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宝民/文 抄书行为,在当下这样一个出版业极其繁荣的时代,是难以想象的。但在笔者的阅读经历中,却曾经有过三次抄书的经历,现在回想起来,是极其难忘的阅读记忆。 第一次抄书发生在少年时代,应该是在小学三年级吧,那个年代,出版业不发达,加之我生活在一个大山深处的小山村里,所以看书极不方便,许多想看的书根本找不到,全村几十户人家,总共也没有几本书,因此,能得到一本书,对我来说比过年还要开心。有一天,小伙伴二头跟我说,他舅舅从邻村来他们家帮着做木匠活,带了一本《白话聊斋》,我一听就高兴了,赶忙央求二头把那本书拿给我看,二头便回家拿给了我,但说明只能看五天,因为五天后他舅舅就要回家去了。我便连忙抓紧时间读这本书,其实书已经不全了,是只剩了一百零几页的残本,可我还是看得津津有味,我用了两天的时间就把这本书看完了,但仍有些意犹未尽,于是便想:如果这本书是自己的,什么时候再想看的时候拿出来就能看,那多好啊!可是,这本书不是我的,很快就得还给人家……就在那一刻,我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不把这本书抄下来呢?决定了之后,我立即开始行动,拿出了笔和一个小笔记本,从第一页开始抄,我记得第一个故事叫《巩仙》,我计算了一下时间,从抄第一个字开始,到故事的结束,我一共用了四十多分钟,看到这个完整的故事呈现在我面前,我开心极了,并且信心大增,抓紧一切时间抄这本书,即使是上课的时候,也偷偷地抄,回家后,吃完了饭、做完了家务活,就立即埋头抄写,几天以后,我终于抄完了这本残缺不全的《白话聊斋》!我把它排上了页码,订了上了封底和封面,在封面上写上了书名,还煞有介事地画上了一个恶鬼图片。这本手抄的聊斋,我重读了好几遍,直到上初中时,我在书店买到了全套六卷本的《白话聊斋》后,才没有再读它,但我一直把它珍藏了很久。 我的第二次抄书经历,发生在大学一年级,抄的是《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需要说明的是,我这次抄书,和第一次抄书的目的是不同的,因为那时我已经考入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的一所大学,在那个环境中,拥有一本自己的《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已经不是难事了,而我之所以还要抄写这本书,完全是为了学习唐诗和宋词。从少年时代起,就对唐诗和宋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入大学后,这种兴趣有增无减,很快就从书店买到了崭新的《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一篇篇地读、背诵,并参加了学校的林音诗社、学着写诗。当时,学校的老师们会举办一些讲座,也有古诗词方面的讲座,在一次讲座中,有一个老师说:“想要学好古典诗词,就要多记、多背诵,我年轻的时候,为了能背诵下来唐诗和宋词,就把《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当成练书法抄写了一遍,自然就记住了很多……”老师的话一下子提醒了我,我也可以把《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抄写一遍啊!恰好那时我报了钢笔书法班,学沈鸿根的字,于是就去商店买了两个厚厚的笔记本,开始抄写《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我做了抄写计划,每天抄十首唐诗、十首宋词,因为抄完后还要把它们背下来,所以不多抄,只完成任务即可。就这样,每天开始雷打不动地抄写、背诵,一个多月以后,我终于抄完了全部的《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把它们订成书,放了起来。自然,我也几乎全部能背诵下来这几百首唐诗宋词了。 我的第三次抄书,发生在我上班两年之后,这一次抄书的原因,是有一本我特别想收藏的书哪也买不到,那时,我对《红楼梦》发生了浓厚兴趣,所以,只要是和《红楼梦》有关的书,我都要找来一读,遇到特别有价值的,就要想方设法买来收藏,以便以后继续研究。有一回,我在一个同样爱好《红楼梦》的朋友那里借到了一本《新译红楼梦》,这是蒙古族文学家哈斯宝研究《红楼梦》的心得,这本小书不长,但很吸引人,看完后,我就想自己也收藏一本,然而,我走遍了齐齐哈尔(我毕业后留在了齐齐哈尔工作)所有的大小书店,也买不到这本书,后来才知道,这本书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版本,大概以后再没出过。怎么办呢?我便又萌生了抄书的念头,说干就干,晚上下班后,我立即开始抄这本书,好在这本书页数不太多,只有一百多页,所以,我只用了四天晚上的时间,就把它抄完了。后来的很多年中,这本手抄的《新译红楼梦》我曾反复读过,直到有一年,我无意中在一个旧书摊儿上发现了这本书,老板不识货,一元钱就卖给了我,但原来的那个手抄本,我并没有扔掉,而是一直珍藏着。 三次抄书经历,发生在三个不同的年代,目的也不一样,但原因是相同的,都是源于对书的爱、对阅读的热爱。 (责任编辑:HN6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