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是如何预测天气的

 红花绿叶园 2016-01-22
古人是如何预测天气的

稿件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新闻背景

  受近日多股冷空气影响,出现了“世纪寒潮”的说法。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表示,所谓“世纪寒潮”有些言过其实,冷空气的确带来了今冬最冷天气,加之影响范围较广,可称作“今冬最强冷空气”。

  距今3600年前,当中华大地的先人们还在用甲骨文传递信息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制作最早的天气预报了,当时的预报方法靠的是占卜。

  夏商时代,人们从事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需求,让天气预报成为刚需。不过,当时人们光靠抬头看天和占卜,来观测和预报天气。当然,预报准确率就不得而知了。

  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记录了古人们的看天经验。《诗经》中的《邶风·北风》写道:“北风其喈,雨雪其霏。”喈,风疾。霏,雨雪纷飞。意思是说寒冷北风吹到、风大,带来的雨雪也大。

  经验是古人进行天气预报的主要依据。远在汉代,就已经有利用琴弦感应的湿度原理预测晴雨的事例了。元末明初娄元礼在《田家五行》一书中也说:如果质量很好的干洁弦线忽然自动变松了,那是因为琴床潮湿的缘故;出现这种现象,预示着天将降雨。

  时光悠悠过了几千年,天气预报并没有成为一门系统性的实证科学,但是人们对天气现象的认识在深入。其间,宋朝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录了公元1076年某一县城发生龙卷风的情况,是东亚关于龙卷风方面的最早记录,他还阐述了彩虹形成的原因,记载了“球形闪电”。《梦溪笔谈》也记录了沈括成功预报降雨的个例。

  清康熙十六年,即1677年,我国才出现了连续的气象记录和专门从事气象工作的部门——“钦天监”。钦天监类似现在的政府气象部门。他们统一制作了测雨器,并且令直隶地区(相当于今天的省),逐日记录晴雨,观测雨、雪、风、雷等天气现象。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地面气象观测网。

  当中国人在黑暗中对气象科学进行摸索时,西方的气象科学在不断进步。气象,是一门典型的西学东渐的科学。

  相千/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