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瑞田观点】丑书与美书 ■张瑞田

 广羽人三九 2016-01-20




丑书与美书


张瑞田


  说书法,常见一个刺眼的词:丑书。自觉对当代书法有一点了解,对丑书却语焉不详。

  对丑书的议论、对丑书的批评不绝于耳,自然对丑书注意,观察或思考,想知道人们议论的丑书什么样,对丑书又为什么过意不去。

  丑书与美书并存。欲了解丑书,是不是需要明确美书呢?根据不成文的判断标准,似乎以二王书风为代表的书法作品便是美书;王羲之、王献之、苏轼、董其昌、赵孟頫、文徵明等人就是美书的创作者啦。或者有这样的公式,王公贵族、达官贵人喜爱的书法,即是美书,三教九流、布衣平民喜爱的字则是丑书。对于书法美与丑的分析与判断,不是简单的事情,但,我不同意把帖学一系的书法作品视为美书,把王羲之等人视为美书的创造者。

  那么,对美书说不出所以然,对丑书也难下断言。为了明晰丑书要义,看了几篇文章,看文章提及的丑书,才恍然大悟,几成过街老鼠的丑书,竟然是这些人的这些作品。

  本来我觉得被冠以丑书的东西,是江湖书家的肆意妄为,双手写出的字、倒立写出的字、用脚写出的字、边喝酒边写出的字即是丑书。可是,看来看去,发现自己的理解有偏差,所谓丑书,是以“流行书风”为轴心的当代书法作品,强调笔墨效果,碑学筑基,借鉴西方现代艺术的表现方法,推崇个性,努力与传统书写特征拉开距离,本是艺术探索的实践,或者是当代书法家的精神张扬,怎么被描述成丑书呢?我有一点懵懂。

  我不认为被视为丑书的书法作品是丑的。第一,这种风格的书法作品,创造者具有扎实的传统功力,对传统书法也有理性的认知,应该说,他们的追求是艺术层面的追求,他们的实践是书法本体的实践。有不同的认识,有质疑,有批评,都是正常的,但,扣一顶丑书的帽子,就不正常了。第二,当代书法创作不能固步自封,把王羲之、米芾写得乱真,无可挑剔,但,这不是书法创作的全部,我们需要多种风格,需要开拓,需要创新,哪怕是徒劳的开拓,失败的创新,都值得鼓励。

  对“流行书风”一类的书法作品,我了解一二。尽管其中的一部分作品气象生辣,笔墨粗糙,有用力过猛之嫌,但是,其中大部分作品不乏优良的艺术品质,依然魅力无穷。首先,这部分书法家基本受过高等教育,得到过系统的笔墨训练,对书法艺术的现代性有自己的理解,因此不满足既有的书法思维定式。另外,他们对既定的书法审美有所怀疑,希望拓展当代书法艺术的语言空间,一方面汲取西方现代艺术的积极成果,一方面破解和发现被庙堂遗忘的书法资源,在拿来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建立多元书法审美的可能性。

  书法创作实践和书法理论批评,切忌党同伐异,这一点,当代文学史上的朦胧诗事件的经验教训值得借鉴。20世纪80年代,以北岛、顾城、舒婷、梁小斌等为代表的朦胧诗人,其作品颠覆了彼时的革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因而遭到诗歌界保守势力的围攻,以看不懂、晦涩、消极为理由,视其为大逆不道,屡屡批判。时间是公正的审判员,朦胧诗以新的语言呈现和新的艺术展开方式,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至今仍被广泛阅读,甚至编入大学中学的语文课本。

  今天的丑书,是不是昨天的朦胧诗,我不敢断定,但有一点我确信不已,有创新性和生命力的艺术作品,在产生的最初时刻往往被误读。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