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摄上海:外观世博会记忆(叶平)

 叶老师YP 2016-01-22
2010年9月4日-8日


原以为告老还乡能“入土为安”,继而云游四海,重新生活,然而又突然“被”出土,忙得四脚朝天。虽然其间曾再次莅临无锡、昆明,乃至宜昌、神农架,却都是来去匆匆,连相机都没得带。眼瞅着世博会不久就要闭幕,下决心携家人当一次迟到的访客。于是有了下面的一组故事……

上海世博会8号门广场

快步奔向世博园

世博园内宽阔的大道

连通东西展区的世博浦江渡船

连通东西展区的卢浦大桥

上海卢浦大桥是当今世界第一钢结构拱桥,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拱形桥。它也是世界上首座完全采用焊接工艺连接的大型拱桥。

浦江边的喷泉

喷泉

世博大道

世博轴是世博会主入口和主轴线,地下地上各两层,为半敞开式建筑。

世博轴是世博会一轴四馆五大永久建筑之一,是一个集商业、餐饮、娱乐、会展等服务于一体的大型商业、交通综合体。

在全长1045米、宽约100米的世博轴上,由13根大型桅杆、数十根斜拉索和巨大的幕布巧妙组成了中国第一、世界罕见的索膜结构建筑。6个形似喇叭的“阳光谷”,其中最大的上面直径99米,下面直径20米,其钢结构由1700个单元构建而成,每个单元又由3个杆件和1个节点组成,节点误差要小于5毫米。

远观中国国家馆和世博中轴线

中国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采用极富中国建筑文化元素的红色“斗冠”造型,建筑面积46457平方米,高69米,由地下一层、地上六层组成;

地区馆高13米,由地下一层、地上一层组成,外墙表面覆以“叠篆文字”,呈水平展开之势,形成建筑物稳定的基座,构造城市公共活动空间。

中国国家馆夜景

位于世博园区B片区的主题馆群——含城市人馆、城市生命馆、城市星球馆。3个展馆聚合在一起,被称为主题馆群。该主题馆群 总建面 约12.9万平米,相当于3个足球场。

展馆外形设计从“折纸”的创意出发,屋顶则模仿了上海里弄“老虎窗”正面开、背面斜坡的特点,显示上海传统石库门建筑的文化魅力。

世博文化中心集综合演艺、艺术展示、时尚娱乐于一体。作为上海世博会永久性场馆之一。文化中心的造型呈“飞碟”状,从空中俯瞰则呈贝壳状。白天如“时空飞梭”、似“艺海贝壳”,夜晚则梦幻夺目,恍如“浮游都市”

世博文化中心的观众席还可根据不同需要,灵活调整为4000座、8000座、1.2万座以至1.8万座,其奥秘在于隐藏在吊顶内的升降隔墙。

这些隔墙由电脑控制,可在不同位置降下。舞台也可根据演出内容调整大小、形态甚至在360度空间进行三维组合,带来无限的舞台设计空间和艺术创意空间。

列队值勤

街头演出

花车巡游

圣洁女神

奉献哈达

中国铁路馆两侧方正空间以质朴的材质、理性的网格代表了城市印象,中间部位以全色LED灯光模拟铁路网,代表了作为城市纽带的中国铁路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先进性。建筑外观朴素自然,细部处理优美,营造了一个舒适宜人的博览空间,充分体现了铁路馆“和谐铁路,创造美好生活新时空”的理念。

国航天馆外型源于变幻的“云”,暗示人类遨游蓝天的梦想;又似无限符号“∞”,象征宇宙的无限神秘,为航空发展提供无限可能,也寓意飞行为城市带来的无限变化,展馆昵称“飞无限”也由此而来。展馆外表覆盖洁白的膜材,将“云”的联想带入参观者的眼帘,进而表现“飞”与“翔”的理念,表达人类超越地心引力的喜悦。

中国船舶馆由旧厂房重新优化设计和改造而来,增添了弧线构架,形似船的龙骨,突出船舶馆的企业形象;又形似龙的脊梁,借喻中国民族工业坚强的精神。馆内通过展示整套造船流程、未来船舶等,不仅探索地球未来“水世界”和人类文明的新模式,也让参观者享受水生活,提前体验未来水域城市生活的美景和人与船舶、人与城市的紧密关系。

城市足迹馆展示世界城市从起源走向现代文明的历程中,人与城市与环境之间互动发展的历史足

梦幻夜景

梦幻夜景

梦幻夜景

英国馆的设计是一个没有屋顶的开放式公园,展区核心“种子圣殿”外部生长有六万余根向各个方向伸展的触须。

白天,触须会像光纤那样传导光线来提供内部照明,营造出现代感和震撼力兼具的空间;夜间,触须内置的光源可照亮整个建筑,使其光彩夺目。

夕阳下的“种子圣殿”

“脑细胞”结构是比利时-欧盟馆的整体设计理念,“脑细胞”能表现出比利时“欧洲首都”的独特地位,同时它能够引起参观者的好奇,让他们饶有兴致地探索比利时丰富的文化形式和内涵。“脑细胞”也寓意着比利时作为欧洲三大传统文化——拉丁、日耳曼和盎格鲁-撒克逊文化——的汇聚地和交汇点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建筑外部,巨大的顶棚将撑起一片与室外完全联通的公共空间,其设计灵活新颖,又兼顾挡风遮雨的实用性。

法国馆被一种新型混凝土材料制成的线网“包裹”,溪流沿着法式庭院流淌、小型喷泉表演、水上花园。感性的设计外观构成了一个清新凉爽的水的世界。

西班牙馆整座建筑采用天然藤条编织成的一块块藤板作外立面,整体外形呈波浪式,看上去形似篮子。8524个藤条板不同质地颜色各异,面积达到12000平方米,每块藤板颜色不一,它们会略带抽象地拼搭出“日”、“月”、“友”等汉字,表达设计师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德国馆开放状的建筑外形轻盈而飘逸,似乎在向参观者们发出真挚的邀请。展馆由自然景区和展馆主体组成,外墙包裹透明的银色发光建筑膜,主体由四个头重脚轻、变形剧烈、连成整体却轻盈稳固的不规则几何体构成,阐释了“和谐城市”的主题。

瑞典馆的外观四四方方,很普通,也没有太过鲜艳的色彩。其实,瑞典人把创意都“藏”在最容易被观众忽视的地方。占地3000平方米的展馆由四个方形建筑连接组成,共三层,观众可以通过十字形透明玻璃通道,穿梭于各个建筑物间。从高处鸟瞰,是一面瑞典国旗!

意大利展馆采用新型材料——透明混凝土,实现不同透明度的渐变,显示建筑内外部的温度、湿度等。

意大利展馆鸟瞰

丹麦馆整座建筑是一个巨大的管状钢结构,就像一艘钢铁巨轮的船身。展馆的外立面是该建筑中最为经济、节能的部分。

丹麦馆的外立面犹如一幅光与影的抽象图案,映射出场馆内川流不息的人流、自行车以及钢墙内的压力流动。

拉脱维亚馆展馆的外墙由10万个15cm×15cm的彩色透明塑料片组成,每当微风拂过就会随之在空中摇曳,熠熠发光,引人瞩目。外墙设计寓意自然和其多样性——森林、海洋、陆地、天空、风等。展馆入口是一个向上的螺旋形阶梯,寓意人类生生不息的发展。

乌克兰馆的墙面装饰形似八卦,实际来源于三褶系部落文明的符号,由红黑白色装饰组成。以蛇装点的流动漩涡,寓意着时间流逝和季节变化;狗象征着驱赶所有邪恶势力;太阳则象征着源源断的动力。

塞尔维亚馆的主题为“城市代码”,设计理念来自于编织技艺,编织图案上的一个个结代表了一个个模块,体现出各个城市元素或城市代码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复杂性,隐含人是创造世界的主体的观念,这一“编织出来”的展馆与创造力紧密相连。

克罗地亚馆(右部)外观的设计由红白两色组成,主色调为克罗地亚的大红色,外立面钢架插满小旗,迎风飞扬,动感十足。

俄罗斯馆由12个塔楼和“悬浮在空中”的立方体组成,外形设计类似古代斯拉夫人的小村落,象征着生命之花、太阳以及世界树的根。

冰岛馆的设计理念是一个“冰立方”,整个建筑被印图面料包裹,在背投光的照射下,展现出玲珑剔透的冰的景象,仿佛透过冰川看过去一样。展馆外墙采用冰岛火山岩制成,极具冰岛特色和立体感。冰岛馆的主题反映冰岛人与孕育冰岛的大自然之间的深刻联系,同时也反映冰岛人利用水利、地热等天然无污染能源的智慧。

捷克馆白色外墙上布满63415只黑色橡胶制成的“冰球”,拼出布拉格老城区的地图。

罗马尼亚馆“青苹果”设计灵感来源于罗马尼亚最受欢迎的水果——“苹果”,表达了绿色城市、健康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荷兰馆名为“快乐街”的设计方案十分特别,充分诠释了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快乐街”让参观者有机会以各种方式来深入探讨世博会的主题。设计师准备了约17幢房子,每幢都是一个小展馆,展现了荷兰在空间、能源和水利方面的创新。各幢房屋都采用不同类型的装饰,迎合不同兴趣不同品位的观众。

奥地利馆部分灵感来自于航行的船,瓷质建筑,远远看去像一把琴,展馆馆标的主体图形是汉字的“人”,展馆标志所投射出的阴影是奥地利国名首字母“A”。这一设计将中国和奥地利两国的文化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欧洲联合馆

沙特阿拉伯(左)展馆形似一艘高悬于空中的“月亮船”,在地面和屋顶栽种枣椰树,形成一个树影婆娑、沙漠风情浓郁的空中花园。
印度馆(右)的建筑灵感来自位于艾哈迈达巴德的Siddi Syed寺,将是一种“看似不可能”的建筑,它不仅有一个巨大的赤红色中央穹顶,造型类似著名的泰姬陵,还将是一个集多元宗教特色于一身的建筑。中央穹顶象征着印度“万象和谐”的主题,绿色的草皮覆盖在中央穹顶上,浓浓的绿意中镶嵌着“生命之树”的铜制雕刻。

泰国馆展馆设计突出泰国视角和泰式风格,以红色和金色为主色调,融入泰国传统建筑、艺术以及泰式生活方式中的经典元素。

越南展馆以可持续使用的竹子为主要建材,外墙为波浪形。馆内采用竹子进行装饰,使人仿佛置身于竹屋,在参观中体验越南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在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方面的独特智慧。世博会后,越南馆的竹子将被重新利用,修建社会福利设施或改造校舍。

韩国馆展馆外立面以立体化的韩文和五彩像素画装饰。远观展馆,由几个硕大的韩文字母连接而成;近看外墙,则为无数凹凸有致的韩文字母。韩文是韩国优秀的发明,其创造性和重要性体现了韩国整个国家的文化独立性。韩国馆使用韩文来构成全部的空间,让参展者们可以全方位体验韩文。以造型独特的韩国文字作为上海世博会韩国馆的外观设计,是韩国馆的最大创意,这一“立体化”韩文,以五彩瓷砖装饰外表,以“沟通、融合”为文化内涵。

马来西亚馆由两个高高翘起的坡状屋顶组成,犹如一艘远航而来的“木船”。展馆一层,外廊和入口部分以伊斯兰教清真寺为原型,体现伊斯兰教作为马来西亚国教的重要地位;屋顶被柱廊架起,在表现手法上模拟传统长屋的模式。展馆外墙则借鉴了马来西亚传统印染的纹理,由蝴蝶、花卉、飞鸟和几何图案组成。

日本馆犹如一个巨大的紫蚕宝宝趴在黄浦江边,极富个性的外观宛如拥有生命的生命体。展馆外观的基调色为红藤色,红藤色由象征太阳的红色与象征水的蓝色交融而成,可以说是自然的颜色。展馆的外壁会随着日光的变化及夜晚的灯光变换各种“表情”,让参观者感受到一种动感。

哈萨克斯坦展馆采用张拉膜的材料及玻璃幕墙,体现出哈萨克斯坦现代建筑的特点。

土耳其馆的外观设计灵感来源于世界上最古老的村落之一Catalhoyuk(现位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地区的中心)。展馆拥有红色的镂空外墙,米色的墙体,以及表现打猎场景的动物雕刻。土耳其馆将沿用8500年前的建筑风格,显示土耳其古代文明与现代建筑的融合,展现安纳托利亚有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悠久历史。

摩纳哥展馆外墙环绕着几圈蓝色灯光储水管,馆内高清电影、真实再现摩纳哥城市风景

巴西展馆的建筑外观为形似“鸟巢”的网状结构,材料为环保型可回收木材。

美国展馆外观如一只展开双翅的雄鹰, 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展馆是未来美国城市的缩影,包括了清洁能源、绿色空间和屋顶花园等元素,通过多维模式和高科技手段,引领参观者在四个独特的展示空间踏上一段虚拟的美国之旅,讲述坚持不懈、创新以及社区建设的故事。

中南美州联合馆

墨西哥馆是一座由“风筝”组成的奇幻世界。在墨西哥官方语言西班牙语中,“风筝”一词来自纳瓦特尔语中的“papalotl”,原意为“蝴蝶”。在墨西哥,风筝代表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展馆外观是由色彩斑斓的风筝和碧绿的草地组成的“风筝森林”,“风筝”的支撑柱上布满小孔,会喷出清凉的水汽,交互式触摸屏展示墨西哥主要的可持续发展项目。

智利馆从空中俯视,呈不规则波浪起伏状,形如“水晶杯”。建筑主体由钢结构和玻璃墙构成,类似木桩的棕色长方体穿越整个“水晶杯”,长方体的侧端构成智利馆的出入口。

委内瑞拉馆展馆外观如“莫比斯环”,其三维立体结构被称为“克莱因瓶”,意为一个没有边界的、连续的闭合曲面;外部与内部相融会,比喻城市如同一条不间断的道路。馆内的露天庭院、上升台阶、传统的土著居民生活空间、开阔的玻利瓦尔广场等极具民族特色的元素相互融合,展示委内瑞拉的文化、艺术和生活。

阿尔及利亚馆:作为阿尔及利亚和北非各大城市老城的标志,卡斯巴(Casbah)这一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也成为了阿尔及利亚馆的基本要素。卡斯巴独特的建筑风格不仅给许多著名的建筑大师带来灵感,而且也体现了一种融洽的人类社会生活方式。

突尼斯馆运用了对称的高大拱券式门洞、欧洲城堡、传统花形等传统建筑元素。侧立面运用光栅板体现突尼斯传统和现代城市的不同风貌。馆内分“绚烂风光之国”、“多元文化之城”、“悠久文明之都”三个主要展示区域。

澳大利亚馆流畅的雕塑式外形如澳大利亚旷野上绵延起伏的弧形岩石。外墙釆用特殊的耐风化钢覆层材料,幕墙的颜色随时间的推移日渐加深,最终形成浓重的红赭石色,宛如澳大利亚内陆的红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