踪影,成为附近居民的家族墓地,并且一直延续使用到东汉时期。

由于墓葬群的意外出现,使得发掘遗址的计划只能向后延续。田二卫介绍说:“同一块地方,汉代墓葬在上,西周聚落遗址在下,中间还可能出现春秋战国时期的遗迹,西周遗址再向下甚至可能出现商代遗迹。现在汉墓群建在了西周聚落遗址上,所以只能等汉墓群完全发掘结束后再向下发掘。原计划今年春节之前遗址发掘结束的,现在距离西周文化地层还有一段距离,现在看来只能推迟到春节后再向下发掘了。”

田二卫还介绍说,从东聂墩遗址所处的位置来看,春秋战国时期属于钟吾国(后被吴王阖闾派伍子胥兵灭国)的范围,西汉早期属于楚国东海郡范围内,西汉第三代楚王刘戊参与“七国之乱”自杀后,楚国虽然还存在(其他几个王国被取消),但管辖范围大大缩水,这个地点就跟随东海郡从楚国管辖范围划出去了。

汉墓群出土多件精美文物

汉墓群的出现有些意外,更让考古队员意外的是,墓葬群出土了一批精美的汉代文物,有的器物中还装着陪葬的鸡、鱼留下的骨头。

在现场,记者幸运地碰到考古队员正在提取5号、27号墓的出土文物,这两座汉墓出土的陶器都在墓坑边摆放成了密集的一排。这些出土文物基本上都是陶器,器形多样,有的上面还带有鲜艳的彩绘纹饰。“汉墓群中的陶器陪葬是比较普遍的,但多数都已经破碎,像5号墓、27号墓出土的完整陶器比较难得。”考古队员介绍说,这些陶制明器主要有鼎、盒、壶、钫、杯、仓、井、灶、磨、猪圈、钵、盆、盘、匜、罐等,都是生活实用器的缩影。一件形状类似水瓢一样的陶器完整出土,造型比较奇特。考古队员介绍说,这种陶器叫匜,是舀水用的器物,作用和现代的水瓢差不多。27号墓中还有一件小小的陶灶也很特别,烟筒被制作成了牛头造型,看上去很有艺术气息。在这件陶灶的旁边有一只陶鼎,鼎内还装有陪着墓主人下葬的鸡、鱼,只不过现在只剩下了骨头。考古队员说,在1号墓的一件陶盒里,也有同样的骨头。在27号墓最北头,一件带有彩绘的陶壶完整无缺,上面的彩绘图案清晰、鲜艳,给人以神秘、典雅的感觉。“之前清理6号墓,也出土了一件彩绘陶壶,不仅完整而且色彩、纹饰都非常漂亮。”

编号43号的汉墓,是一座东汉时期的砖室墓,也是墓葬群中唯一的一座砖室墓,虽然位置在墓葬群边缘,但和其他墓葬相比要“豪华”一些。在这座墓葬中,考古队员清理出一件铁鼎、一面凤鸟纹铜镜和一枚没有印文的铜印。铁鼎个头比较大,口径达到30厘米左右,除了铁锈斑斑,保存的比较完整。考古队员表示,铁鼎在考古发现中是比较少的,说明墓主人身份比较特别。这座汉墓出土的凤鸟纹铜镜,直径约9厘米,出土时完好无损,只有薄薄的一层鲜艳绿锈。镜背的凤鸟纹饰眼、爪、羽毛都刻画地细致入微,很有艺术气息,而镜面一层亮晶晶的水银色包浆,更是光可鉴人。深埋地下两千多年,还能照出人影,着实让人钦佩汉代人造镜的高超技术。墓葬群中发现的唯一一枚印章是穿带印,印面约1.5厘米见方,厚度约6毫米,中间有穿带孔,不过这枚铜印两面都没有印文。在其他墓葬中,考古队员还发现了西汉早期的草叶纹铜镜、兽钮蟠螭纹铜镜等。

考古队员在汉墓群中还发现了西汉半两、五铢等钱币,在出土的一叠五铢钱上,汉代人捆扎这些铜钱的绳子仍保持着原样。“半两是西汉早期使用的钱币,出土半两钱的墓葬,结合其他出土器物来判断,墓葬属于西汉早期。这种成叠摞在一起的五铢钱,都出土在墓主人腰部。这可能和当时的民俗有关。”

在考古队驻地,记者见到了更多的出土文物,数十个塑料袋内分别满满地装着陶器碎片。“发掘出土的完整器物都已经送到新沂市博物馆了,这些陶器碎片出土后在驻地临时进行拼接修复,比较方便。”除了出土文物,考古人员对墓主骨骼也特别对待。考古队员表示:“已经联系了医学方面的专家,准备对这些骨骼进行性别、年龄等细节的鉴定,以获得更多的历史信息。”

“目前来看,西周遗址发掘还得过一段时间,先把上面的墓葬群清理结束再说。”田二卫表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