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在 “新常态”、“一带一路”等宏观战略框架下,建筑业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和竞争模式将面临巨大变化。伴随着中国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和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建筑业企业将面临全新的竞争形势和发展环境。 现今,我国正在走的经济新常态之路,而其实质上就是经济发展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 中建协认证中心结合社会发展环境及建筑行业发展特点,集合多位业内领导、行业专家及中大型企事业单位的真知灼见,特梳理出新常态下建筑业企业面临的十大问题,将逐一呈现给各位。 本期为新常态下建筑业企业面临的十大问题的第三期:建筑业企业资质。 资质是建筑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期内容将详细梳理目前建筑企业资质方面的现状及常见的问题,以求能够为建筑企业资质管理带来些许启示和帮助。 早在2014年下半年即开始行业整顿,共吊销37家建设工程企业资质! 住房城乡建设部日前通报2014年下半年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对建设工程企业及注册执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查处情况,去年下半年共查处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建设工程企业12335家,吊销资质37家;查处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注册执业人员1729人,吊销执业资格12人。本次行业整顿逐级增强,是为后期的行业正规化做准备,较为严格。 为加强建筑市场动态监管、整顿建筑市场秩序,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加大了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对建设工程企业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处罚。根据通报,2014年下半年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共查处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建设工程企12335家,其中工程勘察设计企业394家、建筑业企业10161家、工程监理企业1631家、招标代理机构135家、设计与施工一体化企业14家。吊销资质37家,占0.30%;降级资质4家,占0.03%;停业整顿318家,占2.57%;警告罚款3087家,占25.03%;撤销资质708家,占5.74%;撤回资质1289家,占10.45%;通报批评5991家,占48.57%;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277家,占2.25%;暂停招投标624家,占5.06%。其中,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共查处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注册执业人员1729人,其中注册建造师950人、注册监理工程师531人、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191人、注册建筑师57人。吊销执业资格12人,占0.70%;停止执业203人,占11.74%;警告罚款148人,占8.55%;通报批评1366人,占79.01%。 而在2015年5月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建设局,国务院有关部门建设司(局),总后营房部工程管理局,国资委管理的有关企业,根据《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住房城乡建设部令第22号,以下简称《管理规定》)、《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建市[2014]159号,以下简称《标准》)和《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和资质标准实施意见》(建市[2015]20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做好换发新版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以下简称换证)工作。 企业资质换证工作于2016年要求全部结束,部委和地方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按原《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建[2001]82号)核发的旧版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须按照《标准》和《实施意见》换证(特级资质证书暂不换证)。涉及面之广,时间之紧,前所未有,迫使建筑业企业开始了一场已资质为核心的洗牌风暴。如果错过此次过渡期换证,对于二级资质和一级资质等相关企业影响巨大,需从三级资质开始逐级审核。 到了2015年10月9日,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发出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中最主要的两个内容如下: 通知中第五条:取消《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和资质标准实施意见》(建市[2015]20号)第二十八条“企业申请资质升级(含一级升特级)、资质增项的,资质许可机关应对其既有全部建筑业企业资质要求的资产和主要人员是否满足标准要求进行检查”的规定;取消第四十二条关于“企业最多只能选择5个类别的专业承包资质换证,超过5个类别的其他专业承包资质按资质增项要求提出申请”的规定。 简单来看,最新新规中最主要的是观点内容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从最新的资质变化,可以看出行政干预的逐渐减弱,建筑行业整体以市场作为衡量标准,企业的品牌、市场营销能力、产品及服务质量等将受到更为严苛的市场检验,而这也是建筑业企业未来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