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你的孩子不听话,如果你和孩子无法沟通,请必须看看这篇文章!

 长沙7喜 2016-01-22

大部分的父母都希望孩子“听话”,因为这样,既能让家长有面子,又能让自己非常省心。但是这种控制式的教育对孩子的伤害却是非常大的,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父母的控制教育。

每次讲课我都会问现场的家长:

你的孩子有什么问题,或者你对孩子教育的困惑是什么?大部分家长都会说出一堆问题:孩子脾气大,倔强、胆小、不自信、吃手指、打人....等等等等,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没有一个家长说“我觉得我对孩子的教育有问题,或者说,我觉得自己有问题”,有更多甚至很多妈妈会说”我家里奶奶总追着喂饭,爸爸总不在家“。

我想说的是:看见孩子的前提是,看见自己

大家都听过“性格决定命运”,那什么决定性格呢?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我们童年遭遇的亲子关系会内化到孩子的心里成为内在的关系模式,这一整套内在的关系模式就形成了我们的性格,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母亲与孩子的依恋关系奠定了孩子的生命底色。童年的关系模式,与我们今天的事业,婚恋,亲子关系,有着丝丝入扣的对应。

今天先来说说如何“看见孩子”

我们先说说孩子的“存在感”。存在必须在关系中才能产生。如果孩子对妈妈笑,妈妈没有反应,孩子就傻掉了。他会想,“我存在吗,妈妈存在吗,这个世界怎么了?”如果孩子的各种反应得不到妈妈的回应,那么孩子会活在一个感觉里,这个感觉告诉TA:整个世界都是支离破碎的。

那么,通常的回应有哪几种,并分别有哪些后果呢?

第一个就是重复对方话语中跟情感有关的词

比如说宝宝跟你说,“妈妈,这个小狗好可爱啊!”那妈妈可以回应说“妈妈看到了,真可爱!”

这就是重复他说的话。重复对方表达出来的情绪或者你感受到的情绪,去确认它,彼此都会很幸福。

第二种是无关反应

比如一个小孩子说“妈妈,我刚才看见了一只狗,好可爱的!”。有的妈妈会说:“你作业写了没?”。

如果孩子在最初和妈妈的沟通中,经常得到无关反应,那么,长大后,他就会感觉到跟别人沟通是一种很愚蠢的事情,于是变得冷漠。当然,他也可能会非常聪明,在自闭在自己的世界中的时候,思路很清晰,但他觉得跟别人聊天是很无聊的事情。

第三种是情感逆转

“妈妈,这个小狗好可爱啊。”“报纸上刚报导一个人因为狂犬病死了!”。等等类似这种反情感的话,你们会感觉到你的能量出去了,被活生生地拧回去。

当我们成年之后,我们不会记得这个愤怒的,但这个愤怒一直藏在心理,后来就会通过情感逆转表达出来。

第四种,就是不想回应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做过一些恶梦,比如自己掉坑里了,或者是遇到其他的危险,就会呼喊“妈妈”,但是妈妈没有回应。这让孩子会感觉“要死了,妈都不会来救我”。

如果你想暂时自己存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愿意回应孩子,你可以跟孩子说,“我知道你想跟妈妈互动,你的要求很好,但由于妈妈自己的原因,妈妈想自己待一会,这不是你的错。半个小时后妈妈再陪伴你好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