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眼中的清华男神L教授(推荐~~)

 时过境迁417 2016-01-21

我眼中的清华L教授
我不曾想到在异国的留学生涯中,会有一天,与一位清华高大上的教授结下不解之缘。

他已经离开了这个交流一年的地方,还有我们这些共同生活学习的好伙伴。但他的英姿和影响,仍旧留在我们的心中。谨以此文为念,娓娓道来一个我眼中的L教授。如果亲的身边也恰巧有这样一位亦师亦友的人,那你也是很幸运的,好好珍惜

初次见到他,是在羽毛球场,他穿着金黄色的战服,背面印的“清华法学院”。他走路背挺得笔直,步子迈得很快,看起来很自信忙碌的样子。我观察到他打球的时候跑动非常积极,接球很拼。

后来打球接触多了,得知他是从清华过来交流的L教授——他不喜欢我们叫他教授,因为他的正式职称现在是副教授——他说实事求是,还是不要叫他教授的好,免得让人误会。而作为研究生的我对教授总是充满敬意和佩服,而且他的人品、学品已经深深让我折服,于是L教授这个称呼得以保留。

他是独行侠,一个人背着包,里面插着羽毛球拍匆匆而过。他不经意说起过自己的日程安排,那种规律自律性让我觉得可怕。让我试着用几个词语来形容他吧。
勤奋
在以前一篇“朋友圈那点儿事”的文章里,我写过一段L教授的勤奋:

“出来交流原本可以轻轻松松,多玩玩逛逛本就无可厚非,可是人家偏偏要每天泡华大法学院图书馆。我要写博士毕业论文不写完不能毕业泡图书馆也就罢了,人家一个国家最著名学府、功成名就、中年有为、充满人性魅力的教授也要泡,而且纯属自己给自己加压,白天泡完晚上泡、不到晚上十一点熄灯关门不出来、平时泡完周末也要泡、自带饭盒热了吃以后继续泡(此处省去一千字)。

他的朋友圈常常发周六他去徒步登山旅行、纵情山水间的照片(每周一登,此人莫非“登徒子”是也?ops,此登非彼登,善哉善哉。)他从来不发一张自己在图书馆看书的照片,朋友圈里也不曾告诉过人家自己每天固定在法学院图书馆255、独自学习到凌晨。他的努力勤奋,朋友圈里没有一丁点儿记载。”

我有时候会不自觉地把自己和L教授做对比:他已经在名校任教、桃李天下,却还丝毫不放松自己的充电学习、严于律己。而我望着自己的论文有时候犯懒、头疼、不想动笔。他不管有没有人陪伴,每天雷打不动地早起、自习、上课、晚自习;每周规律地进行两次羽毛球、一次登山锻炼、听一次讲座。而我有时候因为没有人陪伴而放弃原定安排。

他身上这种勤奋自律的精神有时候让我觉得佩服,有时也觉得恐怖,难以并肩。也许当优秀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他不需思索、不要纠结,就能本能做出最正确的决定,且日复一日地坚持下去。
有趣
通过以上的描述,你也许认为L教授是一个只学不玩的苦行僧。实际上,他也是一个爱玩乐、充满好奇心、生活很有趣的人。

他不会打桌球,却自创了用球杆反面戳的进球方法,并且乐此不疲。

他喜欢一切免费食物和能够提供免费食物的活动。他曾经满眼带光地邀请我参加法学院周一中午的研讨会“因为嘉宾讲得不错,关键是有免费的午餐,萨拉三明治的味道真心不错”。我曾经组织过一个活动之后剩下了披萨数十盒,于是真心邀请L老师及其他朋友能吃多少吃多少加带走。他那洋溢到嘴角的笑容让我至今无法忘却,免费好吃的食物附加有意义的活动L教授是不会错过的,教会组织的好,学校牵头的行,社团策划的罢。他好学、好吃,我说“跟着我吧,带您去胡吃海吹去!”他乐哉。

另外,他对新鲜的东西充满了兴趣。他会去当地的教会看看那里人的相处,跑到西雅图围棋社观摩了解美国人民水平的深浅,有机会便接受邀请去当地人家里做客、去周边的河湖、森林、公园探索自然美景……他喜欢观察,也喜欢对比,爱读“旅美小事”一类的反思而有趣味的文章。

L老师也是一个注意身体保养的人:他一周固定打两次羽毛球,周末去登一次山,体育锻炼安排得很有头绪。他知道打球之前一定要热好身,打完以后也一定会拉拉筋。他爱纵情山水,周末爬山时拍好看的相片,然后放在朋友圈里惹人艳羡。他非常相信劳逸结合,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他会下午回家时睡上一小觉,养足了精神然后继续奋斗………L教授的身上有很多好习惯值得年轻人和中年朋友们学习。
行动力
L教授身上有一种“想做就做,现在开始”的行动力。我从中收到了不少激励。且举两个例子分享。

他想要多了解美国大学里中国学生社团的运转情况,于是拜托我联系一些学生领袖做访谈对象。我人脉广泛,不辱重负地找到了学校四大华人学生组织的头头。L教授于是很认真给每位发邮件,介绍自己,郑重请求采访见面;多次约时间以后和他们一一见面,采访、录音、做笔记;之后花了好几天的时间把访谈整理出来,收集在自己的交流报告里。他认为中国学生社团在美国大学发展的课题有意义,于是就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完成了联络、调研、总结、报告的各个环节,历时两个多月,写出了报告。

又有一天,L教授看到了一个很好的微信公众号,还有些关于自媒体分析的文章。受到了灵感激发,他想为什么不结合自己法律+跨文化交际的背景,也做一个公共号?说做就做,他仔细想了名字,上网注册,在网上学习几类编辑工具,撰文……后来,“无名居”的平台正式成立,热气腾腾的“韩国法律电影推荐”系列文章出炉,美丽西雅图的各方面介绍一并附上。从一个想法到实现,他花了不到三天。从成立到现在,L教授一直在坚持更新,并且广泛邀稿,认真维护此平台。我作为旁观者,看到他想做就做、一点不拖的态度,很受鼓励。于是乎,微博士美国留学分享平台应运而生。
导师
在我学习最苦最艰难、写论文比较没有头绪的时候,毫无疑问,李教授帮助了我——虽然他爱说自己什么都没有做。他就是坐在我们同一个图书馆的自习室里,不分神地看他的材料、做他的研究、写他的论文。当一个清华的大教授都那么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时候,作为一个小辈,我找不到自己不认真努力的理由。

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安心下来做研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一个周围人都那么浮躁的环境,想要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东西可能会遇到不小的阻力。从L教授身上我学到了一种宁静的力量,他就那么每天如一日的学习、上课、泡图书馆、写文章、锻炼身体、回家做饭、晚上自习到十一点……不管有没有人和他一起,不管周围的人在做什么,他定好计划就风雨无阻地照做。

我是很容易被周围人影响的,他们夸我的时候我会开心,没人理我的时候我会落寞。L教授不同,他从来不努力融入一个不属于他的圈子,也不会因为自己是一个人而觉得孤单失落。他说,有时候路是需要一个人走的,事情是需要一个人做的,也许别人能够陪伴你一段路,但陪不了一辈子,所以要习惯一个人。他告诉我要学会自己独处。自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和战友。


我在努力适应享受孤独,但我依旧怀念晚上十一点多钟和L教授一起从法学院图书馆走回家的那段路,还有路上的谈话。得一知己,别无他求。

我想说
L教授,因为您——法学院图书馆变得对我来说意义不同;博士论文写得异常顺畅;从毕业到就业的过程走得更为稳妥;自习完回家的路上格外安全;久久不做中国菜也能够瓜分您的烹调成果;打球的时候更为认真努力。水滴石穿,路遥知马力,我想您已经在我身上留下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也许您离开之后,我将能看得更加清晰。

但因为和您一起共同学习锻炼的大半年,我有进步和成长,于是得以平静挥手看您离开,温和相信一个人也能精彩,即便风起云涌、舞台前后、生活交接,都能更加从容。

我想说声谢谢您——这一年您的交流,我的成长。能有您这样的良师益友在身边作为榜样和参照,是我由衷的幸运和幸福。

西雅图,非常非常想念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