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仿品(3)
第三类仿品是主观臆造类,这类仿品是仿品中最不受欢迎的。但也最具有欺骗性和诱惑性。包括国外回流的一些瓷器都有这类仿品,网上也经常有网友上传这类瓷器。由于往往是几个不同时代的文化机械的聚集在一件器物上再加上制作这类器物的作者基本对陶瓷文化没有什么了解只是胡乱拼凑所以这类瓷器多为不伦不类制作,新奇怪异制作艺术价值不高但也能骗骗许多收藏者。这类仿品诱惑性极大它符合收藏者的心理需要—精、奇、少。两类收藏者喜欢购买这类产品,一类是初入行的,一类是大腕级的收藏家利用他们的名望和地位很可能把这类藏品变成昂贵的文物。总体来说所有的仿品都具有其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其用途也是颇多,作为家庭装饰、办公场所装饰都是非常高档的装饰。还可以转让给新入行的收藏者。每个收藏者都会有购买仿品的经历因此购买仿品的人也是一代接一代。当你了解了许多收藏的知识以后可以把你初入行时购买的仿品卖给后来新入行的新人。每一个收藏者都要有这样的经历也必须有这样的仿品供他们学习。
现在有些人存在着一个极错误的观念认为仿品必须销毁,不能再遗骸其他收藏者。表面好像很有道理细分析就会明白这种观点。说白了就是普通人不要玩收藏因为你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买不起真品精品。十年前我们这座城市的一位文化名人申办了某某某市收藏协会入会的条件必须是实业家、企业家。创办者认为只有这些有钱有势的人才配收藏结果如何?这个收藏协会尽管是名人申办的但离开了这座城市几十万收藏爱好者的支持必然是短命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剥夺广大群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求。也没有权利指责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理想需求。仿品是满足各个阶层收藏者必需品,没有了仿品也就没有了收藏的乐趣等于剥夺了广大群众欣赏传统艺术的权利。正是这些制造仿品的能工巧匠为了温饱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顽强不屈的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商贩们不辞劳苦背着骂名辛勤努力大半原因是因为自己的爱好,把这些仿品传送到世界各地应该说是真正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功之臣。比那些专门否定群众收藏事业的专家们要高尚的多。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在这些仿品的长河中流传至今,广大群众也是靠这些仿品满足他们对文化艺术的需求。很简单,你有钱可以买一副“砚山铭”欣赏把玩。我没钱可以买一副印刷品“清明上河图”挂在家里也达到欣赏把玩的目的,心里感受没有什么区别。都能满足我们的精神需求,满足我们的文化生活需求给我们带来快乐。
为的观念就是仿品万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