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巴县·大金川河畔·中路碉楼·前面的断墙残壁为东女国碉楼遗址
丹巴县中路乡,是中国境内碉楼密度最高的地方,平均每平方公里有碉楼81座。
中路碉楼之一
大金川·中路碉楼
大金川·中路碉楼
大金川·中路碉楼
大金川·甲居藏寨山脚下碉楼
大金川·美人谷·碉楼

大金川·丹巴县巴底乡邛山村·美人谷·邛山土司官寨碉楼·世界上现存最早模块化设计的建筑 |

大金川·中路碉楼 |
大金川·美人谷·拐脚碉楼(身歪影子正)
丹巴县巴底乡美人谷口,碉楼与民宅完全合二为一的建筑,外墙经过粉平,要爬进如此高的窗户找美人(爬房子),三级攀岩技术以下免试。如果美人有心,在厚墙预设的圆孔中,配合着伸出圆木让你踏脚,就不必那么辛苦了。当然,如果她讨厌你了,把圆木往回一拉,飞檐走壁的爱情将惨不忍睹。分明不是走婚,而是选婚。
丹巴·边耳沟·大桑藏寨·八角碉楼
-------------------------------------------------------------------------------------------------
从丹巴沿大雪山,穿过雅拉雪山下宽广的塔公草原,是典型的牧区,碉楼开始消失。从新都桥往南至大雪山南部的九龙,是古代木雅王国所称的下木雅。历史上“嘉绒九部”中的霍尔道孚部、木雅部和瓦部三部就在甘孜州的康定、泸定、道孚、丹巴四县地区,即“嘉绒十八土司”所属的明正土司、丹东革什咱土司、鱼通土司、冷边土司、沈边土司、巴底土司等,明正土司为最大,而明正土司所辖地区占丹巴碉楼的60-70%。从嘉绒语系差异形态,与青藏高原东部山河相间的地理地貌一致,呈南北向线型切割分布。这个特征与碉楼和分布和走向极其相似。在河谷狭窄、山地褶皱大的地貌,农耕和游牧的方向性选择受到限制,使一妻多夫偶婚制在这一地区有了温床。一方面,一妻多夫制使部落生产资料不易流失,消除内部矛盾,走婚同时缓冲了民族走廊上的土地纷争;另一方面,窄河谷的高山地貌,土地资源稀少,农牧基础限制人口发展,人口稀少使联姻的部落种群之间血缘关系混合,民族走廊流动的外来基因成为备选。这种因独特地理地貌改变人类婚俗,所产生特殊的群体行为,成为人类婚俗历史的奇葩,碉楼也在那些地貌特征相似的地方有了足迹。
-------------------------------------------------------------------------------------------------
木雅藏族建筑是典型的嘉绒藏族建筑和汉式建筑的结合体,屋顶为汉式建筑的歇山顶。
所称木雅的地方,大片的平地没有成为牧场,而是耕地。多是半农半牧形式。
康定县朋布西乡,雅砻江水系一级支流力邱河畔,日根旦八角碉楼,又称朋布西古碉,被誉为“东方金字塔”,始建于元十七年,此双碉收录于《喜马拉雅的的神秘古碉》封面。这里是木雅王国的领地,称木雅人,东部基本汉化,目前西部有12000人说独特的木雅语,相传为西夏党项后裔。党项婚俗记载:一夫一妻和一夫多妻收继婚的原始婚俗,迁徙至“东女国”,木雅人多了截然相反的婚俗:一妻多夫偶婚制,且在这一地区长期并存,上世纪七十年代后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偶婚制、包括收继婚制开始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朋布西双碉
|

雅砻江流域碉楼
|
力邱河流域纬度最南的八角古碉,在雅哈垭口以北。也大致反映《新唐书.东女国传》所载东女国的范围:“东与茂州党项接,东南与雅州接,界隔罗女蛮及白狼夷,其境东西九日行,南北20日行。
西藏·米林·雅鲁藏布中游·碉楼
西藏·萨嘎县·雅鲁藏布江上游支流·碉楼·苯教的发源地
在离东女国遥远的地方,苯教反馈了一妻多夫偶婚制的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