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振荡)中医之随机脉法

 勇敢的芯2 2016-01-22



S中医及随机脉法由韦刃先生所创。韦刃先生1937年生人,早年习文, 因酷爱中医于1961年从师学医,在继承古典中医“环”理论的基础上,将其精华(气、环、脉)与现代科学技术融为一体,创立了S(读“振荡”)中医。


尽管有许多人在S中医门诊看过病,亲身体验了其疗效,但对这种既古老又独特的诊疗方法还是缺乏了解,为此就S中医有关的一些问题作以解答。

问:S振荡、随机是什么意思?

答:S,读作振荡,这里是指体液(血液、淋巴液、组织液、细胞液等)在能量推动下沿着序化的结缔组织(中医叫“经络”)反复循环的运动过程。古典中医称这一过程为“营卫运行”,它外应天地、内应身心,是人体生理之常和病理之变的根据。

振荡中医以S为标志,即承袭了古典中医这一珍贵遗产,治病必求于本,临床诊疗“无症唯脉”——以治本为首务,不迷惑于疾病的表面现象,故能收到“不治病愈百病”的临床效果。

随机诊疗,就是根据具体的人和具体的疾病状态辨证施治。临床医生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和具体的疾病状态,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人,也没有一般的、抽象的、一成不变的疾病,所以要真正认识疾病、把握疾病的本质,就必须根据患者身体的随机状态进行诊断和治疗,也只有如此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准确无误。

问:“不治病愈百病”和“唯脉无症”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不治病就是你的思路不能被症状牵着走。症状是疾病本体的局部、表面现象,它是由更深层的原因即疾病的本质和病机决定的,比如钟表指针的走动是由于钟表内部动力的推动。不着眼于疾病的表面症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着眼于疾病的“本”,将整体的气液S状态调顺、调平,“正气一复,百病自除”,这就是“不治病愈百病”的奥妙所在。

把症状当成了疾病本身,并企图用消除症状的方法去治疗疾病,这是完全错误的。其实症状是机体抵抗疾病的一种反应,反应不强烈或者完全没有反应才是不正常的。吃了过多的食物,呕吐出来或者拉出来就好了,否则就会使未经消化的食物在机体里堆积起来污染内环境。

许多人恶性肿瘤到了晚期才发现,正是因为肿瘤是在机体免疫能力低下的情况下,悄悄地生长、悄悄的转移,期间没有任何症状,一发现就已经是晚期。身体有问题却没有症状就是没有应激抵抗能力,这正是一些恶性疾病产生的温床。将局部症状包括局部体征和一切局部的病理指标当成疾病的核心,以局部病灶作为临床诊疗的着眼点,这是一大误区。只有透过现象从广泛联系的整体状态去诊治疾病,才能正确的认识疾病,才能谈到“治本”。

问:“无症唯脉”是什么意思?

答:既然疾病的症状只是疾病的表面现象,“治病必求于本”,那如何才能超越现象把握疾病的“本”呢?我们的方法是凭脉辨证!其实凭脉辨证并不是S中医的发明,《黄帝内经》的诊疗体系和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都是这样做的。S中医只是将其系统化、深化,使之上升到了“唯脉无症”(舍症从脉)的境界。

问:许多患者反应你们看病很认真,不仅对每一个病人都认真把脉,吃完了药还要复查,还挂出了“敬业仁人”的牌匾,我们很想知道你们对广大患者的真实态度。

答:医为仁术,“仁者爱人”,没有爱人之心当医生是很危险的,因为“救人”和“害人”往往只有一步之差。在这个卫星上天的时代地球都显得这么渺小,人与人能在一起都是缘分,人类应该互相关爱。有人生了病是很不幸的,对他们多一些爱心、多一分呵护,为他们解除痛苦是医者应尽的社会义务。医生这个职业是“司命”,人们把生命交给我们,这份量是很重的,人们能够这样地信任我们,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善待他们呢!

而且诊疗是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参与的实践活动,患者的配合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没有患者的密切配合,要想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是非常困难的。

问:有不少病人反映,在你们那里看病不仅疗效好而且见效快,这些案例听起来有些玄乎。我们常听说西医治标、中医治本,吃西药来得快吃中药来得慢,你们既然是治本不治标为什么见效还这么快呢?

答:S中医把疾病分成了“虚、实、损、坏”四种类型,治虚病实病容易、治损难,治坏病(指虚损又加药伤的病例)更难。对于元气未见虚损、经络器质未见大伤者的偶发性疾病(这也是一切疾病的初发状态)治疗非常容易,确实可以达到“效如桴鼓”、“覆杯而愈”的临床效果。这是因为元气未伤所以能因势利导、四两拨千斤。这一类疾病有时根本无需我们动手,只需指点患者拉一下手指或脚趾(拨正生物钟法)就可以治愈。

而对于已经元气大伤的虚损病例的治疗就没有这么快了,这需要进行强化身心的“大修”,而且需要患者的密切配合,即所谓的“三分药七分养”。已虚的病体如果再加上压抑药物的进一步伤害,就会雪上加霜而成“坏”病。所谓压抑药物,是指无视机体自身免疫能力、抵抗能力及自我序化能力,企图以外输药物取代机体自身调节功能的药物。

三十多年的临床经验使我们认识到:治病易,治损难,治虚损加药伤更难。即便是对于癌症这样的恶性疾病,如果身心素质较好,不属于坏病,又没有经过三疗(手术治疗、化疗、放疗)的病例,也有治好的可能。对于久服降压药又中风的瘫痪病人,想一针见效或服几付药就好,我们就无能为力了。

问:你们对发烧的看法叫人很不理解。一般都把发烧看成大病,一发烧就赶紧去打吊针退烧;而你们却认为“发烧不是病”,有的患儿发高烧你们只给拉一下手指或脚趾烧就退了,还有的患儿烧到42°你们也不给吃退烧药,烧也退了。这其中有什么奥妙么?

答:发烧只是一种症状,与其他症状一样,都是机体应激功能或称“趋正能力”的一种反应,是机体力图恢复到正常状态所作的“努力”,是机体正气尚存的一种表现,所以说发烧本身并不是疾病。生机旺盛的儿童经常发烧,而元气日衰的老年人却很少发烧。恶性肿瘤之所以能够在体内悄悄地(无明显症状)生长和轻易地转移,说明机体功能正在衰竭。尸体除了酵解之外不会有任何症状,因为这时机体已经不再对疾病进行任何抵抗。由此可知,我们把发烧等症状当成疾病本身是完全错误的。

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认为发烧是机体的正常反应能力,古典中医也非常重视人类这一与生俱来的“自愈”能力,汉代的张仲景还对因“伤寒”(指受凉)而发烧的现象做过专门的研究,认为伤寒发烧是可以“自愈”的。他认为“伤寒发热虽热不死,两感于寒必死”,就是说如果人体内外都受了寒就比较危险,主张用辛温(温热药物)发汗的方法来治疗伤寒发烧。总之,东西方的医父、医圣都不象现代人那样视发烧如猛虎,急欲扑杀而后快。

问:有人反映,找你们看病有时症状会越治越重,并提出“不重不轻”,即症状不加重病情就不能减轻,这是怎么回事?

答:这是因为,有的患者为了眼前好过一点,先用止痛等药物将机体的敏感性压抑了,这样一来症状虽然减轻了,正气也同时受到了伤害。当我们用扶正疗法使机体的反应能力增强之后,药物对机体的压抑就会被解除,原来因压抑而被掩盖起来的症状就会暴露出来,从表面看好像是加重了,其实,机体敏感性和反应能力的增强本身就是病情减轻的表现,我们称这一临床效应为“趋正反应”(趋向正常状态的反应)。遇到这种情况请患者记住:症状本身并不是疾病,能治愈你的疾病,使你获得真正健康的,是你自身的正气,而不是药物,千万不要对医药产生依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