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島記憶

 qyxqzy 2016-01-23
青岛记忆
文/萧楼
  
  从北京回上海的途中,我们转道去了青岛。看着随身带着的中国地图册,看着铁路线从北京往青岛的标注,是向东面的大海弯沿过一条很长的线路。列车进入山东的时候,我在车厢里与一位年轻的海员攀谈起来。他是青岛人,于是我们说起青岛与上海。我对他说起想象中的有着童话建筑的青岛,但他更向往大都市的上海。他告诉我,他们航行在大海上,总是数月半年不见人,上了岸,最大的喜好就是看人,与人交谈,不仅仅是看女人。他说,海员的那种寂寞单调,是我们一般人无法体会到的。
  列车终于驶入了青岛站,走出站台,看青岛站的建筑,比较矮小,像旧电影里看到的北方小站,并没有什么给人特别的印象。直到我们进入青岛市区,行走在她的街道上,一些似乎建筑在半上坡上的独立别墅似的建筑才给了我们视觉的冲击。这里没有一幢房屋是相同的,房屋的外表面涂着各色不同的颜色,每幢楼的建筑样式风格都不同,我是知道自己,已经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了。
  但是很快,我们就从童话世界里回到现实,我们必须先找住的地方。青岛是海边城市,每到夏季,就严重的缺水。我们走了很长的路,在青岛的中心地区寻找旅馆,跑了十几家,都被告知满员或者是没有水供应,这样就不能住了,因为无法洗澡。我们花去了半天时间找旅馆,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总算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将自己安顿下来了。这是在青岛的第一天,我们上午到达,什么地方也没去,只是找旅馆。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青岛的现在,一定不会是这样的。
  住下以后,心可以安顿了。洗漱完,我们上街吃了一些东西,就前往海边。我们住的地方离海边有一段路,我们到了海边以后,见到有很多的游客,也有当地的很多居民。当地的一些居民赤着脚,在海边捡拾海带,一条一条的很多。这些对我,也是神奇的,我是初次看到海带的来源。那个时候,是九月初,海水已经很凉了,我们不能够下海游泳了,也只是赤着脚,手里拎着鞋子,学着当地人,在海滩边行走。大海是如此美丽,尤其远眺。上海也是海边城市,但在上海,并没有一处像样的海边。上海人看海,往往要去附近的普陀山或者更远的地方。
  在青岛几天,我们都在市区里游玩。原来想去崂山的,已经到了崂山一日游的旅游售票处,门口遇到当地的一位大妈,她对我们说,崂山没有什么可看,还不如就在市区转转,我们就听信了。很多年以后,很有些后悔。已经到了那个地方,应该去看看。但这不能怪这位大妈,我们都有过这样的心态,如果外地人来上海,他们想到东方明珠上看看,我也一定会对他们说,没有什么可看的,尽管我至今没有上过东方明珠。
  崂山没有去,那天却意外的去了鲁迅在青岛的住所,这是我意外的收获,行程前是没有这个计划的。记得在一个街道花园的边上,有鲁迅纪念的雕塑,还有刻着文字的石块,记忆已经模糊。
  在后一天的一个下午,在近海边的一条马路集市上,我们用很便宜的价格买了两斤活的海虾,我们找了附近的一家小饭店,想付些钱请他们帮着加工煮熟,这样新鲜的海虾,只要水里一窜就可以了。在一个街道的拐角处,我们找到了一家小饭店,他们马上同意了,并不收加工费,只是叫我们点一些菜喝酒吃饭即可,这正合我们的心意。这盘白水海虾,是我此生品尝到的最好的美味。
  山东人是豪爽的,也是好客的。他们有《水浒》血性男儿的大气,我有几位山东籍的青年同事,在他们的身上,我时常能够体会到他们的这种特质。青岛是很多年前去的,去的时候,我女儿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那时我母亲还在,母亲与我们一起从北京回沪,母亲直接坐上了往上海的列车,我们却转道来到了青岛。我的母亲现在却离开了,青岛在我的记忆中也已经模糊。青岛于我,就如茴香豆于孔乙己,就只有这些了,多乎哉不多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