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酒文化趣谈

 老刘tdrhg 2016-01-23

    宁夏在远古时代是一片蓝色的湖泊,类似今天的沙湖,水天一色,芦苇纵生,水生植物茂密,是鸟类生存、繁衍、栖息的天堂。现今宁夏的贺兰山、牛首山、罗山是这片湖泊的天然大坝。大坝以东是万顷良田,养育着我们人类祖先的——亚当和夏娃。有一年玉皇大帝派王母视察民情,路过这片水域时坐在湖边休息,突然要上洗手间,环视傍若无人,就地蹲在芦苇丛中方便了一下。芦苇叶剌痛了她的胴部,老太婆的前列腺不太好,没控制住排水流速,将湖泊的天然大坝冲开了一个缺口,这个缺口就形成了今日黄河上第二座水利发电站——青铜峡水利发电站。湖水冲刷了下游的千里沃野,由于王母无意内急就形成了今天的黄河。湖水淹没了大坝以东老百姓的良田,造成了很严重的灾害损失,王母内疚、悔恨、自责,一怒之下将芦苇叶子咬了一口,留下了三个牙印。当人们过端午节包棕子时,棕叶上就会发现有三个牙印。04年我检到了一块太西煤的煤矸石片,上面就印着茂密的芦苇,芦叶上面是没有牙印的,这块煤矸石片放在办公室的窗户台上,想到这儿再去观赏,但已风化成了碎片,这是后话。由于湖水泛滥给百姓造成了灾害,为此王母赐给了宁夏两个动物做为补赏,一个水里游的鲤鱼,另一个是吃青草挤牛奶的黄牛。突然,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一阵子山崩地裂,青铜峡以北的湖坝变成了一条巨大的鲤鱼,就是现今的贺兰山脉,鱼尾在青铜峡北岸,鱼头在青铜峡向北100公里外的石嘴山(现改名为惠农),现在这里的人们靠着王母赐给一条鲤鱼——贺兰山中的太西煤繁衍栖息。石嘴山这个地名的来历是否是传说中的鲤鱼嘴,无人考证。2003年石嘴山市政府将石嘴山区改名为现在的石嘴山市惠农区,石嘴山市的大武口区改名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在鲤鱼腮的位置是一个山口,顺着鱼腮进入鱼腹就是有名的太西大煤田,运煤的火车通向沟内40多公里,每天忙忙碌碌、源源不断的往祖国各地运送太西乌金。鲤鱼的排泄口距铜峡以北30公里处,就是现在的平吉堡农场,昼夜温差15℃左右是产盛葡萄的和葡萄酒的地方,葡萄是不是象鱼子?鲤鱼腹最高点就是贺兰山的主峰,海拔3556米。青铜峡以南的湖坝变成了一头巨大的黄牛,牛头在青铜峡南岸,因为山的形状象牛头,起名为牛首山。牛腹里也有煤,是低燃点涮羊肉用的砟子煤,牛肚子就是现在的罗山山脉,海拔2674米。这是我儿时听祖辈们讲的一个传说,也可能是先有地名后有传说而已,从现在的地形图上也能看到模糊鲤鱼的身影。

   
    中国起源于华族和夏族,华族生息在黄河中下游、夏族生息在黄河中上游。由于历史的变革,华族向东迁移,演变为汉族,聚集在华中、华东、华南、华北。夏族向西迁移,演变了许多少数民族,聚集在西部高原,西南、西北、延伸到漠北,扩展到东北,宁夏在春秋战国时期是羌、戎和匈奴等民族聚居地之一。秦代在此设北地郡,汉属朔方刺史部。1500多年前,公元407~431年,匈奴族的赫连勃勃此建立了以宁夏为中心建立大夏政权,唐属关内道管辖。公元1038年,党项首领李元昊在宁夏建立大夏国,历史上称为西夏。宁夏起源于华夏、大夏、西夏演变为宁夏。元朝在此置宁夏路,于是始有“宁夏”之称。明又改宁夏府,后改宁夏卫,清代复设宁夏府。1944年~1958年10月,宁夏属甘肃省管辖,1958年10月25日中央政府批准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197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在银川市举行庆典,中央政府委派人大副委员长乌兰夫前来祝贺,由于老天不做媒,刮来了西伯利亚寒流,由于天气寒冷,庆典的美女、帅哥们身着薄纱又坦胸露背,生冷僵硬的舞姿给宁夏的官员们丢了脸,可没想到也给宁夏的城镇居民带来了温暖;庆典之后乌兰夫向中央政府汇报并观看了电视录像,从此宁夏的冬季采暧期从每年的11月15日提前到11月1日,停暧期从每年的3月15日滞后到3月31日。自治区庆典的日期从10月25日改期为9月25日。

    宁夏地跨北纬35°~39°,东经104°~107°,东西相距250公里,南北长450公里,土地6.6万平方公里,590万人口,43个民族,回族人口不足200万。回族最集中的泾源县,回族占98%,政府运作靠国家补贴,全自治区年工农业总产值不足710个亿。

    宁夏以农业、能源优势为基础,逐步完建立了煤炭、机械、冶金、电力、化工、轻工、石油、电子等工业。农业在宁夏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受黄河水利设施之惠,人称“自古黄河富宁夏”。是中国西北重要农业区,主产水稻、小麦、高梁、玉米等粮食作物,以胡麻、油菜、甜菜等经济作物。畜牧业独居特色,以养滩羊和沙毛山羊为主,裘毛品质优异闻名,是国内裘皮毛羊重要产区,在国际养羊业中占有突出在地位。

    宁夏地处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交汇处,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海拔高度均在1000米以上,地势南高北低,东南为黄土高原六盘山地,主要山脉有贺兰山、罗山、牛首山、六盘山等。贺兰山、罗山、六盘山是宁夏的三大天然林区。山间地势平坦,分布在银川平原及宁卫平原,黄河西进自南向北流贯过境,清水河、苦水河等为主要河流。

    宁夏位居内陆,受季风影响较弱,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干旱气候,基本特点是干旱少雨,蒸发强烈,风大沙多,夏少酷暑,冬寒漫长,日照充足,气温年差和日差较大,气象灾害较多。气温由南向北递减,年均气温5℃~9℃,年降水量从北到南200~500毫米,60%集中在夏季,且年变率大,故干旱威胁严重,无霜期165天左右。

    宁夏的交通以铁路、公路为主,铁路以包兰线为大动脉,有平汝、宝中、甘武、银新等支线。公路初步形成了三纵五横的交通框架,以银川等城市为中心,国道和地方公路彼此通连成网。银川河东机场开通了银川至北京、西安、上海、广州、成都、重庆、昆明、武汉等航线,黄河部份河道可通水运。

    宁夏的语言和文字:西夏有文字“西夏文”,元朝灭亡了西夏国,将西夏国的文化和史料全部毁灭,在中国历史上没有留下一点记载,出土的西夏文字只有意译没有读音。阿拉伯语言和文字在宁夏回族上层中使用,普通老百姓只董一些简单扼要的宗教语言。如你好!(色拉目),朋友 (多斯提),谢谢(塞瓦布)婚礼(买格利布)等。

    宁夏的音乐是草根音乐,是宁夏的青年音乐家苏阳收集了民间音乐创造了草根音乐,代表作《贤良》曲,具有宁夏特色的韵味,原古、土韵、流畅、高吭、久远,带有西方摇滚乐气息。与宁夏相邻的陕西“秦腔”“安塞腰鼓”相比要苍凉、悲壮,与甘肃传唱的“花儿” 相比要混厚、平淡、直白,没有蒙古的“长调”那么宽广、辽阔。

    宁夏的文化:宁夏条件艰苦,基础设施薄弱,老人家也没给画一个圈。一不沿边,二不靠海,三面沙漠包围,城镇移民聚集,是内陆的农耕文化与少数民族的游牧文化相容形成的多元文化,由于历史上是战乱之地,经济欠发达。羊圈里拍出的电影《红高梁》却得了国际大奖,往酒缸里洒尿,酿成了名酒《女儿红》。老外可能是爱看最原始的文化,我也介绍一点我所听说和记忆当中的一些宁夏原始文化。

    宁夏的回族:由两部份组成,一部份来源于七世纪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和波斯商人。另一部份来源于十三世纪成吉思汗征服了葱岭以西,黑海以东的战争俘虏。第一部份的回族,他们在长安经商,富裕了以后不安份,在长安城里滋事,唐王李世民,将他们撵到长安以西的沙漠地区自生自灭,并赐他们“李姓”、一只汤瓶(唐瓶),一只“吊罐”。汤瓶象装一升水的茶壶,是用来滴水洗手、洗脸的容水器,吊罐是房事后洗身子用的容水器。因为沙漠地区缺水鼓励他们节约用水,他们在缺水的沙漠地区生活不习惯,盼望回到自己的家乡——阿拉伯和波斯,多次上奏唐王一直不批准,盼望回家总是回不去,唐王不耐烦了说一句“回、回什么家?在哪里老实呆着吧”,从此,汉人称这些人是“回家的民族”最后形成了“回民”和“回族”。想回家最终也没得回去,最后取汉女成家繁衍后代,民间有“回爹汉妈”之说。这是传说并无史料证实。几百年来中国政府就没有确认“回族”这个民族,到了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才正式确认回族是56个民族之一。

    另一族是成吉思汗的战争俘虏,都是英勇善战和能工巧匠之人。元世祖忽必烈将这些英勇善战者镇守边关城池。能工巧匠留在六盘山地区给成吉思汗修陵墓。身在元上都的元世祖忽必烈为了保护父亲成吉思汗的陵墓,在六盘山区的横城堡给孙子阿南达修建了一座行宫,将原本信仰佛教的蒙古人,并同意孙子阿南答加入伊斯兰教。这也是传说并无史料证实。

    回族男人戴白帽,成年女人穿黑衣戴黑纱,这都是因为他们都生活在缺水的地区,现分析一切都是为了节水,身上穿一个黑袋子,为了人身上的水份循环利用不流失,保湿、保温、防晒、防风沙又美容,头上围一条透气的纱巾,隔着纱看世界该看的能看到,不该看的也能看到。也有女人一辈子洗三次澡之说;出生、出嫁、入葬。

    相亲:由媒婆带着未婚男子到女方家里相亲,晚饭后女方请一些同村的未婚女子,不让求婚男子相见,坐在热炕上黑灯下摸脚相亲;炕上坐着七八个女子,不一定都是自己女儿,七八个未婚女子盖着被子不露出脚,小伙子进去后摸脚相亲,根据女人脚的大小判断姑娘的美丽程度,清代兴女子有裹脚的习俗,脚小的女人,证明是大户有钱人家的女子,从小在绣房里长大,识文断字,爱好琴、棋、书、画,而且知书达,理善解人意。大脚是干力气活的,从小没接受过教教育,美丽程度也就不言而语了。

    分娩:女人生孩子用沙子洗阳水,沙子用大锅炒了消毒后,放在火炕上,女人和小孩头部露出,裸体都被消了毒沙子掩埋,火坑控制沙子温度,休息两三天可起床。女人坐月子,不许吃荤,只吃谷子脱了壳的小米稀粥就咸菜。

    碾米磨面:在1968年前宁夏农村没通电,我们吃的大米白面都是用石器脱壳和粉碎,小麦、谷物用石磙子碾压脱粒,去皮用自然风吹靠重力分离,谷物用石碾子碾压去壳,自然风吹靠重力分级脱壳,吹远的是糠,离近的是米和带皮的谷,反复碾压五六次谷壳全部去除。磨面用人推石磨,用驴拉磨。将麦子用水、缸泡一会儿待泥土块溶化,柳编漏勺从水中将小麦捞出、淘去泥沙,用毛巾粘掉小麦表面的浮尘,风干后用石磨挤压搓碎变在粉末,用箩筛子分级去皮,筛子漏下的是面粉,筛子上面是小麦皮和皮包裹的麦子肉,反复磨五六次,最后筛子上面是麸子,下面的是白面。

    奔流的黄河,干渴的沙漠,农耕与游牧相容的多元文化,千百年来宁夏凭借黄河黑山峡的自然流水落差,形成了青铜峡上游南岸的“六星渠”,“七星渠”,北岸的“余丁渠”“跃进渠”。凭借青铜峡黄河水的自然落差,形成了下游的“秦渠”、“汉渠”、“唐莱渠”。所谓的“塞上江南鱼米之乡”指就是宁夏的黄灌区。

    特产:宁夏的发菜:发菜是地球上最原始古老低等藻类,它主要产地在我国西北部,宁夏是最著名的产区,在宁夏地方的山前洪积冲击倾斜平原,山间缓地、低山小丘、平淮荒漠、顽强的生长着,据专家测定:它适宜在川塬灰钙土、山地粗骨土中生长。要求年平均气温8℃左右,全年日照时间在3000小时以上,温差10℃以上,下雪在400毫米以下,无霜期在120~150左右。它的生长环境十分严酷,土地植被稀疏,往往只能见到针茅一类的小草,发菜在这样严酷的生态环境中繁衍生息无怪乎被人视为珍品。发菜营养价值较高,含蛋白质20%高于鸡蛋、肉类,含糖类脂肪,钙质较多,更富有磷、铁矿物质。中医认为发菜有助消化,解积腻,清肠胃,降血压之功效,手术后的病人食用发菜能加快伤口愈合。现在宁夏的发菜为了不破坏土地植被不让采了。我们叫抓发菜,在冬季雪消后,用钢丝制作的40齿筢子,间隔10毫米一个齿,在稀薄针茅一类的小草中筢,得到的是草和发菜的混合物,用麻袋扛回家,让妇女们坐在土炕头上摘去杂草,剩下的就是象头发一样的植物,一麻袋的混合物,能摘出10克左右的发菜,70年代500克发菜售价是5迦嗣癖遥?0年代500克发菜售价是500元人民币,现阶段是多少市面上没卖的。

    宁夏的枸杞:宁夏中宁枸杞驰名中外,一切得益于中宁得天独后的气候、地理环境及黄河水质。浇灌枸杞用的黄河水,是宁夏固原山区流入黄河的清水河的苦水和黄河的混合水。清水河的水源:一是山洪冲下的牧场粪便,二是从岩石中渗透出的水,有多种矿物质,人蓄不能饮,驴喝了都摇头的那种苦水。浇灌中宁枸杞用的渠水入口,在黄河与清水河的交汇处。

    中宁人叫枸杞树不叫枸杞树,叫“茨”。我是在中宁土生土长的,19岁离开家乡,但种植枸杞的过程还是很清晰的,从栽培、繁殖、修枝、施肥、消灭病虫害、摘果、凉晒、去脐、分选等全过程一清二楚。枸杞树冠象一把承撑开的大伞,为了采摘方便,人功修剪成直径1.8米,高1.5米,间距2.4米。枝节发出的芽条就是开花结果的,主杆上发出的芽条都要去除,高度超过1.5米的芽条也要剪除,连片种植,果园周围都土夯墙围着。这里的雨水少,最难管理的是芽虫,没有农药前,是用黄河水泼淋消灭芽虫,1968年宁夏有了喷雾器就用汗烟叶煮水喷洒消灭芽虫。这样种植的枸杞,不用鼻子嗅都能得到一种剌骨的香味。枸杞含丰富的矿物质和多种人体必需而且又无法合成的氨基酸,及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枸杞多糖对人身体的营养作用在《本草纲目》《本草汇言》《中国药典》均有记载。中宁枸杞体大肉质饱满,籽少肉厚,干果色泽深红,果脐呈白色,先端有小尖,包装不结块,味甘甜中微带苦涩夏果不超过12个籽,秋果在12~16个籽。食用方法:沏茶、泡酒、煲汤炖肉、煮粥、也可直接食用。我记得儿时偷吃鲜果多了,鼻孔流血,垃的屎都是红的,风干了嗅起来也不臭。

    宁夏的羊肉:宁夏的羊放养在河滩盐碱地上,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垃的是六味地黄丸,尿的是太原口服液。外地人吃了宁夏的羊肉,都说是假羊肉,现在什么东西没假的,王八没假的还起了个名字叫“假”鱼。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养一方羊,最好吃的是棉羯羊肉,涮羊肉采于羯羊的(太监羊)后腿切片肉,在我们石嘴山餐桌上64元一斤。买太监羊的后腿有标识,就是根据羊的生植器粗细来辩认,细的太监羊,粗的是羊爸爸、羊叔叔,没有标识的是羊妈妈、羊姑姑们。羊太监的肉是最好吃的,羊太监是出生了40天的小羊羔,像太监入宫一样就给阉了,不是怕乱轮,而是保护羊吃的中草药不流失,这是吃肉的羊。还有要羊皮的羊更为残暴,在每年腊出生了40天的小羊羔不分性别,宰杀后要羊的皮毛,做裘皮毛羊的衣服,雪白、轻颖、九道弯、不脱毛、无膻味。

    羊肉的吃法有很多种:爆炒羊羔肉羊,就是去了皮的小羊羔,它的肉嫩但不香,香味主要是调料和水土的功劳。卵石炒羊腰子(羊肾):卵石放在颗粒盐中炒热放在铁盘中,羊腰子切片放好调料摆在卵石上可食。烤全羊、烤羊排、烤羊腿、烤羊脖,清炖羊肉、清蒸羊肉,无论怎样做我的感觉;最好吃的还是太监羊的后腿肉好吃。

   宁夏的酒文化:宁夏的造酒业并不发达,但高度酒的销量不低于内蒙,喝酒的文化比其他地方更有特色。酒是南方人发明的,但乘酒的酒器是北方人发明的。宁夏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相容的一种多元文化,一个人的酒量,从南向北是递增的趋势,因为酒是南方人发明的,他们比北方人早喝几千年的酒,他们体验到了酒喝多了伤身,酒喝多了会误事,也有物极必反这层意思。很久以前,有一个北方商人去南方经商,某一天,一个南方朋友请商人吃饭。吃主食前,先端上了用荷叶包的两个小菜,用一个竹筒乘的特殊水请北方商人喝,过了一会儿,北方商人感觉浑身上下有一股输通和膨胀的感觉,而且说话放松,思维敏捷,容易沟通而且豪爽,之后北方商人就昏睡了……。

    第二天北方商人问南方朋友:“昨晚我们喝的是什么水?味道香美不用说了,喝后的感觉非常不一般,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精神,你说它是水但又能通神,从来没有喝过这玩艺”。南方朋友回答说:“这玩艺是我家的米饭发酵了以后渗出来的米水,是稻米的精华”。

    从此北方商人常来南方做生意,每当到南方朋友家里吃饭时,就想喝米水,回到北方后将米水憾觉讲给北方的朋友们听。北方朋友问商人:“你说的那种米水那么好喝吗?又有奇特的功能,下次再去给我们带回来一些,让我们也知到你讲的是真话”。

    商人说:“带可以,就是无法装运,只要你们能给制作一种容器,体积大而不渗漏的容器,我就给你们带回来一些”。于是有一个姓陶的朋友就说:“我有办法,最近我烧制的砂锅、砂罐,用起来很方便,装水不漏,做饭煮菜都不错,你运到南方能买好价线”。

    商人说:“笑话,你做的砂罐我还不知道,你那罐底有裂缝,还没解决渗水的问题,装上米水不等过江就渗完了”。姓陶的朋友急着说:“我最近用一种很细的粘土,在砂罐没进窑之前,刷了一层细粘土再烧制就不裂了,你不信到我家试一下”。于是几个人来到了姓陶的家里,看到了一大片现在叫坛子的玩艺,商人就装了一些水,放了三天无渗漏,就带了一些坛子运到了南方朋友家,把北方家乡坛子不漏水的故事讲给南方朋友听,又把米水装在坛子里做渗水试验,几天过去了,坛子里的米水,嗅起来香了许多。南方朋友开始给北方商人做米水,做好的米水用北方商人运来的坛子储存起来,到北方商人回家时,只叫他运回两坛子,剩的几坛子先放在家里,这样我每天都可以喝一点。

    北方商人把米水运回后,就请朋友来品尝,朋友们都说好喝,而且喝着喝着有人就舞起来,有的人大喊起来,有人昏睡了,事后几个朋友们商议,下次多带一些回来。南方人因北方人送他的坛子能储存米水,这样他每天都可以喝到米水了。北方商人来来回回过去了一年多,每当他回到家乡时大家都到他家讨米水喝。有一天几个朋友坐在一起喝着米水,都很是高兴,但是商人不高兴,大家就问为什么?商人说:“我在南方做生意也不容易,常到朋友家要米水喝不说,还给你们带实在是过意不去,你们高兴了,我和南方朋友受苦了,人家一年种的稻谷,都让我们喝了米水了,我们如何报答人家”。几个朋友们说:“我们应该拿一些用品与人家交换”。后来北方商人来到了南方朋友家里,给朋友说:“我总在你这里喝米水,时间长了也不好意思,而且我又是一个商人,给你放点钱做补贴用吧”。南方朋友说;“我们是朋友,喝了一点米水有啥过意不去,我还有事求你呢。我的很多朋友,想喝我做的米水,但是没容器装运,能把上次你带来的坛子与我的米水交换?”。北方商人求知不得,就答应了并问:“如何交换?”。南方朋友说“拿一个坛子换一坛子米水如何?”北方商人回答说:“可以”。从此以后无论用大坛子还是小坛子都是一换一。后来南方朋友提出了问题:“你每次带来坛子一次比一次大,我家做米水的米越来越少”。为此两人又坐在一起商议,找一个双方都接受的坛子装米水,而且对等交换。北方人提出:“坛子的大小,依据我一次喝米水的多少来定量,达到我昏睡了为止”。南方朋友说:“可以”。南方人又说;“将我的米水和你的坛子合在一起,应该起个什么名字为好呢”。两人坐在一起商议。

    北方商人说;“这种米水是你做出来的,你给起个名吧”。

    南方朋友说:“这个米水只能用你的坛子装运,还是你给起个名吧”,双方讨论半天。

    南方朋友接着说:“我们南方的米是用袋子装的,你的坛子是在北方制作的,我的米水就叫“东”。你的坛子就叫“西”。合在一起叫“东西”如何?”。北方商人:“还是你们南方人聪明,起了这么好的一个名字,也很形象,这个“东”很象你们装米的袋子,这个“西”又象我们北方的坛子”。从此把米水装在坛子里就叫“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东西”酿造水平越来越高,北方商人每次喝半坛子“东西”就昏睡了,时间长了南方朋友就不干了,埋怨说:“你的坛子还是太大了,乘的“东西”太多了,我就不划算了。你喝了半坛子“东西”就昏睡了,再换一个小一点的坛子喝,可不可以呀?”。北方商人昏昏沉沉说:“可以”。第二天北方人就用小坛子喝,喝来喝去,喝到能装一斤“东西”的坛子的量正合适。北方人也意识到;这“东西”让家乡的朋友喝多了还兹事,喝没了还四处找,找不到又掀桌子,喝多了还打老婆。现分析,在汉语里的词汇;什么“拿东西”“买东西”“要东西”“吃东西”“老东西”“好东西”“坏东西”“偷东西”“抢东西”“不是个东西”“什么东西”。 现在“东西”这个词是泛指一些事和物。都是一些醉酒人说的一些醉话代代流传下来的。

    为此,再后来有个老者提出一个建议:“这个“东西”不能白天喝,昏睡了耽误做农活,应该放到晚上喝,喝多了就睡了,不影响第二天要做的工作”。根据这个建议,有一位教书先生,把这个“东西”改了一个名称,还造了一个字,用一个米水的(水),与(西)合为一体,再加上一个条件,告诫人们不能在白天喝,只能在晚上喝(酉时),从而造出一个“酒”字来。古人们说:“不喝卯时酒,昏昏醉到酉,不骂酉时妻,一夜受弧凄”,这个“酒”字,也可能就从这个典故引出的吧。

    任何物质的诞生,出手之后都有两种结果: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酒也是一样,是一把双刃剑:酒能成事也能败事。为此,排例了一些关于酒对人生的影响评价供参考。酒是友谊的桥梁,酒愈喝愈近,赌越赌越远。酒能通神,酒能壮胆,酒后驾车是非多。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是酒醉心明。酒不解真愁,药能医假病。酒不醉人人自醉,是酒有去路。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酒鬼。酒敬对方是自己喝,就是敬酒人喝醉了的一种表现。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酒神,酒仙,酒鬼,酒徒,酒厂,酒类,酒巴,酒杯,酒会,酒店,酒话,酒歌,酒傻子,酒篓子,酒馕饭袋……, 国酒,酿酒,色酒,辣酒,白酒,烧酒,窖酒,红酒,黄酒,清酒,药酒,老酒,料酒,啤酒,美酒,米酒,饮酒,喝酒,品酒,吃酒,劝酒,替酒,送酒,敬酒,赖酒,赊酒,赢酒,输酒,要酒,找酒,偷酒,抢酒,买酒,借酒,卖酒,假酒,醉酒,醒酒,斟酒,攒酒……,沟对酒,粮食酒,高梁酒,米子酒,红薯酒,青颗酒,人参酒,构杞酒,葡萄酒,桂花酒,香滨酒,散装酒,瓶装酒……, 借酒消愁,无酒不成席,把酒问青天,今昔是何年。浊酒一杯家万里,将军白发征夫泪。烟酒不分家。煮酒论英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敬酒不吃吃罚。拿酒来。耍酒风。啤酒鸭。……,李白酒后诗百篇。遇饮酒时须饮酒,得高歌处且高歌。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杨关无无故人。……

    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若要断酒法,醒眼看醉人。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夫妻结婚喝的是交杯酒。别人结婚喝的是喜酒。小孩出生喝的是满月酒。英雄喝的是庆功酒。杀头喝的是壮行酒。心情不好喝的是闷酒。风花雪月喝的是花酒。初次见面喝的是见面酒,朋友远道而来喝的是接风酒,勇士上路喝的是壮行酒。经营失败喝的是散伙酒。喝了咱的酒,上下通气不咳嗽,喝了咱的酒,见了皇帝不磕头,喝了咱的酒,一人敢走青杀口。有花方酌酒,无月不蹬楼。无求到处人情好,不饮从他酒价高。清清之水,为土所防。济济之士,为酒所伤。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醉后乾坤大,壶中日月长。醉虾。醉鬼。醉生梦死。醉八仙。醉花阴,人比黄花瘦。……

    喝酒是为了娱乐就发明了猜拳:猜拳是自己赢了对方喝酒,自己手上出的数,与对方手上出的数,相加是自己嘴里喊出的数是赢了对方;三拳两胜,自己赢了对方两拳,让对方喝酒,酒有定量、也有数量,酒定量是一个三盅一两,也可随意数量和酒量。小酒杯,倒酒倒奇数;一盅、三盅、六盅、九盅或十二盅,输两拳喝一盅,也可以输一拳喝一盅,或输两拳喝一盅,双方猜拳前先协商好再开拳。

    打关;例如:一桌坐十人;一个人打关,九个人接关,先从某一人开拳,一般从酒量大豢S嗑湃舜幼蟮接医庸兀鸥鋈私油旯睾螅桓乱桓鋈舜蚬兀承蚧故谴幼蟮接医还兀械娜司屏看螅苁洌械娜司屏坎淮螅苁怯染剖怯直燃际跻脖染屏俊J鋈舜蛲旯睾螅共痪⌒耍梢匀蚴ぜ遥部梢匀虬芗遥康木褪且隙苑胶群梦梗群玫谋曜际牵蛔约核挡荒茉俸攘耍俸染透吡恕G疤崾遣荒茉俨斡耄部梢酝顺鋈ィ部梢猿圆耍部梢源姹鹑撕染疲荒艹鋈冶鹑恕?
摇色子定输赢,前提是要有两个色盅,每个色盅里放三个色子,一个色子有六个面,每个面上有一数,一、二、三、四、五、六。双方一起摇,摇完后放在棹子上打开盖,数大点、扎金花、吹牛。只要对方认输喝酒就可以。

    数大点;摇了色盅打开后,色子面向上的数字,三个数相加点多者赢,小者输。先定好大者喝,小者喝都可以。

    扎金花;三个一样的数算豹子,三个联在一起的是连条,三个不联在一起同色是金花,联在一起同色是金连条,一、二、三赢四、五、六。一、二、三的金连条最大,对子压单,两个一点,压其它点,双方都有对子数大点。豹子双方喝,也可对方喝,事先有约就可以。

    吹牛;双方喊的数与接开的数相加时;喊对的赢,我喊两个六,如果对方认为你没有两个六,可以打开见结果,你有一个点,他有一个六,也算你赢,一点可代替其它三个数,对方要喊三个一样的数,可以压你的两个数,四个数压三个数,最大是六个六,也就是你有三个六,对方也有三个六,对方喊的是六个六,对方算赢,没有六个六,算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