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快乐的果是从哪里来的?【业果法要1】

 上虞道进 2016-01-23





导读:在前面的博文中,师父提到人生的意义是让我们过得越来越快乐,离开越来越多的痛苦。师父说关键点是我们应该去把握:到底是什么因素能够让我们持续地快乐?

那么如何离开痛苦,让我们越来越快乐呢?这个主动权是否掌控在我们自己手里?若是,如何去掌控?请阅读接下来的博文连载《认识业果,慧对人生》。


认识业果,慧对人生/ 连载之[1]

上宗下宙上师关于业果法要的开示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佛教的业果。因为第一次见面,不太了解大家对业果、对佛教是什么样的看法,只能是大概地把大家当作对业果比较感兴趣或者想了解的人,这样来介绍,而不是把大家当作专业的宗教人士来介绍。所以,我们就当成人生当中的一次相遇,就像在飞机上或者在漫长的旅途当中,有这样的缘分遇到了,然后我们正好有这样的时间,比如一个多小时。你就想:平时我对佛教不太了解,有一点兴趣,碰到一个出家人了,跟他聊一聊,看看他说的佛教是什么回事。

今天主要介绍的,是佛教里的业果的观念。业果,大家平时都有一个口头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大家都了解。具体的善报和恶报,是今天要阐述的。

我们都希望获得身心的快乐,不希望痛苦

我认为,我们都希望获得身心的快乐,谁也不想去受苦,谁也不想获得身心的苦恼,这我们不用很多理由去安立,是本来就需要。比如我们刚才进来之后,首先要找到一个舒适的地方坐下来,要避免很多很多的不舒服,然后我们才可以进行交谈。如果我们刚刚从外面跑进来,气喘吁吁、身心不安宁,或者我们进来以后找不到一个坐的地方,或者很拥挤,我们的身体可能就不舒服;身体不舒服,我们的心就不安宁;心不安宁我们就不快乐,我们肯定就没有机会再坐着这样交谈。如果再进一步,大家三天没有吃饭,再坐着这样交谈的希望就更小。也就是说,我们有个前提:我们不希望坐在这里受任何的痛苦。

推广到很多很多事情当中,比如我们在工作当中,还有我们在家庭里也好,在学习上也好,不管身体遭遇到什么样的感受,我们都是希望身体要舒服,心情也要愉快。谁也不想碰到一些骂自己、鄙视自己、嘲笑自己的人,也不希望我们的身体在寒冷的时候没有衣服穿,在炎热的时候又没有空调可以乘凉。这说明我们是希望快乐,不希望痛苦。

快乐的果是从因而来的

达成这个共识后,我们再往下。如果我们都希望得到这个结果,是不是我们不需要用什么办法就可以得到?就好像说,我们坐在这里舒舒服服,以及我们这一年过得舒舒服服,我们不用担心我们的未来,我们也不用担心别人跟我们竞争,我们从来不用考虑明天的工作还有没有。如果一个人有这样的想法,他可能离失去快乐也就差不多了。为什么这样说?大家都知道,现在的竞争是很激烈的,不管你的地位有多高,财富有多少,一旦你停止了努力,或者进行错误的努力,你所拥有的这一切就快要失去了,你不想要的痛苦就快要来到。也就是说,我们的快乐也好,痛苦也好,都是有因的——有前因才有后果。比如说大家坐在这里,肯定是有你们的青年时代,也有你们的童年时代,还有你们的婴儿时代。既然是这样,我们要持续地获得我们所要的东西,肯定要抓到它的因,从因上求。这我们都知道,就像一个农民,他知道今年收成好不好要观待自己的努力,要去种这个种子。如果我们没有抓到因——假设我们在春天的时候不播种,可以肯定,秋天就没有指望有收成;如果我们播了种,天时、地利各个方面配合,结果是会有的。世间的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有因才会有果,有果肯定要有前因;如果没有因,就肯定没有果。这个定理是这样的。

世间的万物是这样子的,作为对佛教感兴趣的人来讲,(要知道)佛教里最重要的一个观念,就是善因会得到“善果”。“善果”是什么?主要就是快乐的果。也就是说我们得到身体的快乐,主因是什么?就是善业;得到身体痛苦的感受,主要的因是恶业。这是佛教最基本的观念。(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