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信红包骗走1万元 教你分辨真假红包防被骗

 普化散人 2016-01-23

羊年春节临近,微信、支付宝等纷纷推出红包,手机客户端“红包大战”愈演愈烈,“抢红包”成为今年春节期间的一场全民狂欢,不少网民更是大呼抢红包抢得“手机屏幕都快被戳穿了!”

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呢,微信红包漫天飞的时候,不法商家和不良公众号也开始打起了微信红包的主意,找到了新的生财之道。一些不法分子却乘虚而入,利用全民抢红包热情实施诈骗,导致不少网民个人信息泄露,甚至银行卡存款被盗取。

事实上,互联网巨头争相加入“红包大战”,目的是红包背后的营销价值,即通过红包吸引大量用户、收集海量数据,从而实现精准营销、占领市场。而众多商家开展的派发红包活动也是为了获得网民的关注度。

警方发现,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全民抢红包的热情实施诈骗,或通过“抢红包”套取用户个人信息,或者通过红包发送钓鱼网站链接,给喜庆的活动带来不安全因素。

案例1:

近日,石家庄警方接到报警,市民孙某收到一名微信好友发来的红包信息,立即点击链接,发现竟抢得某商家价值800元代金券。按照提示要求,孙某输入了自己的身份证号、手机号、微信账户等个人信息,并扫描了一个二维码。结果几分钟后,孙某却收到一条转账短信,自己与微信绑定的银行卡里的3000多元被转走。警方表示,胡某扫描的二维码里藏有木马程序,导致银行卡被盗刷。

案例2:

市民申先生在微信上收到朋友发来的一家不知名的房地产企业的“抢红包”链接,立即参与抢到了200元钱现金礼包。随即点击兑换取现,但系统却要求输入领奖人的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微信账户、银行卡号等信息,输完信息后,还要扫描一个二维码。申先生填写完个人信息及银行卡号后觉得不对劲,就停止了二维码的扫描。

申先生担心银行内的存款不安全,于是致电微信官方客服,微信官方客服告知申先生,最后需要扫描的二维码其实是一种木马病毒,这种木马病毒可窃取银行系统随机发送的手机验证码,然后转走银行卡内现金。

“幸好没有扫描二维码,不然银行卡里的几万元就没了。”申先生后怕地说。

案例3:

南京市民周女士收到红包一点就中了个头等奖500元。领红包输入一大堆个人信息,从身份证到手机号,还要填写微信账户,填完了东西还要扫描一下二维码。没想到这一扫描坏了事,不到5分钟,周女士就收到短信,银行卡里竟然少了1万元。贵阳网综合

“抢红包”可能会遇陷阱 不法分子利用抢红包诈骗

不少网民表示,“抢红包”本身就是一个游戏的过程,参加其中只是自娱自乐,不会特别在意是否抢到,所以也不会有太多的警惕。

没有用户的配合,骗子也不可能拿到所有的用户信息,盗取用户的钱财。由于网民对“抢红包”缺乏有效警惕,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趁之机,使网络红包变成了“红包陷阱”。一旦泄露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资金安全就会面临威胁。贵阳网综合

“真红包”和“假红包”的区别:

正规平台的“红包”是这样发的:

微信工作人员称,近期的确收到很多疑似红包诈骗的举报,目前已经开始对微信上的各类派发红包活动进行集中整顿。

工作人员还说,无论是微信个人红包还是平台派发红包,合理的渠道应该是用户获取微信红包后自动存入微信“零钱”,再由“零钱”进入“银行卡”,绝对不存在需要用户填写姓名、电话、身份证号等要求。

遇到“假红包”时你可以这样做:

在抢红包时不要轻易点击不明链接,更不要在其中输入任何个人信息。如果不小心泄露个人信息且导致存款被盗取,要立即报警并且向银行提出申请,冻结自己的账户。

警方提醒,面对满天飞的网络红包,网民要注意分辨真假,“抢红包”的同时保持警惕,防止信息安全和支付安全失陷,以免出现得不偿失的局面。

用户参与资金返还等活动无法兑现时,可通过客服反馈和举报,一旦发现欺诈、收集用户隐私等恶性行为,微信团队会对其内容及账号进行查处。

你的钱是如何被“红包”转走的?

“红包诈骗”一般都是不法分子通过钓鱼网站引诱用户填写个人信息及银行卡号后,再通过植入木马或局域网干扰等,对用户的手机号码进行拦截,将验证码直接发送到不法分子的手机上,这样,用户绑定在第三方平台上的银行卡就会被盗取。贵阳网综合

警惕“红包”陷阱 手把手教你分辨红包真伪 来看↓↓↓

 

攻略一:“合体红包”只为吸粉 别想着自己可能会非常幸运

@新浪科技【“百元合体红包”涉嫌骗粉 违规营销号或被删粉封号】微信2月6日发出《清理违规抢红包行为的公告》,明确通过“合体抢红包”等营销行为违反了微信平台运营规范,并存在涉嫌欺诈用户、收集用户隐私数据等恶意行为,将视情节进行删粉直至封号处罚。所谓的“让红包变大”你被骗了么?

“恭喜你,邀请好友一起抢,你的红包金额可变大,活动时间内达到100元,即可提现。”类似让红包变大的玩法,相信不少人都不陌生,但关键是究竟有多少人能真正将这100元红包收入口袋?

通常这样的红包都会来自朋友群,点开红包直接显示具体金额。但想要直接提现,必须先关注红包页面上的“公众账号”,然后回复指定数字。一切照做之后,发现又被连入到另一个独立红包页面,“任务”再次“升级”,想要领取此前抽取到的金额,还得邀请好友一起点击,让“红包合体”。

进入了新的“授权”页面,上述写明,需要你向开发者提供“权限”即可继续操作,权限要求获得你的公开信息,包括头像、昵称,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页面出错了,请稍等……” 贵阳网综合

类似“红包变大”、“红包合体”玩法通常有几个关键特征:

红包金额偏大,40-80元不等;

红包抽取后,需要关注送红包的公众号;

不管金额是多少,都须转发邀请别人一起抢;

但实际上,这些红包最后变现的概率非常小;

而且提现时需输入手机号支付宝账号等信息;

合体后再加入的红包金额会越来越小,根本到不了100;

攻略二:提现前或操作中要求输入银行账号等个人隐私信息的就是诈骗

勿在钓鱼网站填写个人任何隐私信息

另一种红包玩法似乎更为危险,想要提现,需要先输入银行账号,在安全界人士看来,“这几乎就是赤裸裸的手机版钓鱼。”

“恭喜你中了60元,请点击下一步,输入账号信息。”同样是数目不小的红包,但不需要邀请好友,也不需要转发,只需要你在提现的页面中,输入手机、姓名,以及银行账号,就能提现。

乍看之下,似乎合情合理,但背后却隐藏了最为常见的“钓鱼”欺诈手段。一旦进入银行账号输入界面,他们的做法就是直接关闭,“你不知道木马植入在哪个环节。”

总结:各位朋友,现在懂得如何分辨真伪微信红包么?春节抢红包固然开心有趣,但是大家一定不要忘记时刻警惕假的微信红包,预祝大家春节过得愉快!

微信又出新骗局!这8个大坑有多人中招,小心!


最近有网友爆料微信出现新骗局:加入特定微信群后无法主动退群,一点击“退群”便会造成微信闪退,只有乖乖向群主发“红包”,才会被踢出群,否则将收到无休止的骚扰信息。诈骗手法升级了,咱的防范能力也得升级!除了“勒索”红包,以下八大骗术也须严防!

1、木马红包

伎俩:这种“发红包”的软件页面跟微信钱包十分相似,实际上是一种木马程序,在你点击关注这个公众微信账号时,对方已经获取了你手机里的个人信息,包括支付宝、微信钱包、网银等账号及密码,随后转走钱财。

提示:不慎点击了这种“红包”,第一时间关闭手机网络,立刻修改网银、支付宝等密码,去正规手机售后部门刷机或重置相关系统,以彻底删除木马病毒。

2、假公众号

伎俩:骗子取一个类似“交通违章查询”这样的公众账号名,一旦用户信以为真,向该公众号发送截图,会受到提示“需要提交你刚刚收到的”手机验证码“,若将验证码发过去,用户微信钱包的钱就会被立即转走。

提示:对于各类公众账号要提高警惕,可与该账号官方联系求证,不随意进行交易,手机验证码一定要保护好。

3、代购诈骗


伎俩:诈骗者声称价格非常优惠,以此为诱饵打折代购,网友付款后,骗子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类似理由,让网友加付”关税“,等网友付钱后,骗子消失了,钱、货也没了。

提示:到正规网站买东西,实体店更保险。

4、二维码“藏毒”


伎俩:骗子以商品为诱饵,给你返利或者便宜,再发送商品二维码,哄骗消费者进行二维码扫描,实则藏有木马病毒。一旦安装,木马就会盗取银行账号、密码等个人隐私信息。

提示:手机不要随便安装不明程序,不要贪小便宜。

5、盗号


伎俩:通过盗取微信号、绑定微信的QQ号码以及手机号码等方式,获取微信用户的个人信息,诈骗者再冒充微信号主人与其家人、朋友联系,并以各种理由要钱。

提示:勿急于汇款,及时联系微信好友,电话核实真假。

6、假冒“高富帅”


伎俩:骗子一般装成”高富帅“或”白富美“与你搭讪,首先骗取你感情的信任,进而以借钱、商业资金紧张、手术等为由骗取钱财。

提示:无论通过什么途径认识的朋友,都要牢记”交友需谨慎“。

7、集赞送“礼”


伎俩:这种诈骗分两种:一是等你集满了要求的”赞“,兑换时发现到手的奖励”缩水“;二是商家发布信息时,要求参与者提供电话和姓名,套取个人信息。

提示:对这种信息要先查证一下,打电话咨询,必要时可把咨询答复录下,防止商家”赖账“;也可直接实地查看。

8、头像“克隆”

伎俩:不法分子下载你的微信头像,把昵称改成你的名字,再屏蔽朋友圈不让你看见,然后冒充你向你的朋友行骗,其他人无从分别。

提示:及时为微信好友添加备注名能避免被骗,还可以仔细核对好友的微信号,因为微信号是无法改变的。



不是所有红包都能抢 南昌王女士遭遇微信骗局损失万元


10日上午,在南昌上班的王女士遭遇了眼下最流行的“微信红包”骗局,由于点击了红包链接,她信用卡被盗刷10000元。目前,王女士已报警。

  “早上9点我才刚上班,就接到一个朋友发来的"抢红包"链接,链接上写的是500元代金券,只要输入身份证号、手机号、微信账号这些基本信息,再扫描下二维码,就能得到了。”王女士说,由于最近各类社交软件都在给用户发“红包”,而她也接收过好几次朋友的“红包”,且所提供代金券的商家正好是她经常去购物的地方,便马上输入信息。“身边人都在玩这个东西,而且还是我一个蛮熟悉的朋友发来的,我也就没在意。”

  随后,王女士便按该“红包”要求输入了自己的身份证号、手机号、微信密码等信息,还按照提示要求输入了动态验证码—不到一分钟,王女士收到短信称自己的信用卡已消费了10000元,“我(马上)就觉得不对,立即向朋友核实情况,朋友却说自己的微信号被盗,她也接到了其他人的询问电话。”直到此时,王女士才发觉自己遇骗了。

  针对此类情况,南昌一家“微信推广”科技公司负责人张先生提醒,很多来历不明的红包要求客户提供个人数据,如QQ账号密码或信用卡号等,就是盗取客户的个人信息或财产。

  随后,记者致电微信客服,一位工作人员解释说,不少营销公众号假借发红包的名义,实际是骗取用户信息的恶意营销。客服人员提醒,如果遇到微信上有陌生链接需填写个人信息才发红包时,不要乱点击进入,需要特别谨慎,以免遭遇盗刷



警惕!微信红包暗藏陷阱 别为小钱丢大钱


2015年最热门的事之一就是“微信红包”。抢红包、晒红包、发红包……成为许多人热聊的话题。随着微信红包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喜爱,微信红包已经从春节时间走入我们的日常时间。

  但是,花无百日红,近期关于微信红包却饱受争议。

  微信红包让人际交往少了人情味?

  微信红包是2014年1月27日腾讯旗下产品微信推出的一款应用,功能上可实现发红包、查收发记录和提现。它与2015年春节联欢晚会的互动,让其成为年夜饭的主菜单,小小的红包甚至不小心抢了春晚的风头。通过微信红包,微信成功捆绑微信客户的银行卡,从而为微信支付的推广和应用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虽然微信红包在微信朋友圈里非常火爆,但是,因为微信红包所引起的不快也着实不少。家住省会和平东路的张玲说了一件自己和微信红包让人“心塞”的事。原来,小张前段时间就是因为抢红包把工作丢了。她最早接触微信红包是在同事群里。很多同事每天都在群里发红包,她几乎每天都盯着手机抢,生怕错过了一个红包。也许是自己太较真儿了,有几次抢红包的时候没抢到,她还真生气了,认为是同事们故意不让她抢,到了单位也觉得同事在工作中有意排挤自己,一气之下就辞职了。

  近日结婚的李小姐对笔者也说起了自己因为微信红包的不快,因为家不在河北,所以在结婚时,许多朋友不能到场,就用微信红包进行转账,自己虽然也都能理解外地朋友不能到场的困难,但却仍觉得网络转账随份子少了人情味儿。“还是希望朋友能够尽量到现场来参加婚礼,虽然人不到礼到,但如果人人都用微信红包随份子,婚礼现场哪还会有热闹的气氛?”李小姐苦笑着说。

    虚假微信红包隐藏金融诈骗陷阱

  在省会国企任职的小赵近日收到了好友微信发来的一条活动链接,上面写着“我已经领取28元现金红包,现在参与就有红包,可直接提现或存入零钱”等。根据活动要求,小赵又将这个链接群发给好友。然而他发现,首次点击链接获得28元的原始红包后,微信好友每帮他点击一次链接,只能为他加上1至5元不等的红包。因此,如果要凑到百元,他必须拉来三四十个好友一起帮忙,才能抢到“红包”。赵先生开始怀疑这个是为了“吸粉”而设的骗局。而在第二天,当小赵再次点击链接准备查看自己是否可以将钱转出来时,发现微信页面显示为“该网页包含虚假红包内容,被多人举报,为维护绿色上网环境,已停止访问”。

  据了解,随着微信的普及,亲友之间通过手机微信钱包来转账支付比较方便,不法分子也盯上了人们喜欢抢红包的心理,制造出另一种所谓“红包”,只要点击,个人信息和与手机绑定的网银、支付宝就可能会被他人盗走。近日,警方对这种新型电信诈骗发出了预警。据警方介绍,这种“发红包”的软件实际上是一种木马病毒。它设计的页面跟腾讯公司的微信钱包十分相像。骗子先让用户在微信关注他的公众账号并提醒:“恭喜你!你已经成功领取红包,请点击关注公众账号,建立你的小金库”,关注成功后会发送给用户一个红包,并让用户点击领取。若真的点击了,会出现一个“恭喜你成功领取红包多少元”。不知情的人会真的以为这是商家搞的促销活动,或是有亲朋给自己发红包,进而将这个链接发给更多的微信好友,导致不知情的人因此上当受骗。据了解,这种“红包”是一种木马程序,人们在点击关注这个公众微信账号的时候,对方已经获取了手机里的个人信息,包括与手机绑定的支付宝、微信钱包、网银等账号及密码等,随后转走钱财,而这一切用户可能根本不知道。目前,这种“发红包”的新型电信诈骗已经在广东等地发案。

警方提示,如果遇到陌生人向你发送“红包”千万别点击,若不慎点击,应第一时间关闭手机网络,然后立刻修改你的网银、支付宝等密码,最后去正规的手机售后部门刷机或重新设置相关系统,以彻底删除这种木马病毒。专家表示:很多用户上当是因为并没有注意到正在输入的是“支付密码”。而实际上,收任何红包都不需要输入密码,只有送红包才需要支付密码,也就是说,凡是需要输密码的“红包”都是骗局。提示广大公众,时刻注意绑定的银行卡的安全。

  除了诈骗以外,还有利用这种新型的方式进行赌博活动。网络上有一个微信红包押注游戏的消息。一男子被朋友拉入了一个微信群,意外发现这个群里每天都很热闹,群友们争相参与抢红包的“押注游戏”。经过了解得知,在这个100多人的微信群里,管理员每天发出三四十个微信红包,群友以抢到的第二个红包尾数进行随机竞猜,可以押大小、单双和指定数字,单次押注金额从20元到50元不等,可获得2倍至6倍不等的报酬。如果竞猜错误,押注金额则通通归管理员。一开始,该男子便抱着玩一玩的心态押过20元、50元,谨慎从事。可群里不到10分钟就进行的一次“开奖游戏”让他觉得十分过瘾,很快沉溺其中。两天过后,该男子发现自己竟已投注输掉了近7000元,而获得的收益不过几百元,还都是以包号的形式购买才中得的。此时,该男子意识到自己可能已深陷赌博泥潭,于是才向警方报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