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电影颁奖季,拇指君被安利最多的就是这部片子:《卡罗尔》。 这两天终于看完(我会告诉你们B站有资源吗)。 这部穿貂贵妇扑倒小白兔的撩妹传,据说看过的人不是弯成了蚊香,就是弯成了钢丝球。 其实《卡罗尔》的剧情很简单,两个相爱的人,被一些无可奈何的事阻拦,最后终成眷属。 这部颇具话题性的影片,未出之时就已经吸引了直直弯弯的各路人士。 首先当然是因为,片中的卡罗尔,她的饰演者是著名大魔王凯特·布兰切特。 作为欧美影视圈中的抖S女王专业户,大魔王从《魔戒》开始就用惊世美貌演绎了这位遗世独立的精灵女王——凯兰崔尔: 《伊丽莎白》中带领大不列颠走向霸主地位的伊丽莎白女王: 《灰姑娘》中心狠手辣的腹黑后母: 我们发现,不管大魔王演什么,有一种气场是不会变的,那就是——突破天际的攻气! 《卡罗尔》中,一双狭长而有故事的灰色美眸: 一把低沉诱人充满秘密的低音,边说边撩头发也是够了…… 温柔、从容、内敛,让人不得不感叹,大魔王调起情来真是教科书级的游刃有余! 有一句豆瓣评论说:凯特女王的 I-wanna-fuck-you eyes 和鲁妮的fuck-me eyes 让这部霸道总裁爱上女店员的爱情故事各种赏心悦目,平地升仙。 除了这些,片中的撩妹手段还有这些。 不经意地碰手: 预谋已久的搭肩: 凑近闻香水: 停车安慰(简直女友力MAX): 不管你是颜控or声控or手控or身高控or各种控,你都逃不过大魔王的攻略。 看完《卡罗尔》,很多妹子表示,不娶我,你为什么撩我啊!一见女王误终身啊! 时光网有一篇访谈,题目是《凯特·布兰切特:别叫我女王大人》。凯特在访谈中说:“我是个女演员,你看到的只是我演的角色。” ——多么有腔调的一句话,透过屏幕都能想象女王说这句话的神态和语调。镜头前她是睥睨天下的皇者,红毯上是光芒四射的时尚缪斯,而在现实生活中,她则刻意与娱乐圈保持着距离。谦逊温和,有自己的一方天地。 《卡罗尔》里另一位主演,是推倒007的朋克范儿边缘少女鲁妮·玛拉。 她有一个姐姐,是《纸牌屋》里的佐伊——凯特·玛拉。 姐妹俩长得有点像,但是鲁尼在片中显然更像一只纯情小白兔。 这一点在《卡罗尔》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与青梅竹马一样,一见钟情也是永不过时的梗。 纳兰容若有一句诗,人生若只如初见。爱情也是如此,一切都始于它最开始的纯粹干净的样子,人群来来往往,我偏偏与你视线交错,一见钟情,一眼万年。 特瑞斯(鲁妮)和卡罗尔(凯特)在柜台的惊鸿一瞥: 一切发展得顺其自然,卡罗尔在柜台遗忘了手套(大魔王真的不是故意的吗),特瑞斯寄回给她,借感谢之机,两人开始自然而然地约会。 卡罗尔说:你真是个奇怪的女孩,就像个天外来客。 Flung out of space. 这句最经典的台词,后来又出现在两人第一次滚床单之时: 我的天使,我的天外来客 《洛丽塔》中说:“人有三样东西是无法隐瞒的,咳嗽,穷困和爱,越想隐瞒,越欲盖弥彰。” 在两人的感情中,特瑞斯似乎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她年轻、懵懂,不懂得如何遮掩自己的爱意,她患得患失,她大喜大悲。 于是我们看到,荧幕中的鲁妮将这一切完美地演绎了出来。 每次见到卡罗尔时期待的样子: 认真记下要约会的日子: 坐在副驾时沉醉在卡罗尔声音中: 不停地举起最爱的相机记录心上人: 被卡罗尔“赶”回家时独自在火车上默默流泪: 痴汉一般闻对方的衣服: 被爱人触碰、亲吻时禁不住的颤抖: 对着挂断的听筒不停地说“I miss you”: 真的就是恋爱中的少女所有真实的情绪,为一点点甜蜜而雀跃,为一句拒绝的话哭一整夜。 值得一提的是,鲁妮的偶像就是凯特。 她曾说:“13岁时候看了《伊丽莎白》就爱上了布兰切特,排队买票看她的电影,也正因为她走上了演艺之路。” 她在影片中唤醒了许多人丢失已久的暗恋情结,那份小心翼翼和怦然心动,让每一个有过暗恋的人都仿佛重回青春岁月。 脆弱而盛开的感情,被我们遗忘了太久太久。 鲁妮在专访中说:“我几乎看过凯特的每一部电影,她是当代最优秀的女演员之一,所以当得知有机会跟她合作时,我是非常害怕的。但跟她开始工作后,一切都变得不可思议了,对于特瑞丝而言,凯特是最完美的迷恋对象。” 某种程度上来说,她达成了全天下迷妹的共同终极梦想——跟偶像滚床单。 女王率先宽衣解带,鲁妮直接说“带我去床上”。 这段年度最美床戏,整个过程温馨唯美,没有一丝色气,配上契合度100%的BGM,幸福得让人流泪。 但是更令人动容的,是这个拥抱。 在卡罗尔遭受家庭的重创之时,特瑞斯给了她一个全心全意的温暖拥抱。她亲吻她的脖子,如同低声倾诉着她对她的爱。 影片改编自女作家派翠西亚·海史密斯的小说,《盐的代价》(The Price of Salt)。 她是一位有名的惊悚小说家,《时代》杂志曾把她排在最伟大的50位犯罪小说家里的第1名,《天才瑞普利》就是她的作品之一。 《盐的代价》,是关于追求另一种性向的真爱故事。 为什么叫“盐的代价”? 因为在17世纪,“盐”还有另一个意思,表示女性的情欲。而在本书中它隐喻了女主们的处境:为了这份爱,你愿意付出多少代价? 媒体称,海史密斯用《盐的代价》改写了同性恋文学史。 很喜欢导演对结尾部分的处理,一切绕了一个圈,又各自回到原点。不禁让人想到《蓝宇》,开始既是结局。 特瑞丝如约来至,坐在她对面的卡罗尔看出了她的改变。 一向自信的卡罗尔这次显得那么地不自信,她语速时快时慢地絮絮叨叨着自己的近况,时不时抬头去看特瑞丝的反应,声音里甚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 她最后问,你愿意搬来跟我一起住吗? 这时她全片第四次问特瑞丝“Would you?” 前三次,特瑞丝都雀跃地回应了她,而这一次,她只是摇摇头。 卡罗尔的眼里有泪光的痕迹,她最终克制而深情地说出了“I love you”。 她也最终体面而优雅地起身离开。 而特瑞丝,还是没有违背自己的本心。 她急匆匆地从毫无归属感的派对离场,赶往卡罗尔所在的名流宴会厅。 卡罗尔和一堆男人交谈自若神采飞扬,在看到特瑞斯的时候,整个人一下沉静了。 她慢慢走向她,一切像是穿梭回她与她初见的场景。 人来人往中,我的眼里只有你。 这一场凝视,如时间停止,如时光倒流。 My angel, Flung out of space. 这次不是幻觉,不是梦境,这次是爱。 ——就让故事结束于这缠绵胶着的一眼万年。 作者微信号: 【月亮与六百万】moon600w 转载请联系作者微博@葵子酱 拇指阅读 生活 | 文艺 | 新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