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根廷到南极5】布宜诺斯艾利斯--南美的巴黎

(2015-06-07 15:34:15)
布宜诺斯艾利斯是一座移民城市。在50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大草原,世代生活在这里的是印第安人。16世纪初,第一批西班牙人来到了这里。但是他们遭到了土著印第安人的顽强抵抗。据说第一批上岸的西班牙人全部阵亡,甚至被吃掉。1580年,西班牙人卷土重来,阿根廷沦为了殖民地。1810年5月25日,从布宜开始,爆发了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五月革命”。1816年7月9日,阿根廷宣布独立。1860年,改为共和国。
刚独立时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只是一个小城市。随着欧洲化、现代化的政策实施,吸引了来自南欧的大量移民,布宜成为中南美最欧洲化的城市。城市建设非常有规划,每100米一条街道,每10条街道一个公园。街道宽阔整齐,到处绿荫覆盖,完全是一座美丽、清洁的现代化都市,被誉为“南美的巴黎”。
现在的布宜,白种人占95%,主要是意大利人与西班牙人的后裔。华人约15万,90%来自福建。先后接待我们的两位导游来到阿根廷都在15年以上。他们说,除了远,阿根廷真是一个好地方。气候与环境非常好,资源又非常丰富。在阿根廷,1公顷草原养1头牛,人与牛的比例是1:6,每人年消耗的牛肉是120公斤。想想吧,每人每月要吃10公斤牛肉,哇塞!吃这么多肉食,照现在的说法那都是酸性物质,所以现在阿根廷人生女孩的比例远远超过生男孩的,也许就与此有关。
20世纪早期,阿根廷的经济曾进入世界前十。导游说,1995年,阿根廷比索与美元的汇率是1:1。那时他们刚来,人民币换比索真是贵。现在,他们挣的是比索,而比索换人民币的官方汇率是8.5,黑市就是10,好痛苦的换位哦!
我们在布宜不连续的住了三晚。没有刻意安排市容观光,只是利用每个或长或短的零星时间去了几个标志性的景点,也就是到此一游而已。

2
3、纪念钟塔
1910年五月革命百年纪念时当地英国社区赠送的礼物,1982年马岛战争前称为英人钟塔。
4、火车站(车拍)
这朵由不锈钢铸成的钢花,是百花的代表。花朵高23米,除了雨天,每天日出而开,日落而闭。
10、与钢花相邻的法学院

11、 玫瑰花园
这块幽静的绿地位于市中心,占地40公顷,是城市的绿肺。

12

13
14、贵族公墓,又名雷科莱塔墓地。
贵族公墓建立于1822年,是布宜诺斯艾利斯最古老的公墓,也是世界最著名的10座墓地之一。它是阿根廷政界要人、历史上的英雄及名人的安息地。可惜我们对于阿根廷的人文基本不了解,来这里就是瞻仰庇隆夫人。
阿根廷人对死亡纪念之重视要远远超过出生时的庆祝。因为他们认为一个人出生时,还什么都不是,只有在死亡时,人生的意义才会完整的显现。
15、 庇隆家族的墓
21、科隆大剧院
位于七月九日大道的科隆大剧院,是仅次于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和米兰拉·斯卡拉剧院的世界第三大歌剧院。也有说是与柏林音乐厅、维也纳金色大厅、阿姆斯特丹音乐厅和波士顿交响乐大厅齐名的世界上音响效果最佳的五个音乐表演场地之一。剧院于1889年始建,
1908年建成,2006年起一直在停业装修。
22、阿根廷国会大厦

23

24

25
26、国会大厦周边的老建筑
27、国会大厦广场上竟有几个帐篷,帐篷里竟然有席梦思,难道这是孩子们的家?
来到阿根廷,不能不欣赏一场探戈。“探戈”被阿根廷人视为国粹。热辣的舞姿与哀伤的旋律,混合了西班牙佛拉明戈舞的热烈与非洲风的节奏,看一次就醉了。
30
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