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止痛药在痛经治疗中的相关问题
2016-01-21 | 阅:  转:  |  分享 
  
·专题笔谈·(忌100)中国临床医生2010耳第38卷弟2期

房胀痛(气滞)、小腹冷感、得温痛减(寒凝)、月经瘀

块(血瘀)等伴随症状明显,疼痛程度多以轻、中度为

多。

一般情况下,经前疼痛多为实证,经期疼痛有虚

有实,经期后疼痛则以虚证居多。痛在小腹正中,多

见寒湿凝滞,两侧少腹疼痛则多为气滞血瘀。刺痛

属热,绞痛属寒。隐痛属虚,剧痛属实。持续疼痛属

血瘀,时痛时止为气滞。

痛在经前、经期、疼痛剧烈拒按,经来有血块,经

色黯红,舌质红,脉弦或弦数多属实性痛经,多由外

邪入侵、气滞血瘀、湿热交阻所致。痛在经后,隐隐

而作,喜揉喜按,经行量少,色淡质稀薄,舌质淡,脉

细弱多属虚性痛经,大多由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胞

脉失于濡养所致。痛经表现为小腹冷痛,得热痛减,

按之痛甚,经色黯黑有块,或畏寒身冷,舌淡苔白,脉

沉紧多属寒,大多由气血瘀滞,寒湿内闭所致。痛经

表现为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或伴腰骶胀痛,低

热起伏,经色黯红,质稠有块,带下黄稠,舌红苔黄,

脉弦数多属热,大多由湿毒、热毒、邪毒等外邪入侵,

瘀滞胞宫所致。

继发性痛经由盆腔器质性病变所致,尤以子宫

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多见。继发性痛经病机较

原发性痛经病机更为复杂,但亦不脱离各种致病因

素导致冲任受阻,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

碍,以致“不通则痛”的主要发病机制。

止痛药在痛经治疗中的相关问题

祁君,滕秀香A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100010)

doi:10.3969/j.issn.1008—1089.2010.02.007

在明确诊断引起痛经的病因后,除需针对相应

疾病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外,当疼痛剧甚难忍时,临床

中亦常采用服用止痛药的方法暂时缓解痛经的

痛症。

1痛经常用的止痛药物

1.1镇痛药盐酸哌替啶是目前最常用的强效镇

痛药,被广泛用于抵抗各种剧烈的疼痛,痛经者痛甚

时亦可用其止痛。盐酸哌替啶的镇痛作用与吗啡相

4通讯作者

·20·

似,但强度较弱,约为吗啡的1/10,亦具有镇静、消除

焦虑、催眠的作用。口服盐酸哌替啶时吸收较快,大

部分药物成分暂时与血浆蛋白结合,经肝代谢后,一

部分转化为哌替啶酸或去甲哌替啶,后者易于随尿

排出。肝功能不全时,清除半衰期可从正常的3—4

小时延缓至7小时。为避免口服经肝脏灭活代谢,

常用肌肉注射,以获得较高的血药浓度,给药后lO

分钟即可产生镇痛作用,可持续2—4小时。盐酸哌

替啶镇痛的不良反应较为明显:治疗量可见眩晕、出

汗、口干、恶心、呕吐、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等;反

复使用或可成瘾;过量中毒时可出现昏迷、呼吸抑

制、瞳孔扩大、心动过速以致惊厥;颅脑损伤或病变、

支气管病及肺功能不全者禁用。

1.2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非甾体抗炎药

(NSAID),是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通过阻断环

氧化酶通路,抑制前列腺素(PG)合成,使子宫张力

和收缩性下降,达到治疗痛经的效果。消炎痛、氟灭

酸、甲灭酸、单氯甲灭酸、甲氯灭酸、双氯芬酸钾片、

扶他林、布洛芬、消炎灵、优洛芬及炎痛喜康等,都是

临床常用治疗痛经痛症的非甾体抗炎药。这类药物

一般可于月经来潮、疼痛出现后开始服用,连服2—3

天。因为前列腺素在经期的初48小时释放最多,连

续服药的目的,是为了纠正月经血中PG过度合成和

释放的生化失调。非甾体抗炎药的不良反应,以胃

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如消化不良、恶心、

厌食、腹泻、便秘、头痛、头晕、烦躁、嗜睡等,一般不

常见,程度亦轻可以耐受。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十

分少见,一般为皮肤反应、支气管痉挛、暂时性肾功

能损害等。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有造成胃出血

的可能,有严重胃病的患者不宜服用;消化道溃疡,

心、肝、肾功能损害者禁用;对水杨酸或其他前列腺

素合成酶抑制剂过敏者禁用。

1.3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实验证明,硝苯吡啶可以

明显抑制催产素引起的子宫收缩,可临床用于痛经

痛症的缓解。硝苯吡啶毒性小,不良反应少,安全有

效。少数患者服用后可见头痛、心悸等不良反应。

1.4解痉药硫酸阿托品,是从茄科植物和曼陀罗

等提得的一种消旋生物碱,也可人工合成。为M胆

碱受体阻断药,在很大剂量时也有阻断神经节N1受

体的作用,抑制受体节后胆碱能神经支配的平滑肌

和腺体活动。能兴奋或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一

定的剂量依赖性。口服后由胃肠道迅速吸收,吸收

后约50%和血浆蛋白结合,并能迅速离开血液分布

万方数据

中国拓床医生2010年第38基弟2期(忌101)·专题笔谈·

于全身组织。口服1次剂量后约经1小时作用可达

高峰,肌注可于15—20分钟达高峰,3~4小时后作

用消失。排泄较快,在12小时内大部分随尿排出,

其中约有一半以原形出现,其余为代谢产物,亦有少

数随乳汁和粪便排出。硫酸阿托品引起的不良反应

常有便秘、口鼻咽喉干燥、少汗、皮肤潮红、心悸、眩

晕等症,停药后可逐渐消失;偶可见眼压升高、过敏

性皮疹或疱疹;过量中毒除上述症状严重外,可出现

高热、呼吸加快、烦躁不安、幻觉、谵语、抽搐,严重者

出现昏迷、呼吸麻痹。

1.5激素类用药口服避孕药、孕激素、雌激素等。

口服避孕药可以抑制内膜生长,降低血中前列腺素、

血管加压素及催产素水平,抑制子宫活动。

1.6中成药中医学认为,痛经是由于气血运行

不畅,不通则痛,治疗原发性痛经则以通调气血为

主。常用药物如月月舒颗粒、益母草冲剂等,虽有

一定止痛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但止痛效果尚不

确定。

2正确应用止痛药

虽然多数止痛药对痛症有确切的缓解作用,

但由于其自身的不良反应亦十分明显,一般临床

中并不主张轻易、长期、持续使用。对痛经而言,

当疼痛剧甚难忍而致工作、生活受到影响时,暂时

服用止痛药,亦是治疗与缓解痛经痛症的有效方

法之一。止痛药的使用没有最佳方式,只有恰到

好处的“切入点”。选择恰当的“切入点”,暂时使

用止痛药缓解疼痛,以便生活和工作得以继续,而

后,再尽快到医院查找痛经的病因,采用可以从根

本上治疗痛经所致疾病的治疗方法,进行针对性

治疗。

止痛药亦应按“阶梯法”用药,即在确保止痛效

果和安全的前提下,药物剂量要由小到大,直到痛止

为止。长期反复使用同一种止痛药物,将产生耐药

性,故不应单纯依靠增加单一药品剂量达到止痛目

的,应及时改用其他止痛药物。

3滥用止痛药的危害+·

所谓滥用止痛药,是指不按照医嘱或药品说明

书,长期、超剂量、或不严格掌握使用指征面不合理

地使用止痛药,这样可能产生以下各种药物不良反

应甚至造成严重的身体危害。

3.1掩盖病情如果在未经医生诊治之前滥用止

痛药,虽疼痛感觉暂时可以减轻,但有可能掩盖疾病

特有症状,为医生进一步诊断病因造成困难而致病

情贻误。如盆腔炎所致痛经,服用止痛药后疼痛缓

解,患者往往不再去医院进行规范的抗炎治疗,从而

延误盆腔炎治疗的最佳时机,致病情迁延、反复。

3.2药物依赖长期应用阿片类镇痛药,将导致药

物依赖,对患者远期身心健康造成损害。

3.3过敏反应多数止痛药可引起哮喘、荨麻疹、

过敏性鼻炎等过敏症状,特异体质者可出现血管神

经性水肿等过敏反应。

3.4造血系统受损长期或过量服用止痛药,可对

造血系统及白细胞造成损害,引起粒细胞减少、再生

障碍性贫血、凝血障碍等疾病。

3.5胃黏膜损害长期或大量服用止痛药,尤其是

空腹服用后,可出现上腹不适、恶心、呕吐、饱胀、食

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严重的可致胃黏膜损害,

引起胃出血。

3.6引起中毒性肝炎在治疗剂量下,止痛药可能

导致10%的服用者出现肝脏轻度受损,长期或大量

服用扑热息痛可影响肝功能,引起中毒性肝炎。

3.7诱发肿瘤一些止痛药长期服用可诱发肾乳

头癌、肾盂癌、膀胱癌等。

3.8其他滥用止痛药或将导致肾功能不全和间

质性肾炎,引起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诱发心血管系统

疾病,或造成听力受损等。

值得重视的是,临床常用的止痛药物多为非甾

体消炎药,此类药物有一定的峰值,当达到峰值时即

使再增加药物的剂量也不能起到止痛作用,反而会

增加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青春期女性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辨证施护

郭月,滕秀香A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100010)

doi:10.3969/j.issn.1008—1089.2010.02.008

原发性痛经的发病主要群体为青春期少女和未

婚、未育青年女性。研究发现,生殖器官并无器质性

病变的原发性痛经,在我国女性中的发病率为

33.05%,而其中青春期女性约占50.00%。月经初潮

后第1年内原发痛经的发病率约为34。10%,随着从初

潮年龄到痛经发生时间间隔的延长,原发痛经的发

4通讯作者

·2l·万方数据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