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常常会问别人:我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我该选择什么样的人一起生活?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作…… 其实,最该问的是自己,问自己的内心。 人的一生其实非常短暂,为什么不跟着自己的心走呢? 凡是过得幸福的人,凡是有大成就的人,往往都是跟着自己的心走的。乔布斯有一段名言:“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淹没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要勇敢地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Your time is limited, so don't waste it living someone else's life.Don't be trapped by dogma—which is living with results of other people's thinking. Don't letthe noise of others' opinions drown out your own inner voice. And mostimportant, have 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 They somehowalready know what you truly want to become. Everything else is secondary.) 只有一个人内心坚强的时候,才真正算得上坚强。只有一个人内心独立的时候,才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独立的空间和独立的发展轨迹。很多人内心沉重,是因为太在意别人的看法,自己的思想被别人的看法左右、淹没、冲毁……最终,也沦为自己曾经讨厌的人群中的一员。 如果我们对人生的规划,过多地考虑了亲朋好友的意见,这种规划就会变得庸俗而乏味。因为,每个人的内心所想,是千差万别的,每个人精神的归宿,也是截然不同的。过多的外部声音,过多的条件设定,都容易让自己迷失。 心之所指,才是正确的方向。 在这个信息高度丰富和开放的时代,信息的获取越来越便捷,许多人沉浸在手机网络中的各种片段中,难以自拔。信息的碎片化带来思维的碎片化,再造成心灵的碎片化。因为一个信息去恨一个人,或者,因为一个信息去爱一个人,都是这种碎片化思维的结果。当心被碎片化,便很容易被一叶障目。在碎片化的时代,完整地读一本书对自己的帮助,对自己思维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远比猎取很多碎片要有意义得多。 有一次,我对我的学生说,读《道德经》这样的经典,不要一直去阅读,看完就放下,让心去静静地思考,眼睛读不懂的,心常常能够读懂。跟着心走,能够读懂文字后面更丰富的内容。读书就是与作者做心灵的对话,读《道德经》就是与老子对话。心灵的对话,是可以穿越时空的。 心之所在,乃大道之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