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知道吗?人类直立行走代价是巨大的

 svsp1 2016-01-21

爬到直立行走,人类完成了一个重要的进化。专家研究显示,为了“站起来”,我们的祖先可以说是“不惜代价”,以至今天我们还不得不为此埋单,饱尝足痛膝伤之苦,忍受背痛的折磨,还要应付孕妇分娩时的险象环生。

1. 椎间盘突出是人类的“专利”

类的骨骼分布,关节、肌肉、韧带结构兼顾实用与美观,相当合理,但是离完美还有一定的距离。直立行走虽然解放了双手,但为此达成的进化妥协,也带来了骨骼剧变的烦恼。

类的祖先在用四只脚走路的时候,腰椎小。直立行走之后就恰恰相反,腰椎大。脊椎从原先的起拱顶作用,变成了今天充当承重的立柱了。这种脊椎从耗能的角度看,既经济又有效,维系着人体平衡和双足移动,但却承受了过度的压迫,“让它吃了不少苦”。椎骨在受到长期挤压时,椎间盘就可能会突出,压迫脊椎神经,引起疼痛。除了人类,没有一种灵长类动物领教过这种背部不适。现在人们都用游泳方式来预防颈椎、脊椎以及整个背部的疼痛,游泳的状态,其实类似于回归到我们祖先用四肢行走的状态。


2. 人类的膝盖也饱受“直立之苦”。

奔跑或快步走时,我们的下肢承担的压力可能接近体重的好几倍,膝关节、踝关节、足部也承受了更多的压力,这也正是人类饱尝足痛膝伤之苦的原因所在。为了纠正这些错误,大自然应该改变一下盆骨倾斜度或加固膝关节的韧带,这样人体才会获得更理想的支撑。


3. 直立后心脏负荷加大了,易产生高血压

类原来是爬行的,直立行走导致心脏负荷一下子加大,其实四肢动物患高血压病的现象较为罕见,爬行动物得心脏病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但是灵长类动物的人和猿中则很普遍,原因就是灵长类动物具有站立行走能力的特点,这才是引起高血压的主要原因。

临床观察中发现,人在卧躺休息时,心脏每分钟喷出血量达5升,处于站立状态下,心脏的喷血量降低到每分钟3升。直立时为了弥补心脏喷血量的下降,体内神经和激素系统就会促使血管收缩,迫使动脉系统中的血量减少,使心脏喷血量和脉容量之间得以保持平衡,并使头部及体内其他器官能得到正常的供血。站立的姿态促使动脉血管经常不断地进行收缩来提高血压,以保证身体各部位的正常供血。久而久之就容易产生高血压病。据悉,近年来,一些科学家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也提出了这个全新的观点。


4. 产道变窄,分娩变得困难

娩对所有的妇女来说,都是一场严酷的考验,因为它意味着剧痛和风险。与人类相比,大部分灵长类动物对此却并不发愁,它们的胎儿在穿越产道时,可以说是畅通无阻。那么,人类的产道为什么会曲折难行呢?这都是为了兼顾直立行走的需要。妇女骨盆的结构既要使直立行走成为可能,又得让宝宝通过,它必须在两种需求之间取舍平衡。结果是,臀部变窄,女人骨盆变小,产道严重变窄,虽然还算管用,但只是勉强将就。而大脑的发达,使胎儿头部变大,使女人的生产成为生物中最难的事。在100多年前,分娩是育龄妇女的首要死因。如果在新生儿“体积缩小”的同时,妇女的骨盆变宽,生孩子难的问题就解决了,但新生儿并没有相应减小。


5. 腹股沟疝或股疝等易发生

股沟疝或股疝常见于人类,这是由于动物四肢着地时,腹部的压力主要在脐部。而一旦直立,腹腔内的压力最高处位于腹股沟区,为平卧时的3~4倍,由于这个区域是精索(男性)和子宫圆韧带(女性)通过的区域,腹壁在这个区域有肌肉筋膜裂隙,腹腔内组织结构或器官可经过这些裂隙突出到腹壁外,俗称“小肠串气”。


类的祖先为什么放弃四肢着地,而选择直立行走?研究人员最新给出的答案是节省能量。这样的解释似乎过于简单,不过你可不要小看省下来的那点力气,科学家们说,在当时的自然环境下,那很可能就意味着谁能够生存,谁将被淘汰。但是,直立虽然节省了能量,但也带来了以上不可逆转的问题。

关注《解剖与生活》您将终身受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