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土耳其16】伊斯坦布尔·千年的帝都(下)

(2015-03-22 20:32:42)
(四)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被誉为“拜占庭建筑的最高杰作”,是伊斯坦布尔足以笑傲天下的恢宏建筑。 早在公元325年,君士坦丁一世就在此地开始建造 圣索菲亚大教堂。此后两百年间,教堂两建两毁。537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时期用了六年时间建造了第三座教堂,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见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从那以后直到拜占庭帝国终结,这里都是基督教本教的大本营。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新的统治者奥斯曼国王穆罕默德二世把教堂转化为清真寺。但新君主被教堂的神圣气氛所震撼,下令保留了属于基督教部分的圣母马赛克画和耶稣画像,使其成为了一座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合二为一的独特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建筑非常有特色,在平面上,采用的是希腊式十字架造型。在空间上,则创造了巨型的圆顶。这巨大而飘渺的圆顶不是用柱子来支撑,而是以拱门、扶壁、小圆顶来支撑和分担。教堂的大圆顶离地55米高,在1519年被塞维利亚主教座堂取代之前,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
忧郁地震、大火和教派冲突,圣索菲亚大教堂历经磨难,损坏严重。精美绝伦的内部装饰被不断改变,不少圣物被洗劫、流落到西方各地,弥足珍贵的镶嵌画被擦掉或覆盖。直至1935年,第一任土耳其总统将圣索菲亚大教堂改为博物馆,覆盖在镶嵌画上的灰浆石膏才由专家煞费苦心地擦去,地面饰品得以展示。现在的圣索菲亚博物馆的展品,主要就是建筑物本身以及其中的镶嵌画艺术品。
1、2006年冬日下的大教堂
2、2014年夏日里的大教堂
3、大教堂周边的四座高塔建于不同的苏丹时期,外形各不相同。

4

5

6、教堂外的净洗池

7、宽阔的走廊

8、走廊门楣上的镶嵌画

9、教堂的侧廊

10
11
12
教堂里正在整修,只开放一半。大穹顶又高又圆,但破损离开。可想而知,整修工程非常艰巨。后来在百度上看到,1993年,博物馆在其穹顶之下搭建起了整修用的脚手架,这一“临时”建筑一直在博物馆内存在着。已经忘了06年时的情景,但找不到一张教堂内的照片,看来那时候也在整修中。
13
14
15
16、这根“哭泣的立柱”上,有个“圣母玛利亚的手印”,要排队才能按一下。
沿着教堂一侧那条昏暗的碎石铺就的通道蜿蜒而上,能到达两层那环绕教堂的长廊。因为整修的原因,两层的光线比较差,也不能拍到教堂的全貌。
17
18
19
20、南侧走廊上是那幅著名的镶嵌画
21
22
23、据说,圆盘上写的是安拉、穆罕默德和四位哈里发的名字。
25
(五)多尔玛巴赫切宫
多尔玛巴赫切宫建于19世纪中叶,是奥斯曼帝国最后六位苏丹的居城。相对于老皇宫,这里就被称为新皇宫。新皇宫的宫殿建筑沿着博斯普鲁斯海峡绵延600米,高大恢弘,那是奥斯曼帝国最后的辉煌。
26
27、宫门也在整修
28
29、游客能入内参观的就是这座建筑
现在的新皇宫已经不让照相了。06年时是可以的,但拍的不多,找了几张出来挂在下面。皇宫内最引人瞩目的是那些枝形吊灯。当年还参观了皇宫收藏的珍宝,这回没有见到。
30
31
32
33、新皇宫的这一面正对着博斯普鲁斯海峡
34、皇宫是海峡之景,海峡也是皇宫之景。
35、皇宫的侧门
36、冬天,皇宫里白雪皑皑。
37、夏天,皇宫里绿草茵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