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仁(1610-1664)本姓江,名韬,字六奇,安徽歙县人。明末清初的著名画僧。出家后,法名弘仁,字无智,号渐江。他兼工诗书,爱写梅竹,但一生主要以山水名重于时,属“黄山派”,又是“新安画派”的领袖。弘仁的个人思想与政局变迁关系密切,因而在诗画中常有流露。出家为僧后,云游四方,十余年中足迹遍大江南北。其艺术的可贵处在于:既尊传统,又主创新,所谓师法自然,独辟蹊径,是他艺术思想的核心。曾有诗云:“敢言天地是吾师,万壑千崖独杖藜;梦想富春居士好,并无一段入藩篱。”说明他不甘囿于先入藩篱,勇于常变。此种艺术境界,除石涛外,在古人中也不算多。故后世有独创性的艺术家对都倍为尊重。
峭壁竹梅 立轴 水墨纸本
款识:渐江学人。印鉴:弘仁、渐江僧
题跋:弘仁字渐江,休宁人。本姓江,名韬,字六奇。前明诸生,甲申后为僧,尝居齐云,工诗文,山水,师倪云林。新安画家多宗清閟法者,盖渐师道先路也。没后,友人于其葊种梅数百本,因称为梅花古衲。余每爱其手迹,层崖陡壑、伟峻沉厚,非若世之疏竹枯株者比也。笠檐书。印鉴:汪、野。
峭壁凌清溪,高寒自终古。梅竹有贞性,咫尺精灵聚。同心托嵁巗,根株互相抚。所以君子交,不与尘凡伍。中江袁启旭。钤印:袁启旭印、士旦
《峭壁竹梅》构图简致,古风流韵,禅宗奥旨,意境高远。全幅左大半留白、右侧画峭壁,中仅以一枝老干连接,经营布局极见功力。其代表性的艺术元素如峭壁、梅花、钩竹等具全,充分展现了这位画僧的艺术面貌。
山岚松风 水墨纸本 峭壁孤松 立轴 设色纸本 1651年作

黄海松石图 纸本淡设色 1660年作
弘仁虽继承宋元,但又有鲜明的自家面貌。可谓取宋人精谨而去其刻划繁缛,融元人笔墨而强其结构风骨,形成了自己刚正、平实、清醇、蕴藉的艺术风格。此图取黄山一景,突出山之陡峭,但构图重心偏向左面,右面以两峰头与之呼应,石之凹凸处略施淡墨烘染,以加强其厚重感。虬松横出石隙,突出山之险峻。画家以渴笔焦墨勾皴层岩,以浓润的细笔写树,风格冷峻劲峭。自识“黄海松石。为文翁先生写,弘仁”。左下署“庚子”年款。按庚子为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作者时年五十一岁。
江边独棹 立轴 水墨纸本 1637年作
款识:1.淡山如客树如禅,意到无声各杳然。落笔不知谁是画,和身都入水精天,丁丑六月于水香庵,渐江。印鉴:弘仁之印
明末清初,在安徽徽州地区,形成了一个有鲜明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山水画流派—新安派,画家多为明末遗民,主要继承元代倪瓒画风,弘仁即为此派领袖,他与同郡的查士标、汪之瑞、孙逸合称“海阳四家”,与石涛、朱耷、石溪并称“清初四僧”。
弘仁,擅长山水,初从宋人入手,后学元四家,尤受倪瓒影响,以瘦劲简淡的笔墨,表现幽僻萧疏的景致,传达冷逸秀峻的格调。同时他亦十分重视师法造化,经常游历黄山、雁荡、白岳等名山,作品多以黄山白岳为胜,尤以黄山著称。此幅山水是弘仁学倪瓒的山水画,从中既可看出弘仁对倪瓒的醉心,亦透露出独特的追求,画面与景色基本遵循倪瓒画的程序,近景坡岸古树,中景一片空白,是为水的世界,后为远山。豁出寥廓天宇,境界荒凉空寂。所不同者,倪瓒画中多不见人,而此中江上有一小舟,舟上尚有高士独坐。诚如作者自题,人和自然完全交融成一体了。瘦硬的笔法,简淡的墨色似倪瓒,然笔墨已显刚健,顿挫转折也较多,勾勒中并有皴擦,树石勾皴多有渲染,这些都是弘仁的个人风貌。
![[转载]清初四僧 <wbr>弘仁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四僧 <wbr>弘仁作品欣赏](http://image93.360doc.com/DownloadImg/2016/01/2309/64912964_7)
冈陵图卷 纸本墨笔 1639年作 弘仁、李永昌、汪度、刘上延、孙逸 上海博物馆藏
1639年明崇祯十二年(己卯)3月,新安人李白四十寿辰,弘仁与李永昌、孙逸、汪度、刘上延五人联画《冈陵图》卷为之祝寿。其《冈陵松屋》,自题“己卯春日为生白社兄寿,江韬”,钤印“六奇”。从诸跋知此图作于己卯年3月,作者皆新安人,故知此时已从杭郡迁回新安,而此前曾为杭郡诸生。
![[转载]清初四僧 <wbr>弘仁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四僧 <wbr>弘仁作品欣赏](http://image93.360doc.com/DownloadImg/2016/01/2309/64912964_8)
雁荡看山图 手卷 水墨纸本 1640年作
款识:庚辰中秋予从雁宕归黄山,晤壁人于云舫为写此卷,渐江。钤印:弘仁(朱)、渐江(白)、四美(朱)
跋文:①渐江休宁人,本姓江名韬,字六奇,前明诸生甲申后为僧。尝居斋云,工诗文山水。师倪云林,新安画家多宗清閟法者。盖渐师道先路也。没后友人于其墓种梅数百本,因称为梅花古衲云。右抄国朝画徽录。钤印:香光后人(朱)、金(朱)
②渐江生遭国变,愧食周栗出家为僧。其志既无所求,古故其画间冷萧。散有绝尘致烟火中,人梦相不及德以笔墨计较工拙非善读渐江画者。癸亥花朝。濑甲。钤印:长尾甲印(白)
![[转载]清初四僧 <wbr>弘仁作品欣赏](http://image93.360doc.com/DownloadImg/2016/01/2309/64912964_9)
秋亭观瀑 立轴 水墨绢本 1644年作 (616万元,2007年8月中贸圣佳)
款识:△甲申年暮春江韬写。△壬辰嘉平月余与程守兄相唔于湖系,感慨万千,遂题早年旧作赠予为念。渐江弘仁。钤印:六奇(朱文)、渐江僧(白文)
题跋:渐江和尚初名韬,江其姓,字六奇,生明清之间,明亡披缁为僧。此图犹在俗也,计年只三十五岁,以实笔勾皴,而有虚劲虚实相生,别有意趣,难矣。二零零二年一月观于京华客次,东海徐邦达时年九十一岁识。钤印:蠖叟(朱文)、李庵(朱文)、徐邦达印(白文)
在清初四画僧和新安四大家中,渐江(弘仁)皆居其首。弘仁本姓江,名韬,字六奇,后改名舫,字欧盟,削发为僧后,法号弘仁,又称渐江僧。与其它三大画僧相比,弘仁的思想历程更为独特也更为纯粹。他早年的思想属于传统儒家范畴,读五经,习举子业,幼尝应制,又以巨孝发生,是标准的臣忠子孝的路数。明朝覆灭,清军入关的历史巨变,使他心寒意冷,万念俱灰,于是,道家的出世心思开始萌露,其有诗曰:瓦缶雷鸣可唱酬,不如归去任扁舟。又曰:忽念名山神欲往,孤舟系向子陵滩。尽管如此,内心仍然十分矛盾:此翁不恋浮名久,日坐茅亭看远山。可见,他对故国之情并未了断。据于儒,又依于老,甚至作好了隐居的打算,但终究逃于禅,做了和尚。忠君报国,入仕济世的思想被挫败了,弘仁依旧抱志守节。四僧中,真正称得起禅家的,惟他一人。不婚不仕,寡欲清心,挂瓢曳杖,芒鞋羁旅,或长日静坐空潭,或月下披云孤啸,如此“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远远超拔了八大山人苦心经营道院和石涛自称臣僧,三呼万岁的形禅实俗之为,石溪虽然没有卑琐之事,但性格过于激烈,动辄爆发而难安于静,不像弘仁,忠义埋入心底,从未遇风即动。画如其人。弘仁的性格使他的绘画纯净、高洁、疏旷、清雅、峻逸、宁静、坚稳、深邃、幽僻,给人的突出感受,一是冷,二是静。他喜画梅,偶作人物,但主要是山水画。他的画存世不少,其构图多是奇纵稳定,空旷幽深,几乎所有的山石都是用大大小小近乎方形的几何体组成,往往在两三块简洁抽象的空白大石之间,夹杂若干碎石小树,形成疏密有致,繁简相宜的视觉郊果。有时于山崖侧畔倒悬一二老松,飞瀑旁边伸出一些虬枝,显示了一种古绝之美。弘仁对传统的尊崇相当虔诚,他从宋画入手,上追晋唐,尔后致力于元四家,其中对倪、黄尤为注重,最终专意于倪云林。“老干有秋,平岗不断,诵读之馀,我思倪瓒。”这是他的心声,也是他的践行。故宫博物院收藏弘仁的《墨笔山水》诸图,皆为枯涩淡墨之笔勾写,偶以浓实笔触强化却又随意散漫的画风,颇似云林,然而,其虚淡疏松的韵致和刚劲结实的感觉,又非倪所有。
此幅《秋亭观瀑》是弘仁35岁在俗时的作品,以冷静铸其魂魄,坚硬强其骨腱的风格,正是弘仁的典型面貌。那奇正雄强,瘦峭峻拔的点划中,似乎可以感受到搏动的情绪、压抑的力量,其格调有别于宋元诸家,亦不同于当时的画家。弘仁之所以被公论为不易习仿,不单由于冷峭静寂得超乎常态,还在于画家本人的性格难以相合。以石涛比之,仅就艺术功底论,石画也不及弘画深厚精微,石涛常常恃才信笔,横扫一气,弘仁则一笔不苟,不急不躁。中国传统绘画以雍穆宽宏、外柔内刚的静美为高深,动美则被视为浅躁,而石溪、八大、石涛多属动美,惟弘仁独臻静境,此中高下,庶几可知。
![[转载]清初四僧 <wbr>弘仁作品欣赏](http://image93.360doc.com/DownloadImg/2016/01/2309/64912964_10)
格庵山水合锦卷 手卷 水墨纸本 1651年作
1651年清顺治八年(辛卯),弘仁42岁,已在歙县。与人合作的《格庵山水合锦图》卷上题:“渐江学人为玉如先生。辛卯。”玉如即方式玉,字玉如,歙县岩镇人,能诗善画。
枯槎短荻图
此图所绘为弘仁的诗友香士的书斋。简陋的茅舍与阵设衬托出主人品格的高洁与孤傲,虚堂静敞,门外二树枯槎直指苍穹,一湾清浅的溪流江集成潭,环绕在高低错落的岩石间,水波不兴,犹如主人不逐名利的平淡心境。石边,水际短荻丛生,清润可爱,为这幽寂的贫士生活增添了几许生趣。前景池环石抱,池边岩石用棱角分明的直线、横线空勾,几无皴染,池水用大片的留白来表达,不擦一笔,塘侧,几丛芦花迎风而立,笔致柔婉。不远处野屋一椽,亦用直线勾划,线条规整、细劲,屋内空寂无人,两株古槎高耸屋前,枝疏叶落,给人以纯净,空漠之感。远处大片空白,不着一笔,似天、似水或水天一色,显得空明、悠远。整幅画墨色枯淡,用笔简疏,无大块点染,无跃动的笔触,一股洁净、冷寂、清逸之气从纸上溢出。
空山林静图 1656年作 幽壑鸣泉图 立轴纸本
![[转载]清初四僧 <wbr>弘仁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四僧 <wbr>弘仁作品欣赏](http://image93.360doc.com/DownloadImg/2016/01/2309/64912964_14)
雨余柳色图 纸本墨笔 1656年作 纵84.4厘米 横45.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化高远为平远、深远。江渚遥岑,水波不兴,山体坚凝,村舍掩映。山石结构严谨而用笔松灵,墨色滋润,呈现出一派春柳又绿江南岸的清新气息。自识“雨余復雨鹃声急,能不于斯感暮春。花事既零吟莫倦,松风还可慰宵晨。为闲止社兄写意于丰溪书舍,丙申三月渐江仁”。钤“弘仁”朱文圆印。另钤“润州戴植字培之鉴藏书画章”朱文印。丙申为顺治十三年,公元一六五六年,作者时年四十七岁。
![[转载]清初四僧 <wbr>弘仁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四僧 <wbr>弘仁作品欣赏](http://image93.360doc.com/DownloadImg/2016/01/2309/64912964_16)
桃源寻纵 立轴 纸本 1657年作
陶庵图 水墨纸本
此图是渐江为汪尧德作,以描写隐者的居室表现他的情趣,罗逸的题诗揭示了画的命意。画中以敞轩为中心,背倚层峦,前临小溪,板桥流水,高柳五株,一片离尘清幽之景。罗逸诗“柳仅五株非着意”,点出画中五柳暗将陶庵居士比作自号五柳居士的陶渊明,此图意在赞颂陶庵居士高隐之心。
山居图 设色纸本
![[转载]清初四僧 <wbr>弘仁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四僧 <wbr>弘仁作品欣赏](http://image93.360doc.com/DownloadImg/2016/01/2309/64912964_20)
松溪石壁图 1656年作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弘仁明亡后出家为僧,以画黄山著称,为新安画派奠基人。作品笔墨苍劲整洁,设色淡雅,多干笔焦墨,营造出清寂冷逸的山川画面,寓伟峻沉重于清淡简远之中,意趣高洁。画面右上作者自题“浙江学人寄伯行居士“。整体画面,格调高古清雅,有宋元之遗风浓重的残留在画面当中.加之渐江本身自有的人文修养及情怀.似整副山水有了非凡的境界,意境幽远.布局稳中求胜,险象环生,意味深长.的确是画论中所谓的:一副好画不光有笔墨.重要的是观画者能体会到:"可观,可游,可居."
![[转载]清初四僧 <wbr>弘仁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四僧 <wbr>弘仁作品欣赏](http://image93.360doc.com/DownloadImg/2016/01/2309/64912964_22)
断崖流水图 立轴 水墨纸本 1656年作 湖山平远图 立轴 水墨纸本 1659年作
丰溪秋色图 立轴 水墨纸本
此幅山水笔墨取法於倪、黄之间,而自具面目。山石尚简,用乾笔淡墨勾勒,线条爽利,转折处或圆转露棱角,少皴擦而有山石方硬的形体,局精密,结构严谨,而无板滞之感,得风神懒散、气韵荒寒奇致。
林樾寻梅图 设色纸本 1658年作
题识:惠应寺林樾荒古,游屐罕通。元美居士渊穆爱静,停装偃息其中,许子逢尧与俱焉。良友异乡昕夕相对,信足乐也。学人探梅南郊,移筇过访集言两日,颇洽清欢。隔畦普照,海化火逢老导。余至前又出近所作梅花诗歌咏其下,意兴酣适。俄而,夕阳在山,天风拂拂竹影琳宫荡为金碧。生平游事于此轶畅。别归涂此用赠元翁以志一时良遘。戊戌二月初旬,渐江学人弘仁。钤印:弘仁、渐江僧
此图写南京聚宝门(今中华门)外梅岗的惠应寺景色,款署“戊戌二月初旬”,戊戌为顺治十五年(1658),渐江年四十九岁。据《弘仁年表》记录,这一年春天,弘仁在南京宿惠应寺。画面构图巧妙,山水环抱,大出古人畦径。用笔简约,林木萧疏,屋宇清樾,人物传神,为渐江中晚年的佳作。与此类似的作品如:五十一岁时画的《黄山天都峰图》及《黄海松石图》、《陶庵图》等可以看出,这时他的艺术风格已十分成熟,笔墨简洁、清刚、纯净,主要用线条空勾,以大小几何体造形,极少皴擦,因而冰冷宁静的气氛特强。在艺术上已达到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高峰。
渐江的画代表了真正的山林之士和遗民画的最高水平,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誉,几乎没有第二人能和他并比。周亮工《读画录》:“收藏家以无渐江画为“恨事”,江南人家则以有无渐江画定雅俗”。渐江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清逸刚淳。“闲静简远”、“胸无纤尘”是古代画家最向往的境界,也是古人认为最美最高的风格。弘仁画最足当之。
![[转载]清初四僧 <wbr>弘仁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四僧 <wbr>弘仁作品欣赏](http://image93.360doc.com/DownloadImg/2016/01/2309/64912964_25)
竹石幽居图 纸本水墨 1659年作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竹石幽居图》画断崖脚下,孤室筑于巨石之上,疏竹依傍,泉溪回绕,青松与枯木皆挺拔而立,意境简淡清逸,远离尘埃。渐江山石画法出自“折带皴”但用笔更加灵活多变,略有生活气息,表现出自家的风格。
溪山寂静 水墨纸轴 1659年作
![[转载]清初四僧 <wbr>弘仁作品欣赏](http://image93.360doc.com/DownloadImg/2016/01/2309/64912964_27)
山水 镜心 水墨纸本
南华高致图 立轴
《南华高致图》为弘仁罕见的传世精品。是图长一百八十三厘米,宽六十八厘米,上题:地湿莎青雨後天,悠然高致在云边。主人心境多轩爽,更读蒙庄秋水篇。渐江学人。是图构图采用云林典型的二段式取景,近景数株苍松盘弩遒劲,高耸挺立,茅屋半掩,屋内隐士端坐静读,屋外园内二只仙鹤闲庭信步。远景小桥流水,崇石峻峭,树木苍郁。整幅作品洗练简逸,笔墨凝重,大师善用折带皴配以乾笔渴墨,师法自然,多清新之意,传山川之美。此作虽师法倪瓒,但又能“一极瘦削处见腴润,极细弱处见苍劲,虽淡无可淡,而饶有馀韵”。很少用粗笔浓墨,也少点染皴擦,不让作品中出现丝毫的粗犷霸悍、张扬外露的习气,全以精细的松灵之笔徐徐写出,於空灵中显充实,静谧中寓深秀,结构出一派纯净、幽旷而又峻逸隽永的意境,给人以品味无穷的审美感受。“闲静简远”、“高流静士”、“胸无纤尘”是古代画家最向往的境界,也是古人认为最美最高的风格。弘仁画最足当之。
![[转载]清初四僧 <wbr>弘仁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四僧 <wbr>弘仁作品欣赏](http://image93.360doc.com/DownloadImg/2016/01/2309/64912964_30)
林泉图 纸本设色 1659年作 纵89.4厘米横41.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弘仁的艺术造诣固然与他师法古人和得心造化分不开,但他能独得倪瓒和黄山骨质,导“黄山画派”之先河,标新帜于艺苑,究其因,是其思想品格和人生操守的写照。《林泉图》意境十分清幽,恍如世外桃园。江中巨礁上虬枝恣肆飘逸,迎风微荡;占据画面中心的是以简笔勾画的山石,同样用笔寥寥而意蕴跃然,是具有典型弘仁风格的山水佳作。
![[转载]清初四僧 <wbr>弘仁作品欣赏](http://image93.360doc.com/DownloadImg/2016/01/2309/64912964_33)
松壑清泉图 纸本墨笔 广东省博物馆藏
款识:渐江学人弘仁为惟敏先生写。钤印:弘仁(朱) 渐江僧(白)
弘仁是“新安画派”的奠基人。他和查士标、孙逸、汪立瑞等四人被称为清初“新安四大家”,也称“海阳四大家”。弘仁出身贫寒人家,性格孤僻,他是明末秀才,明亡后,他希望能抵抗清朝,于是离开安徽歙县,去了福建,后来在武夷山出家为僧。
弘仁很推崇元朝画家倪瓒的作品,因此他的作品也相当简洁,笔墨苍劲整洁,善用折带皴和干笔渴墨。但相比倪瓒,他的画没有那么荒凉,多一些清新的感觉。这幅《松壑清泉图》用干笔淡墨勾勒,线条简练,转折处有棱角,岩石中的松树疏朗清丽,大山斜立,山转水流,画面相当生动,富有自然意趣。
![[转载]清初四僧 <wbr>弘仁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四僧 <wbr>弘仁作品欣赏](http://image93.360doc.com/DownloadImg/2016/01/2309/64912964_36)
松石居图 水墨纸本 1658年作 深山幽居图 立轴
天都峰图 纸本设色 1660年作 纵307.5厘米横99.6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有人曾称:“石涛得黄山之灵,梅清得黄山之影,渐江得黄山之质。”得黄山之质,也就是得黄山之骨,而这质骨,也正是渐江和尚不肯随世俯仰,视腴媚如仇,惜名节于慎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禀赋刚正,志操清亮这一人品的写照和表征。千古文章根肺腑,画道亦然。此画近景二古松虬曲扭结,中景陡峭直插云天,笔法松秀,山石棱角方硬,行笔极清劲,笔笔清晰可见。山迎阳一面浓墨勾皴,不加罩染,稍后染以淡墨,托出了主峰的体积感。
幽涧疏林图 立轴 1663年作 枯木竹石图 立轴
枯木竹石图轴 纸本水墨 1660年作 浙江省博物馆藏
渴笔淡墨写寒柯片石,几丛小竹点缀其间,格调冷峭秀逸。题款耐人寻味,“古木鸣寒鸟,深山闻夜猿,唐句也”。这是作者借诗抒怀,以画寄情,追求一种空远寥廓的岑寂意境。自署“庚子腊月灯下重题于澄观轩中,弘仁”。澄观轩在安徽歙县五明寺内。庚子为清顺治十七年。
![[转载]清初四僧 <wbr>弘仁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四僧 <wbr>弘仁作品欣赏](http://image93.360doc.com/DownloadImg/2016/01/2309/64912964_41)
莲花峰图 水墨纸本
题识:余登莲华绝顶,延瞩移时,见东南■云■□,俄顷油油焉。排空西向,势若谢玄战淝水,锐气骁腾,有不能已者,乃急■下及降白云梯,回望群峰,皆弥漫无状矣。于是纵步狮子林,得草瓢而息,户外狂霜肆一龛,历历如坐天风海涛中,不复知在千岩万壑间也。维时群奇俱秘,寝食无端,探囊中得周生居士委卷,泚墨驱毫,片晷而竟,汪子叔向适以诗成,爰属书之,藉是以概予两人游中,一段佳事也。浙江学人弘仁识。钤印:弘仁
![[转载]清初四僧 <wbr>弘仁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四僧 <wbr>弘仁作品欣赏](http://image93.360doc.com/DownloadImg/2016/01/2309/64912964_42)
隔江山色 手卷 水墨纸本 1661年作
题识:辛丑十一月度腊丰溪之仁义禅院,落落寡营,颇自□适,日曳杖桥头,看对岸山色,意有所会,归院研冰,始融率尔涂此,殊觉撩草。渐江弘仁。钤印:弘仁、渐江僧
绝涧寒窠图 纸本设色 纵116.6厘米横51.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在四僧画家中,弘仁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清逸刚淳。观弘仁的《绝涧寒窠图》,会有“千钧屈腕力,百尺鼓龙须”的气魄和功力。但画面中的千钧之力又不是一泄无余,而是徐徐使出,如盘弩曲铁,控制得恰到好处,行于当行,止于当止,并做到不可增一,不可减一。山石树木的行貌、体量和神髓就是靠这精钢一般的线条结构出来的,显得简劲俊秀。
秋崖长松图 立轴 水墨纸本 (224万元,2010年5月中国嘉德)
题识:苟有梅方成野趣,不多松亦作江声。为弘度尊宿拟秋崖句。渐江学人仁。 钤印:弘仁、渐江僧
明清之际,文人画家多崇尚倪云林,然每每为其造境,及笔墨所囿,唯僧渐江在得其清逸之外,复以削利劲健之笔,险峻雄奇之境别开生面而成一代大家。此图为汪洪度而作,画山野一角,而松高石伟,坡陀幽深,杂以茂竹瘦梅,在伟岸奇削之中,有一种清刚之气跃出画面,山石略染淡墨,滋润通透而不失浑厚,虽瘦损却不失为佳作。受画人“弘度”,即晚明安徽歙县汪泓,字弘度,以字行。
策杖图 水墨纸本 1660年作 仿倪山水图 纸本墨笔 1658年
仿倪山水图 纸本墨笔 1661年 故宫博物院藏
款识:辛丑九月,雄右属为且先居士。弘仁。钤印:渐江(白)
题跋:枫香吹遍荻花天,何事明湖不着船。欲抛渔竿乘月去,笛声吹彻万山烟。广乘樵。
疏柯坡石图 立轴 水墨纸本 1661年作
款识:辛丑蒲月,写于西溪萧寺,渐江学人。钤印:渐江,渐江僧
题跋:静士渊妙,孤奇朗拔。食谢腥膻,衣只袍葛。采云体轻,涉险神豁。自挈画囊,轻赍茶钵。当其意至,解衣皴抹。半石疏柯,着手都活。俯视宋英,兼师元达。俗客贿求,有蹙其頞。时以惠贫,天浆醒渴。作颂书颠,用防豪夺。辛丑,访渐师于五明寺,出此志别,赞以记之。汤燕生。
渐江的山水画作品,师法于倪瓒的画风,以折带皴为主。他的山水画笔墨精谨,格局简约,画面透气明快,显示了他对自然的高度认识和高度的概括,是高于生活的典型范本。其墨气虽然单纯,而不空虚,以线造景,这种格调体现了文人画“性本爱丘山”的精神所在。瘦削处见腴润,极细弱处见苍劲,虽淡无淡,而饶有余韵。他认为凡画山水,“简淡极难事,简非不用笔,淡非不用墨,写意境幽深,气象万千的胸中丘壑,最主要得山水性情”。渐江对于元四家的画家力学苦练,尤其出于倪云林的技法,逸笔淡淡,深厚而有气韵,笔墨精练,一丘一壑确有千岩万壑之感。从他的作品中可以体会到他对人生的感悟,脱离繁杂与超凡的境界是中国古代文人思想品格的表现。作品静谧于寓深秀,绘人以品味无穷的审美感受。
“开门见山”,画卷构图奇岖稳定,山石取势峻峭方硬,林木造型盘弩犹劲,构画面应用中国画的“三远”画理,视觉效果具有强烈的艺术张力,用墨清而不浮,淡而不虚;秀逸,崎岖,幽淡,安闲之气溢于画面,出一派纯净,幽旷而又隽永的意境。
幽亭秀木图 设色绢轴 1661年作 山水 立轴 设色纸本 1652年作
![[转载]清初四僧 <wbr>弘仁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四僧 <wbr>弘仁作品欣赏](http://image93.360doc.com/DownloadImg/2016/01/2309/64912964_51)
幽亭秀木图 纸本水墨 1661年作 故宫博物院藏
款识:辛丑结夏澄观轩为作幽亭秀木图,奉岳生大居士教。渐江学人弘仁。钤印:弘仁、渐江。
“辛丑”为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受赠者名罗衮期,字岳生,安徽歙县呈坎人,是一位信奉佛教的儒生。图上有罗衮期小跋:“启悟师久慕渐江笔意,属予代索,遂以寄予者转赠之。”又有弘仁侄江注题诗“吾师漫写倪迂意,古木孤亭水石幽。优钵昙花题品在,禅门珍秘抗王侯。为启公题家师笔”。
作为明遗民画家,弘仁他眷怀故国,作诗曰:“偶将笔墨落人间,绮丽楼台乱后删。花草吴宫皆不问,独余残渖写钟山。”钟山是明太祖先元璋的陵墓所在地,此诗悲凉沉郁,感怀至深,表达了弘仁不忘故国的坚贞气节,正是这种情怀,使他的绘画倾向于倪瓒的风格,倪画中荒寒萧瑟的意境引起了他心灵的共鸣。此图是弘仁晚年居住在歙县五明寺时所作。画风为倪瓒的变格,作平远布局,近处坡岸茅亭,亭前后有松杉杂木高耸,略去浅水遥岑,使前景成为独立的主体,加强了山石结构的表现,产生较为平和的亲切感。画上坡石用笔为倪瓒独特的折带皴,若淡若疏,骨力内蕴。树木的勾勒点染也出之以简疏的笔法,中锋下笔,复笔皴擦,看似简淡,实含腴润。正如杨翰《归石轩画谈》评述的“于极瘦削处见腴润,极细弱处见苍劲,虽淡无可淡,而饶有余韵。”弘仁仿倪,绝不是以追求倪瓒的画法为目的,他广泛吸收前人的成果,取其意,而不在笔墨迹象间,师法倪瓒、黄公望,同时以自然为师,抒己胸臆,从而形成了其山水画的基本面貌。
![[转载]清初四僧 <wbr>弘仁作品欣赏](http://image93.360doc.com/DownloadImg/2016/01/2309/64912964_52)
清幽图 手卷 水墨纸本 1661年作 (805万元,2011年7月南京经典)
款识:辛丑八月渐江弘仁。为岳生居士作,渐江学人弘仁写。钤印 弘仁(朱) 渐江(朱白相间)何处有我(白)
引首:清幽图。光绪十八年正月郎园叶德辉题。 钤印 叶德辉(朱) 奂彬(朱)
拖尾:弘仁此山水卷笔法枯瘦简洁,意境极为清幽,山石皴擦并用,刚柔相济,奇峭之笔显现其间,画中景致高低晕澹自然和谐,树叶勾点横斜曲直,序列谨严,颇具倪瓒笔法,其结构繁密,气势雄伟,又出于倪法之外。光绪六年仲秋师鄦江标敬识。钤印:江标之印(白)
道人与沧州杳,放棹清溪水自流,我亦收编归虚隐,碧山烟月五湖秋。观弘仁《溪山清幽图卷》,壬辰正月郎园叶德辉题。钤印:叶德辉(朱白相间)
零落苕花春雨多,旧溪何处问沤波。披图不画怀贤意,谁为青山葺薜萝。嵒空谷回野云深,路绕溪桥岸远林。何处幽人专一壑,数间茅屋对山阴。辛丑七月既望葱石刘世珩。钤印:刘世珩(白)镏五(白)葱石(朱)
罗衮期,字岳生,安徽歙县呈坎人,是一位信奉佛教的儒生。本幅为弘仁赠送罗氏之物。画风为倪瓒的变格,作平远布局,近处坡岸茅亭,亭前后有松杉杂木高耸,略去浅水遥岑,使前景成为独立的主体,加强了山石结构的表现,产生较为平和的亲切感。画上坡石用笔为倪瓒独特的折带皴,若淡若疏,骨力内蕴。树木的勾勒点染也出之以简疏的笔法,中锋下笔,复笔皴擦,看似简淡,实含腴润。
故宫博物院藏有《幽亭秀木图》画轴,图中弘仁题:“辛丑结夏澄观轩为作幽亭秀木图,奉岳生大居士教。渐江学人弘仁。”为同时期画作,时弘仁仍居于歙县五明寺,故宫所藏画作为“辛丑结夏”所作,“结夏”为佛教用语,即佛教僧尼自农历四月十五日起静居寺院九十日,不出门行动,谓之“结夏”,又称“结制”。而本幅《溪山清幽图》卷,案题识为“辛丑八月”所作,两作相差时间不过数月,从画面笔墨风格及落款方式上看均无较大差异。
![[转载]清初四僧 <wbr>弘仁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四僧 <wbr>弘仁作品欣赏](http://image93.360doc.com/DownloadImg/2016/01/2309/64912964_53)
晓江风便图 卷 纸本设色 1661年作 纵28.5、横43厘米安徽省博物馆藏
此图描绘新安至扬州水路沿途的冬日风光。前段写练江沿岸霞山、将军诸山旷远荒寒的景象,后段写新安江对岸晓雾迷蒙,江舟乘风飞驰,点出[晓江风便]题意。结构简练,墨色明洁,笔法坚凝无燥气,营造出寂静的气氛。自识[辛丑十一月,伯炎居士将俶广陵之装,学人写晓江风便图因送,揆有数月之间,蹊桃初绽,瞻望旋旌。弘仁。钤[弘仁]朱文、[渐江]白文印。另有吴不炎、程守、许楚、石涛跋各一纸。按辛丑为顺治十八年,公元一六六一年,作者时年五十二岁。
山水 设色纸本 寒林图 立轴
西岩松雪图 纸本设色 1661年作 纵192.2厘米横104.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从表面看,四位画僧中,弘仁要算是一个出家后与尘世脱离得最彻底的,他涵养深厚,出家后,每日挂瓢拽杖,芒鞋羁旅,或长日静坐空潭,或月夜孤啸危岫,俨然一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西岩松雪图》画大山兀立,山石如刀削般险峻而清朗,岩石上的偃松则冷竣静寂,整幅作品,布局精密,结构严谨,而无板滞之感,得风神懒散、气韵荒寒的奇致。山石尚简,用干笔淡墨勾勒,线条爽利,转折处或圆转或露棱角,少皴擦而有山石方硬的形体。弘仁的山水画最初学习宋人,后来师法倪瓒和董其昌,在这件作品中看到倪、董二家风格踪迹的同时,更多的是看到作者的自家面貌。图上题款为:“西岩松雪,辛丑春为象也居土图,弘仁”。可见作品创作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是他艺术上的成熟时期。
![[转载]清初四僧 <wbr>弘仁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四僧 <wbr>弘仁作品欣赏](http://image93.360doc.com/DownloadImg/2016/01/2309/64912964_59)
![[转载]清初四僧 <wbr>弘仁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四僧 <wbr>弘仁作品欣赏](http://image93.360doc.com/DownloadImg/2016/01/2309/64912964_62)
![[转载]清初四僧 <wbr>弘仁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四僧 <wbr>弘仁作品欣赏](http://image93.360doc.com/DownloadImg/2016/01/2309/64912964_65)
![[转载]清初四僧 <wbr>弘仁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四僧 <wbr>弘仁作品欣赏](http://image93.360doc.com/DownloadImg/2016/01/2309/64912964_67)
山水册 纸本墨笔 1662年作 广东省博物馆藏
始信峰图 纸本设色 1663年作 纵124厘米横84厘米 广州美术馆藏
是图作于渐江逝世前一年(1663年),描写黄山始信峰景色,与《黄海松石图》、《西岩松雪图》、《莲花峰图》一样,同为渐江晚年的代表作。右下部以简洁的线条,勾出大片空白,略作皴点,作坡石状,显得纯净空灵,起到了奠定基础的重要作用。接着,一块巨岩从右下角直插画面中部;岩下一溪,岩上一径;溪径旁数株古松,点缀其间。画的左部,坡石之上,乃一片石林,参差嵯峨,如凿如削;岩石缝中,奇松或点或片,隐现其中。右部巨岩之上为一平坡,坡上丛树茅庐,庐内空无一人。茅庐之上,直插云霄者,即为始信峰。峰上曲径盘绕,峰下千仞壁立。左上部有渐江自书款,右部有王艮题识。
该画结构错综复杂,有别于渐江一般作品,与倪云林的“散淡萧疏”更有天壤之别。由于疏密有致、气韵生动,故而并不迫塞,反使人感到丝丝入扣,引人入胜;恬淡静穆,厚重而不失空灵。线条细润圆劲,寓方于圆,转折处蓄势待发;浓淡干湿,徐疾畅涩,随形而异,随意而施;真可谓“行于当行而不可不行,止于当止而不可不止”。奇松姿态清苍,虬枝疏针;俯仰侧偃,如飞如行。山道迂回隐显,小溪清澈有声。设色淡雅,若有若无之间而清韵自在。整幅作品气象冷峻,傲骨铮铮。
松壑溪泉图 立轴 水墨绫本
深山读书图 立轴纸本 石梁仙居图 水墨纸本
溪山读书图 立轴纸本
溪山春霁 立轴 设色纸本 (672万元,2007年11月中国嘉德)
题识:溪山春霁。为治先居士写于丰干书舍。渐江。钤印:渐江
边跋:渐师画笔实黄多于倪。观此《溪山春霁》,竟全师一峰道人《富春大岭》也。今人但刻意以云林求之,剑去远矣。承显道兄雅好明季诸逸民书画,尤崇渐师,请归供养,为题数语,即求印正。丙戌(1946年)夏日,大千弟张爰,沱水村居。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题签:渐江上人溪山春霁图真迹。邦达署。钤印:邦达审定
明清易代之时,为反清复明,渐江曾辗转于福建群山之间,是个刚硬的汉子。终因复国无望投身空门,成了众人仰慕的高僧。礼佛之外又潜心于画,倔强的个性与黄山逋削的山骨相映发,淘洗出峭拔冷峻的笔墨。但岑寂之中,每每露出祥和淹润的气息,隐约可见他对世态人情的关注。《溪山春霁》写的正是高寒过后,暖风乍起,山灵复苏的景象,简约粹厉而和气熏人。对江南景物的赞叹之中,溢出了他入世的菩萨心肠。就象画中的一泓春水,悄无声息地洗涤着一代代读画人的身心。画上渐江说的“丰干”,指的是歙县丰溪之滨,渐师晚年经常逗留的地方,那里有很多敬仰关心着他的朋友,故他有诗说道:“几年未遂山居策,瓶笠还如水上萍。独是丰溪可瞻恋,呵冰貌影墨零星。”“治先”应是他丰溪朋友中的一个,他另有一幅《群木一峰图》墨画赠这位居士,原为李初黎所藏,今不知所至,和大千旧藏的这幅都是真迹,且风格亦近,亦倪(云林)亦黄(大痴),非倪非黄,全是他自家本色,应为同一时期作品。
秋居图 立轴 设色纸本
夏山清寂图 立轴
长松羽士图 纸本墨笔 贵州省博物馆藏
《清释弘仁长松羽士图轴》是一件流传至今不可多见的弘仁人物画。因图画上方清初画家查士标所题跋语中有“此图作长松羽士”之句,故取画名曰《长松羽士图》。
画中一道士模样的人物端坐于坡石上,面容清瘦,美髯飘然,似闭目养神,身后一株鳞干参天的古松,虬枝低昂,其旁伴生梅树,挺拔向上,青竹数竿,亭亭而立。人物脚下的坡石,少皴而多擦染。作者在画中,对于石块的处理,颇似所见到的最具其典型面貌的山水画中的山石,由大大小小的方形几何体组成。作者往往于两块简单抽象的空白大石(几何体)当中画一些碎石与小草。在笔墨的处理上,石块用线空勾,没有大片的墨,没有粗倔跃动的线条,除了坡脚及夹石外,几乎没有繁复的皴笔和过多的点染。主要是用折带皴及干笔渴墨,如此为之,画面给人的感受,洗练而简逸,而笔墨则让人感觉苍劲整洁。在弘仁的山水画中,松树是他比较喜欢表现的题材,而这幅人物图中松树的表现手法,与他的山水画,如《黄山天都峰》、《黄山松石》中的松树画法是一致的,无异是将他的山水画中的这个组成分子,直接地移到人物画里来。更进一步地说,这幅《长松羽士图》,除了道士模样的人物这一被描绘的主体外,其它陪衬之物,均是从弘仁那种典型风格的山水画中移进来的。
画中人物采取白描法,线条用铁线描。画人物对于作为山水画家的弘仁来说,毕竟是偶尔为之,终非“强项”,在这幅画中,或许是因为对人物造型不够娴熟,行笔时似乎有些拘谨,没有那么挥写自如是自然而然的事,衣纹皱折的用笔小心迟滞,使线条显得“弱”而单调,比起作者所画的松石,自然就没有那么得心应手,运笔自如。作者在画中以松、竹、梅,这岁寒三友作为人物的陪衬,使画中人更显得肃穆,高洁,超凡脱俗,再点缀灵芝这样的仙药灵草,那画中的人物就让观赏者产生了道法至深,似人亦仙的感觉,意境伟峻秀逸。如此地构思和创作这张画,特别是画中以梅作陪衬,比较符合弘仁的志趣。弘仁一生喜爱梅花,他在临终前一段时间里已回归故里,居西郊披云峰下的五明寺,后卒于此处,因生前爱梅,死后友人在其墓地植梅数百株,称他为“梅花老衲”。他也善画梅花,得梅花的疏枝淡蕊,冷艳幽香之致。
此图无款,仅见画幅右侧有白文方印“渐江僧”,画上方诗堂查士标的跋语云:“渐江上人画名重一时,于丘壑竹树无不尽善,独人物不多见,此图作长松羽士,神韵悠闲,笔致皎洁,深得李伯时遗意,往曾为余作《系舟图》,一人危坐蓬底,意度潇洒,正与此同。余野人也,固宜赠以野人面目。□□先生深于道者,乃无意而得此蓬瀛之客,岂天之所以赠金门曼倩,柱下老聃乎!辛未夏日查士标题。”跋前用朱文印“后乙卯人”,后钤白文“士标私印”,朱文“查二瞻”。查士标生于一六一五年,卒于一六九八年,“辛未年”即一六九一年,时年七十七岁,此跋应题于这一年,距弘仁卒年,已有二十八年了。
山水冊 纸本水墨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转载]清初四僧 <wbr>弘仁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四僧 <wbr>弘仁作品欣赏](http://image93.360doc.com/DownloadImg/2016/01/2309/64912964_80)
山水冊 纸本水墨 天津市博物馆藏
临水双松图 纸本设色 纵25.2厘米横25.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弘仁山水画笔墨精谨,格局简约,虽师法倪瓒,但又能“于极瘦削处见腴润,极细处见苍劲,虽淡无可淡,而饶有余韵”。此幅《临水双松图》中,弘仁极少用粗笔浓墨,也少点染皴擦,不让作品中出现丝毫的粗犷霸悍,张扬外露的习气,全以精细的松灵之笔徐徐写出,于空灵中显充实,静谧于寓深秀,结构出一派纯净、幽旷而又俊逸的意境,给人以品位无穷的审美感受。
![[转载]清初四僧 <wbr>弘仁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四僧 <wbr>弘仁作品欣赏](http://image93.360doc.com/DownloadImg/2016/01/2309/64912964_82)
溪山深逸 手卷 水墨纸本 (560万元,2010年11月中国嘉德)
题识:渐江。钤印:弘仁、一片冰心
后纸:渐江上人画为吾乡四家之一,而论者颇多微词。然其画法实出于文征仲细秀一宗。衡山暮年得追踪松雪,气韵灵和;上人则独坐空山,仍其故步,然亦何憾于寿承、伯仁辈耶?质诸龄孙,当不谓吾为乡人左袒也。乙卯(1939年)春初,通陈人徐衡书。钤印:徐氏圣秋、徐衡
渐师于明为名诸生,以孝闻,与江天一氏同族。申酉后走闽海,谋光复不成,遁迹缁流。平生操行卓然不朽,就其画论,深得唐宋之缜密而出以元人荒率,仅以停云拟之,余犹嫌其未至。第真本世殊罕遇,所见皆其徒于师出世后仿作,以供世求者也。余夙有题师《晓江风便图》,诗曰:劫后功名付画禅,倪黄法乳一镫传。世人欲学皆凡骨,绝后空前五百年。录质龄兄并语圣老,或疑余左袒乡人,视渠更甚耶?旧游。钤印:旧游、自成一家、艺乃父徐衡书
引首:溪山深逸。北徐衡为龄孙题渐江上人画卷。 钤印:徐衡、圣秋
渐江和尚画笔师法云林,又得徽州山水特别是黄山松壑云泉的蒙养,加之性格刚硬,所以其画并不为云林所囿。磊磊落落,逋峭冷隽,笔底山川,或幽深邃密,或峻拔嵯峨,气象高华而趣味淡宕,人品画品皆为时称道,是新安派中首屈一指的领军人物。此卷从起首到峭壁孤松为渐江亲笔,平淡悠远岩壑奇秀,用笔瘦硬,皴染枯淡而墨韵清润。松岗左方的沿江景物,疑为后人所补,用笔稍秃,结构较松,趣味略异。然渐师画传世不多,长卷尤少之又少,又经王南屏等名家收藏,更称难得。
![[转载]清初四僧 <wbr>弘仁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四僧 <wbr>弘仁作品欣赏](http://image93.360doc.com/DownloadImg/2016/01/2309/64912964_83)
松梅图卷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转载]清初四僧 <wbr>弘仁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四僧 <wbr>弘仁作品欣赏](http://image93.360doc.com/DownloadImg/2016/01/2309/64912964_84)
仿倪云林山水 手卷 纸本水墨
款识:七月十日写图并为长歌赠古民先生、瓒。印鉴:弘、仁
弘仁从宋代绘画中得到重视观察自然,重视法度规矩的传统;同时吸取元人重视神韵逸趣的精神,使其用笔用墨清淡虚灵,蕴藉而富于变化,从而形成自己清劲、简瘦、纯净、高洁、空旷的艺术风格。清人杨翰在《归石轩谈画》中评弘仁的画说:于极瘦削处见腴润,极细弱处见苍劲,虽淡无可淡,而饶有余韵。可谓知言!这件手卷就是弘仁典型风格的体现,卷首有陈鸿寿题端“溪山淡宕”,画面近景为几树枯槎立于水滨,中景为几间村舍横斜错落,小桥流水,一座茅亭,远景为一带丘山绵亘开去,境界开阔,就像一支冷逸淡雅的田园诗。表现手段得倪云林的简淡,疏放秀逸,但是比倪画更简括生秀,用笔也更见刚直。小楷长款亦端严瘦硬,意在欧阳率更与柳诚恳之间,与画面颇为协调。
山水 四条屏 水墨绫本
柯亭清江 镜片 水墨纸本
秋山图 立轴 绢本 1658年作
秋江幽居 设色纸本
丹林窠石图 立轴纸本
柳岸春居图 纸本设色 纵16.8厘米横51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作为新安画派的开路人,其画山水,层崖陡壑,伟俊沉厚,皴法喜用折带皴,转折方硬,笔路清晰,干淡笔折带皴,画面简净峻峭。《柳岸春居图》是弘仁的一幅扇面画。画面尺幅虽小,但极尽丘壑之深远。扇面的右边高岗上悠然矗立一亭子,边上一丛清竹飘逸而俊雅。随着山势的逐渐降低,豁然于观者眼前的是一曲铁盘弩的虬松,其随意清雅的风姿是画中的点睛之笔。画面右侧则用淡泊之笔勾勒出一片山石,更突出了画面的深远和宽广。
![[转载]清初四僧 <wbr>弘仁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四僧 <wbr>弘仁作品欣赏](http://image93.360doc.com/DownloadImg/2016/01/2309/64912964_93)
![[转载]清初四僧 <wbr>弘仁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四僧 <wbr>弘仁作品欣赏](http://image93.360doc.com/DownloadImg/2016/01/2309/64912964_94)
芝易东湖图卷 纸本 29.7×419.1厘米 波士顿美术馆藏

江山无尽图卷 纸本水墨 淡设色 1661年作 纵28.5厘米横292.8厘米 日本泉屋博古馆藏
![[转载]清初四僧 <wbr>弘仁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四僧 <wbr>弘仁作品欣赏](http://image93.360doc.com/DownloadImg/2016/01/2309/64912964_99)
疏泉洗研图卷 纸本设色 1663年作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结构严密,笔法老练娴熟,画面清逸怡静。以山居屋宇二幢为中心,树木参差,修竹丛生,疏柳一株,迎风摇曳。围墙内的正屋,是幽静简朴的书斋。围墙外小屋内一垂须老人,倚窗眺望。屋宇周围丘壑绵密,山顶松树挺拔,茅亭半现,泉水自东向西湍流,潺潺有声。屋外一冠书生,移步于山涧流泉,一童子捧砚紧随,生动地表现了疏泉洗砚之情景,极富生活气息。
山水图卷 纸本设色 辽宁博物馆藏
梅花图 立轴 纸本 1657年作 (649.6万元,2010年12月北京匡时)
款识:吹灯转觉纸窗明,一树空蒙夜雪晴。尝拟抛书闲半月,不妨闭户坐三更。冬春之际复何事,耕凿以先无此情。幸未成蹊生处远,板桥冻滑碍人行。丁酉春,坐桃源草堂戏为修己居士写意,并书徐巢友梅诗。渐江学人弘仁。钤印:渐江。
此幅墨梅图虽简率,但见功力,有代表性。为清顺治十四年(丁酉),即1657年春做,时年48岁。此画给人以清新的感受。弘仁最爱画松树、梅花。他曾自号“梅花古衲”,并遗命友人于其墓侧多种梅。弘仁一生钟情松梅。其松,落笔凝重,气势磅礴;画梅,枝如屈铁,暗香流动。松与梅冲寒傲雪,高标独立的精神正是弘仁人格的自我写照。同时弘仁性格沉静坚忍,当民族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明亡后遁迹名山,诗画寄兴,眷怀故国,有许多题画唱和诗坦露他这方面的思想。
梅花图 墨笔纸本
弘仁(1610—1663),俗姓江,名韬,字六奇,后改名舫,字鸥盟。新安(今安徽歙县)人,明末诸生。明亡后清兵进逼徽州时,曾参加反清复明斗争,后于武夷山落发为僧,法名弘仁,字无智,号渐江,又号梅花古衲。数年后重返故里,一心研习画学。此画仅绘梅花一枝,梅花几朵,老枝虬曲,却丝毫不影响其表现力。
高桐幽筱图 纸本墨笔 安徽省博物馆藏
此画以文石、翠竹、秋桐为题,画面朴素、简洁,用笔持重稳定,充分体现了弘仁擅用侧锋、枯笔的特点。寥寥数笔,略略点染,便将山石之坚硬冷峭,翠竹之疏密清韵以及秋桐的清幽之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格调超凡脱俗。
弘仁(1610-1664)本姓江,名韬,字六奇,安徽歙县人。明末清初的著名画僧。出家后,法名弘仁,字无智,号渐江。他兼工诗书,爱写梅竹,但一生主要以山水名重于时,属“黄山派”,又是“新安画派”的领袖。弘仁的个人思想与政局变迁关系密切,因而在诗画中常有流露。出家为僧后,云游四方,十余年中足迹遍大江南北。其艺术的可贵处在于:既尊传统,又主创新,所谓师法自然,独辟蹊径,是他艺术思想的核心。曾有诗云:“敢言天地是吾师,万壑千崖独杖藜;梦想富春居士好,并无一段入藩篱。”说明他不甘囿于先入藩篱,勇于常变。此种艺术境界,除石涛外,在古人中也不算多。故后世有独创性的艺术家对都倍为尊重。

峭壁竹梅 立轴 水墨纸本

西园坐雨图 1659年作 (5347.5万元,2014年嘉德春拍)
题识:鸟语绵蛮春雨稠,缤纷花片压池沤。双眸曾未临沧海,为假崇峰当蜃楼。己亥三月,西园坐雨画。弘忍。钤印:弘仁(朱)、渐江(半朱半白)

雁荡看山图 手卷 水墨纸本 1640年作
款识:庚辰中秋,予从雁宕归黄山,晤壁人于云舫为写此卷,渐江。钤印:弘仁(朱)、渐江(白)、四美(朱)
跋文:①渐江休宁人,本姓江名韬,字六奇,前明诸生,甲申后为僧。尝居斋云,工诗文山水。师倪云林,新安画家多宗清閟法者,盖渐师道先路也。没后友人于其墓种梅数百本,因称为梅花古衲云。右抄国朝画徽录。钤印:香光后人(朱)、金(朱)
②渐江生遭国变,愧食周栗出家为僧。其志既无所求,古故其画间冷萧,散有绝尘致烟火中,人梦相不及德,以笔墨计较工拙,非善读渐江画者。癸亥花朝。濑甲。钤印:长尾甲印(白)

秋亭观瀑 立轴 水墨绢本 1644年作 (616万元,2007年8月中贸圣佳)
款识:△甲申年暮春,江韬写。△壬辰嘉平月,余与程守兄相唔于湖系,感慨万千,遂题早年旧作赠予为念。渐江弘仁。钤印:六奇(朱文)、渐江僧(白文)
题跋:渐江和尚初名韬,江其姓,字六奇,生明清之间,明亡披缁为僧。此图犹在俗也,计年只三十五岁,以实笔勾皴,而有虚劲虚实相生,别有意趣,难矣。二零零二年一月观于京华客次,东海徐邦达,时年九十一岁识。钤印:蠖叟(朱文)、李庵(朱文)、徐邦达印(白文)

格庵山水合锦卷 手卷 水墨纸本 1651年作

绝涧寒窠图 纸本设色 纵116.6厘米横51.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枯木竹石图轴 纸本水墨 1660年作 浙江省博物馆藏

雨余柳色图 纸本墨笔 1656年作 纵84.4厘米 横45.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溪山春霁 立轴 设色纸本 (672万元,2007年11月中国嘉德)

梅花图 立轴 纸本 1657年作 (649.6万元,2010年12月北京匡时)

柯亭清江 镜片 水墨纸本

柳岸春居图 纸本设色 纵16.8厘米横51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溪山寂静 水墨纸轴 1659年作

莲花峰图 水墨纸本

山水 四条屏 水墨绫本
弘仁的山水画作品,师法于倪瓒的画风,以折带皴为主。他的山水画笔墨精谨,格局简约,画面透气明快,显示了他对自然的高度认识和高度的概括,是高于生活的典型范本。其墨气虽然单纯,而不空虚,以线造景,这种格调体现了文人画“性本爱丘山”的精神所在。瘦削处见腴润,极细弱处见苍劲,虽淡无淡,而饶有余韵。他认为凡画山水,“简淡极难事,简非不用笔,淡非不用墨,写意境幽深,气象万千的胸中丘壑,最主要得山水性情”。渐江对于元四家的画家力学苦练,尤其出于倪云林的技法,逸笔淡淡,深厚而有气韵,笔墨精练,一丘一壑确有千岩万壑之感。从他的作品中可以体会到他对人生的感悟,脱离繁杂与超凡的境界是中国古代文人思想品格的表现。作品静谧于寓深秀,绘人以品味无穷的审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