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瓜苏大瀑布(Cataratas del guazu)是世界上最宽的瀑布。最宽是多宽呢?答案是4000米。也许数据有些枯燥,那就想象一下吧:伊瓜苏大瀑布的宽度是北美著名的尼亚加拉大瀑布的4倍,整整4倍啊!1984年, 伊瓜苏大瀑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伊瓜苏大瀑布位于伊瓜苏河与巴拉那河合流点的上游23千米处。而伊瓜苏河是阿根廷与巴西的界河,巴拉那河则是阿根廷与巴拉圭的界河,称它地处三国交界处也可以,但真正的观赏点只有阿根廷与巴西。为此,两个国家分别建立了国家公园,每年吸引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达到200万。 据说,在阿根廷和巴西观赏到的瀑布景色是截然不同的。我们只走了阿根廷这边,无从比较。然而幸运的是,在到达伊瓜苏之前,客机竟在大瀑布上空转了一圈,让我们大饱眼福。 这事说来真有点奇怪。办登记牌时,我们结结巴巴的表示想要一个窗口位置,没想到竟然升舱了。公务舱一共两排8个座位,连我们在内共3人。就这样我们一人坐一边,把相机也放在了手边。一路就想着能看到大瀑布就好了,能看到就能拍几张了。不知道是机组人员的善解人意呢还是非常时期的特殊待遇(非常时期之意我后面解释),我清楚地看到飞机飞过了机场跑道,而飞机并没有降落。长工按快门之声接连不断,而我这边只是原野密林。这时空姐过来对我说了些什么。当时我听不懂,只能随意点点头。很快,飞机转了个圈,啊哈,我也看到大瀑布了。此时我才明白,她一定是来告诉我不要着急的。 幸运就是这样降临的。? 回程时,所有靠窗口的团友都把相机端在了手中。但飞机起飞后就转向了南方,再没有机会俯瞰一眼。? 进入景区入住宾馆已近十一点,放下行李就出发。 阿根廷国家公园的游览路线分上下两条,领队说我们先集中走上路,感受一下总体气势。午饭就安排在公园内,午饭后再走下路,各自为政。 进入公园,首先来迎接我们的,是它们...... 伊瓜苏河发源自巴西境内大西洋沿海地带,全长1320公里。它沿途汇集了三十条支流,穿过维多利亚山口,浩浩荡荡、汹涌澎湃地流过巴拉那高原,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巴西与阿根廷交界的平原奔腾。在绕过一个急弯流到这里时,形成一个宽度达3千米,水深却仅1米左右的湖面。湖水流到绝壁时,飞泻成275条瀑布。 沿着上路一路走去,自上而下感受瀑布翻滚而下的气势。
午后,我们来到下路。下路蜿蜒贯穿在密林之中,一路小瀑布不断。下路的尽头是圣马丁瀑布。隔水相望,是大圣马丁岛(Grande
San Martin
Island)。只有在下路,才能领略双层圣马丁瀑布的宏伟。
“冲瀑”,即乘坐橡皮艇挑战瀑布。经验丰富的船工驾驶着橡皮艇,剑一般地迎着瀑布冲去,激起游客的一片尖叫。实拍了一段视频,附在下面。 本来,从阿根廷国家公园可直接乘坐小火车到达“魔鬼咽喉”的观赏点。但是,2014年6月,伊瓜苏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水。听地导这样介绍,我们好生羡慕,“那瀑布一定非常非常壮观吧”?地导说,哪里还有瀑布啊,洪水把下路全部淹没,伊瓜苏成了一个超级大湖。洪水不但淹没了下路,还冲毁了大圣马丁岛上的台阶和护栏、冲毁了小火车终点站通向“魔鬼咽喉”的桥梁。还有更“悲催”的消息,那就是桥梁刚刚修复,明天小火车开通,但我们是明天上午十点的航班回布宜,生生的错过了! 呵呵,我们与“魔鬼咽喉”失之交臂?,令人扼腕。至此,我又想起了上午的航班。“魔鬼咽喉”桥断半年,这绝对的阿根廷旅游的非常时期,故而航班特地绕飞一圈,让游客空中俯瞰全景,有么有这个可能呢。不管怎样,此剧让我们对阿根廷航空充满感激。 好在,在下路上,还能看到“魔鬼咽喉”的一角。 入住的是国家公园内唯一的宾馆--喜来登。令人惊喜的是,在酒店二楼大堂,就能看到“魔鬼咽喉”。还有更好的消息,哪就是能登上宾馆顶楼平台。 第二天一早,一帮人再次进入瀑布区。这就是入住喜来登的好处,而等景区大门开放,早已是日上三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