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庄和民宿,无论从资源上,还是从客源上,都有着天然的互通性。这也是参见庄主一直把农庄和民宿放在一起探讨的原因。 当我们总结农庄和民宿的运营时,发现有个关键词,谁也无法回避。 在这个阅读碎片化、图片化、格式化、鸡汤化的时代,木尧尽量用最短的篇幅说明我的观点。 我们为什么喜欢打游戏、观电影、看小说?就木尧的体会来说,更多的原因就是想感受下游戏、电影、小说里的场景。因为,那些场景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遥远的近乎不现实。正因为遥远,我们才有了好奇心,才有了冲动,才有了行动。 每每看完一部电影,我就会问自己:真有这样的生活场景? 当都市人群过着单位到家两点一线的重复生活时,有一群人却逃离了城市,过着田园归居的生活,诗一般的生活,梦一般的场景。同样生活在地球上,过日子的差别咋就这么大呢?这,对我们是极大的挑战和刺激。 当一个农庄主或民宿主清晨走进田园,鞋底沾满混合了青草味道的泥巴,裤脚被草尖的晨露打湿,眼睛被明媚的眼光照射的睁不开,身后被一条淘气的小狗紧紧跟着,就那样,漫无目的的在田园巡视、迂回、无想。 散步归来,顺手捡一根枯枝、两片落叶、三朵野花,随意的插在花瓶里,堆在书案上,整个日子就暖暖的亮了。 就是这样的场景,牵引着我的目光,让心久久停留在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的田园。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属于自己的有关乡村的文化符号、生活符号、记忆符号,这个符号有可能是院子里的一口古井、村里的一栋老戏台、村口的一棵老树,还有可能是赤条条小河戏水、稻田插秧、陪父亲赶集、偷玉米、磨豆腐,还有可能是外婆的一个微笑、妈妈常做的某道家常菜、父亲常用的某个工具,还有可能是村里阴阳先生一本发黄的古书、卖货郎穿过村庄的身影、杀猪汉口衔利刀摁倒肥猪的彪悍、胖铁匠手起锤落的霸气。 如果你的农庄或民宿,能够复原,或者说再现这些符号,那么就是让消费者进入了记忆中的场景,为了这个场景,他们心甘情愿付费。 租地种田,与其说是想吃健康的食品,不如说是想起儿时种菜的场景;农家饭里的炒鸡,与其说是食材地道、口味正宗,不如说是想起儿时的味道;果园里的采摘,与其说是绿色无污染,不如说是想起儿时偷果子的快感;民宿里的那张床,与其说是舒适、智能,不如说是这栋房子勾起有关乡村的梦境。 是的,一切都是有关场景的再现。 我们回归乡村,就是一场乡村梦境的再现。 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所有的建筑、设计、装饰都是载体,没有人参与其中,都是虚幻的泡沫。 |
|
来自: 阳光普照一生 > 《万青山花海小镇旅游度假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