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川派盆景

 yzsr273 2016-01-23

 

川派盆景

 

 

川派盆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史记记载:唐朝的时候就进入了宫廷,被称为剑南盆景,当时的盆景比较初放,多以修剪为主。到了宋朝,大诗人张喻家住蜀都(四川·郫县)桃花源,他除了吟诗作赋外还喜爱盆景,当时制作的盆景就种放五亩地之多。到了元朝,郫县兴起了盆景花卉市场,逢赶场天,热闹非凡,可见当时的盆景已开始作为商品交易了。到了明清时期,四川的盆景业就更加兴旺,成都青羊宫在明朝初期就兴起了一年一度的花神会,会上都是交易盆景和花卉的,花神会的组织机构对做得好的盆景还要颁奖,从而促使了川派盆景业更进一步的发展。

川派盆景是以桩头盆景而著称,桩头盆景是以孤树为主体,并无配景的一种盆景。以悬根露爪,主干弯曲见长,以树干、树叶、花和果的美态、色形、风韵为求达到古朴而秀雅,苍劲而又健茂,给人们以自然美和艺术美的享受。

川派盆景不配石,不布山,不点缀物,也不作地貌处理,只是因为蟠扎、造型手法不同。区分为规则型和自然型两种不同形式,但多以规则型为主。规则式盆景都以主干造型为主,以主干造型的有十五种形式,即身法枝条的去留得当进行蟠扎而成。规则式造型的桩头初时显得呆板,几十年后即变为非常古朴苍劲。

自然式盆景取材于树干的自然弯曲或直立,枝条多以修剪成型,自然式桩头的造型是完全按画意行事。

 川派盆景型式归为三类,枝条的形状分为五种,称为三类五枝型。三类即,立式、卧式、悬崖式。五枝型为,平枝、垂枝、滚枝、半平半滚枝和自然枝。垂枝、平枝、滚枝、半平半滚枝多是立式盆景上的枝型,自然枝则多是卧式和悬崖式的枝型。规则式盆景的十五种身法是三弯九拐、方拐、三翻拐、对拐、掉拐、汉纹拐、挂弓拐、一弯二回三掉拐、滚龙抱柱、两弯半、大弯垂枝、接弯掉拐、直身加冕、一弯大二弯小三弯四弯看不到和螺旋拐,这十五种身法在格局上有的大同小异,有的迥然不同,如果师法不严,造出来的盆景就不伦不类。

三弯九拐,即桩头主干在同一立面上蟠扎成九个拐,再将九拐之主干向垂直立面蟠成三大弯,成型后,正看三大弯,侧看九个拐,即是先由甲立面弯换成垂直乙立面的拐,再转向甲立面的弯,如此反复三次,随视尾而变,步移景换、变化多致,技术要求高,难度极大。

方拐,为方型弯,二者均在同一立面弯曲,此法须从幼苗蟠扎,少则二三十年方能成型,时间长,难度极大,它的每个枝盘必须在拐的上下角,成功率极低。

三翻拐,三个拐分别向三个不同的方向,收顶的尖子同基部成垂直线,枝盘可在弯背弯内出做,称为对盘。

对拐,即桩头主干在同一立面来回弯曲,下部弯大,上部弯渐小,正着现弯拐,侧看若顿挫之直干,略显呆板,必须在背弯上出枝为措盘。

掉拐,桩头主干要求一弯、二横、三怀、四回、五镇顶,即将树干斜栽作反向压倒,造成第一弯,继将主干横拐,换成第二拐,这是关键的一着,再将主干向上翻成第三弯,接着将主干回弯,造成第四拐,最后随弯作顶盘,使顶与蔸在一垂直线上,此法造型在不同的角度,欣赏不同的景观,正看一、二、三弯以上不见弯,状若画笔之顿挫,侧看则相反。

汉纹拐,多以做古时候的字型。如寿,弯拐上一般不出枝盘,枝盘大都在顶端修剪而成。

挂弓拐,类似对拐,不同的是它的弯子要伸一些,弯子正面看像是挂着的一张弓,侧面看顿挫之直干,反盘均为对盘。八、一弯二回三掉拐:即一弯大二弯稍小,两个弯都在同一立面,从三弯开始便向横斜面,掉至不同的三个方向,弯子一个比一个小,在正中收顶,在每个弯的背拐出枝,这种做法的难度极大。

滚龙抱柱,其形若游龙抱柱,蟠绕而上;唯下大上小,枝盘不规则。

两弯半,即桩头起第一个弯大,第二个弯稍小,第三个弯只做一半就收顶,称为两弯半,枝盘不规则。

大弯垂枝,即桩头主干的弯都比较伸,故称为大弯,枝盘一般采用枝条倒着嫁接,底盘做好后超过盆底,在垂枝上作三五个小枝盘,外弯和顶部作适当点缀,犹如悬崖绝壁垂枝倒挂,给人以临危立险的感觉。

接弯掉拐,一般多用于树干粗大,在第一弯难以造型,多在第一弯或第二弯用锯子锯成人字形的口子,去掉部份木质开始扳弯,这样扳第一个弯子都比较急,不易成半月型,一般在二弯或二弯以上的弯子按掉拐的做法,故称为接弯掉拐,枝盘都在背拐处出枝,此法造型简易,见效要快一些,一般5-7年可成型,成型后也颇有古雅意味。

直身加冕,此法多用于较大的桩头,主干不能或不宜蟠扎,而侧枝颇美的粗大坯料,顶端有直身枝条,如无合适的枝条可嫁接上去,顶端的枝条只需做二三个弯子,用侧枝作平盘,此法造型简易,见效快,唯坯料难选。

一弯大,二弯小,三弯四弯看不到。此法造型接近于掉拐,不同的是必须在四个弯收顶,一弯二弯都呈半月形,三弯较伸,四弯微弯,成型后三弯就成微弯了,四弯便只见有造型痕迹,不见弯子,远看三弯也看不出明显的弯子,枝盘不规则。

螺旋拐,是主干弯子呈螺旋状,从第一弯开始就往上旋绕,五个弯收顶,每个弯子的背拐上出枝。

川派盆景用的自然桩头,造型不拘于定则,取法自然,俯仰、倾斜,或直或曲,置于圆盆和各类方盆之内,颇有山林中老树之野趣,自然式桩头盆景大体分为如下五种基本形式:立式、俯式、卧式、大悬崖、小悬崖。

立式有单干、双干、三干和多干,多干一般都是桩头的基部较大,姿态奇古。待新干梢长成后选留几根作干再加以蟠扎,意如老妇梳妆打扮,故称为老妇梳妆。树蔸较大,又有多干,一般留二至三干加以蟠扎,二干的称为双出头,三干的称为三出头。树蔸较小,有一至二干坯料较为合适,加以蟠扎和修剪称为直干式,如分枝不合适可嫁接或接一根枝条上去。

俯式,即桩头倾斜,有单干、双干、呈俯仰状,顺式上盆,对枝盘稍加蟠扎,称为俯式。

 卧式,即主干横斜,接近盆面,有平卧或仰卧之式,枝条稍加蟠扎或修剪即成型。

小悬崖,即桩头树干自然弯曲下垂,下垂度超过盆面,但不超过盆底,枝盘不规则。

大悬崖:桩头树干弯曲下垂,垂度超过盆底,对枝盘因势导利进行蟠扎,成功后像古朴苍老的树生长在悬崖绝壁上,枝盘不一定规则。

川派盆景的坯料一般是取用四川本地的植物,曲干式的多用罗汉松、银杏、紫薇、梅花、贴梗海棠、垂丝海棠、榆树等植物。

自然式的一般用金弹子(瓶兰花)、梅花、紫荆、樱花、火棘、紫薇蔸、银杏蔸、黄荆蔸、六月雪、马留光等植物。

川派盆景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在唐朝以前为第一阶段。那时盆景以修剪为主,随意性强。

第二阶段是从宋朝到清朝。宋朝大诗人张喻做的盆景基本以自然形态为主。按诗画的格局造型,张喻当时的盆景、规模和制作手法给川派盆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到了清朝,几种难度大的身法都在清朝时期发明(三弯九拐、方拐、掉拐、一弯二回三掉拐、接弯掉拐、三翻拐)

清朝时的盆景大师李班长花了四十年时间研究发明了方拐盆景,方拐盆景饮誉海内外,从宋朝到清朝历经四个朝代的盆景大师们研究出了川派规则式盆景的十五种身法和自然式桩头盆景的八种做法。

清朝以后到现在为川派盆景的第三个阶段。由于社会的发展,盆景市场越来越大,一个正宗的川派盆景一般都要几十年方能成型。作为商品,盆景大师们一直都在研究怎样来缩短盆景成型的周期,尽快转化为商品,只有在原有川派盆景的基础上改变了一些做法,有的是将身法矮化,或取其自然后利用原有川派悬根露爪的头,枝盘,有的按陈思甫大师的米拐做法,也有的按苏派杨派的一寸三弯或薄云片做法,有的按岭南派盆景的切枝截干法,就这样借鉴了一些其它盆景流派的做法,将几大盆景流派的特点融于一身,做出来的盆景已不是正宗的川派盆景了,这种盆景远看自然,细看也露人工痕迹,人们管它叫第三代川派盆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