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神分析,科学吗?

 紫河镇人 2016-01-23

精神分析,科学吗?

丛中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经常有人提出疑问:精神分析,科学吗?

 

一、因果论与目的论

 

科学遵循因果论;人文学科遵循目的论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决定意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理论取向,其实是遵循科学因果论的。

 

同时,弗洛伊德还认为,内心潜意识的愿望和需要,成为意识活动(认知、情感及行为)的深层动力来源(推手)。

 

所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超越了科学因果论的局限,兼有因果论目的论的特征。

 

总之精神分析学说,是心理内部因果论与目的论的统一。

 

弗洛伊德学说重视症状的意义,比如,症状的原发获益和继发获益,即,症状的存在,某种程度地满足了病人的某些心理需要。症状,包括各种行为,其背后都有深层的愿望和需要作为其产生和维持的精神动力来源。可见,弗洛伊德学说的目的论取向,被后人发展出了后现代心理治疗理论和技术。

 

后现代心理治疗,追溯到弗洛伊德的虚假记忆综合征等概念,因此,弗洛伊德被认为是后现代心理治疗理论第一人

 

精神分析在治疗中所作出的解释,不仅是揭示出潜意识真相,说明潜意识与症状之间的因果关系,更是在来访者内心进行着意义的建构。梦的解析,是意义建构的典型代表。

 

 

二、过去还是当下

 

有人说弗洛伊德总是在讨论过去,而不是当下。

 

这其实是对精神分析疗法的一种误解。

 

潜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心理功能现象。潜意识因为自我压抑而形成。潜意识来自于过去的生活经历,并对病人当下的情感和行为正在产生着各种影响。

 

弗洛伊德跟病人讨论过去,其实是他正在对病人当下内心深层的潜意识开展工作,以帮助病人解决当下的困苦。

 

 

三、分裂与整合

 

在心理会谈中,即使治疗师不跟来访者讨论其过去的生活经历、创伤、欲望等,只讨论当下的各种心理活动,进行认知行为治疗。这其中,我们总是无法回避跟来访者探讨其当下的情感吧。其实,情感是内心需要能否满足时的态度体验。当下的情感里面就包含着深层的愿望和需要。这些情感和需要,就是精神分析治疗所包括和涉及的内容。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种心理治疗方法的创始人,总是强调心灵某个方面的重要性,强调他所发明的治疗理论的独特性。其实,来访者的心灵,是认知、情感和行为的有机统一,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无论是先改变认知,还是先改变行为,或是潜意识的领悟,最终是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心灵全貌的整体改变。

 

各种不同的心理治疗理论流派分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汇集成一条庞大的江河。心理治疗师,在学习心理治疗理论过程中,也会在其内心整合成一整套的心理治疗理论体系。心理治疗师在跟来访者会谈的过程中,这些不同理论流派,在来访者的内心,又一次次地被来访者整合。最终,促进了来访者整个心灵的全面发展。

 

回头来看,现在,如果某个心理治疗师在声称自己是某个流派的治疗师,其实他本人往往是很有局限性的,甚至是刚入门、初上道。

 

结束语

 

希望心理治疗理论学派的学术划分,不再成为门派之间的偏见和争斗,不再成为心理治疗师理论学习和临床应用的羁绊。

 

 

 

(说明:版权所有,转发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