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工机器人·年会】埃夫特冠名专场:“机器人革命“打响 国产企业多路径突围

 davidmowei 2016-01-23


高工机器人专稿
作者:李慧珍

  

  现阶段,中国机器人产业已步入变革的重要转折点,这对于正奋起直追的中国机器人企业而言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企业的发展现状可谓忧喜交加。一方面,伴随产业转型和制造业升级,近年来我国机器人市场需求呈井喷式增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国;另一方面,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被外企占据,国产机器人的市场占有率较低。

  

  高工产研机器人研究所(GGII)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机器人销量达到23.63万台,同比增长11.6%。其中,中国市场销售达6.52万台,同比增长23.7%,占全球市场销量比重提高至27.6%。

  

  GGII发布的另一则国产机器人发展规模则引人深思。GGII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国产机器人市场销量规模达到1.1万台,市场占比仅为17%;

  

  随着外资巨头在中国的本土化布局加快,中国机器人企业将在自家门口迎接国际品牌的挑战。能否在这场较量中实现弯道超车,已成为中国机器人企业抢回市场份额的关键。

  

  2016年1月15日-16日,以“价值回归,重塑产业生态链”为主题的2015高工机器人年会在深圳会展中心隆重举行。

  

  作为中国乃至全球机器人行业最高规格的年度盛会,本次年会邀请了跨国企业、上市公司、产业链细分领域领军企业高层共同参加此次盛会。

  

  在1月16日上午由埃夫特冠名的“产业链的中国式创新”专场论坛上,包括巨轮智能总裁郑栩栩、绿的谐波副总经理李谦、雷赛智能副总经理吴寒、研华业务发展总监李国忠、中源智人董事长黄道权、威洛博总经理吴雪亮、国自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庞文尧七位嘉宾分别作了主题演讲,共同针对中国机器人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度交流及探讨。    

关键零部件国产化刻不容缓

  众所周知,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瓶颈难破,严重制约着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崛起。高工产研·机器人研究所(GGII)统计数据显示,在工业机器人成本中,占比最高的是减速器,占比33%~38%,伺服系统占比20%~25%,控制器占比10%~15%。

  

  “关键零部件尤其是减速器,如果不能实现国产化,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很难搞起来。”一位在减速器行业深耕多年的某企业总工程师对记者如是说。

  

  成立于2009年的苏州绿的谐波传动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苏州绿的”)近几年发展迅猛。

   

圆桌对话

 

  “2015年,我们的谐波减速器销量已达到3万台,预计明年销量将有望达到6万台。”苏州绿的副总经理李谦在高工机器人年会演讲时透露,目前绿的谐波减速器的用户已达582家,产品销往国内26个省、市和自治区,在国际市场上已在德国、瑞士、丹麦、美国及日本等20个国家实现销售。

  

  李谦指出,公司之所以发展较快,主要是因为掌握了核心技术,跳出了传统上以willis定理为基础的渐开线齿轮设计理论,研发出全新的齿形设计理论,设计出独特的谐波啮合“P”齿形,可以在大幅提高谐波减速器使用寿命的前提下,提高其输出效率和扭矩承受能力。

  

  作为机器人的“大脑”,控制器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更有专业人士直呼,没有自己的控制系统,谈什么自主创新。

  

  在运动控制领域深耕多年的深圳市雷赛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雷赛智能”)自挺进机器人领域以来,产业化一直突飞猛进。

  

  “目前已有超过60%的冲压行业用户使用雷赛智能冲压机械手控制系统,为冲压产业升级持续贡献力量。” 雷赛智能副总经理吴寒表示。

  

  不同于其它控制器厂家,雷赛智能目前正在打造的是一个完整的智能化机器人控制系统,其中以控制软件为核心,包括控制、驱动、感知、联网、安全、关键工艺部件等几大部分。

  

  同样在机器人控制器领域有不俗表现的还有总部位于台湾的研华科技。

  

  “目前市面上的控制器普遍存在开放性不足、开发工具复杂、欠缺工厂整体管理工具、整合难度高等问题。”李国忠表示,研华宝元针对工业机器人控制器存在的上述问题推出了新世代产业机器人单板控制器(ARC7800)。

  

  近几年工业4.0风潮来袭,依托于成熟的PC底层基础,凭借其创新意识和市场洞察力,研华科技将目光瞄准了工业4.0领域。

  

  据悉,研华目前已经具备了机器人控制系统、机器视觉以及工业4.0的完整的管理软件三大部分。“研华致力于做智能制造的推手,而上述三部分将组成最有竞争力的智能设备完整解决方案。”    

专注细分市场 谋求差异化突围

  以柯马、ABB、库卡等外企机器人巨头大多有三、四十年的发展历程,其伴随着全球汽车工业的大爆发而快速崛起。而且目前机器人需求最大的就是汽车行业,上述企业通常与汽车厂商有长期合作关系,起步较晚的国产机器人企业很难在汽车等行业与之抗衡。

  

  “国产机器人应该寻求差异化竞争,机器人四大家族优势品牌当中未有进一步发觉、占领的阵地,同时也是我们优势所在的阵地,例如汽配3C、五金、轮胎等行业。” 巨轮智能机器人事业部总经理杨煜俊表示。

  

  杨煜俊表示,国产机器人企业在寻求发展新思路时,可从在产品、服务上寻求差异化两大方面入手。

  

  对此,中源智人董事长黄道权也表达的同样的观点,:传统机器人市场的竞争确实已经很激烈了,对于起步较晚的国产机器人而言并没有太多优势。

  

  据悉,中源智人目前正瞄准裸眼3D新型全贴合双臂机器人市场,加快掘金步伐。  

  

圆桌对话


  “目前这一块还是蓝海市场,我们将用此前积累的LCD屏幕检测核心技术向玻璃检测、精密结构件、裸眼3D新型全贴合、可穿戴OLED检测等相关领域布局。” 中源智人表示。

  

  尽管外资机器人品牌占据中国机器人接近80%市场,但在AGV、直角坐标机器人等尚未被外企抢占的市场中,众多国产机器人企业正加速崛起。

  

  AGV被视作是机器人国产化率最高的领域,其被广泛用于工业、安防、巡检等各个行业,近几年,随着“无人车间”和智能物流趋势的不断加快,移动机器人市场增长的势头愈发迅猛,而国自机器人也顺利成为新增市场中的主力军。

  

  “移动机器人未来的趋势是能在复杂开放的自然环境中不依赖人工标记物来方便使用。目前国自机器人潜心研究已经推出极具颠覆性的导航技术“Star Navigation”,国自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庞文尧表示。

  

  尽管坐标机器人在行业内鲜少被报道或提及,但实际上,“不起眼”的坐标机器人在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上已经占据较大比重。

  

  2007年便开始从事坐标机器人设计的威洛博早已近几年发展迅速。

  

  “相较于其他品牌,威洛博的直角坐标机器人在本体结构通用上优化,节省成本;在安装通用上优化,在单轴和多轴各种场合下安装通用;在结构上的优化,更加皮实耐用;在功能上优化,不断创新,在低成本上增加更多功能付加值。” 威洛博机器人总经理吴雪亮介绍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