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港有利银行壹佰圆纸币赏析

 红豆居士 2016-01-23

香港有利银行壹佰圆纸币赏析

我在这里说的有利银行可不是百度搜索里自以为是地给我搜出一堆没用的“友利银行”,这是一家曾经在香港存在过的银行。

有利银行是第二家在香港开业的银行,于1853年10月在印度孟买由英印商人创立,当时的称为孟买汇理银行(Mercantile Bank of Bombay),1854年在上海设办事处,1857年8月1日在香港开设分行并改称为印度伦敦中国三处汇理银行(Chartered Mercantile Bank of India, London and China),1858年搬迁总部至伦敦。同年9月15日,该行获颁英国皇家特许状(Royal Charter)经营银行业务,并开始在港发行钞票,包括五元、十元、二十五元、五十元及一百元五种面额的纸币,但发行量极少,估计可能每种面额每年仅发行数千张,故传世极稀,每一张均为珍品,数十年也难得一见,连一些钱币收藏家也无法整理出每种钞票的发行时间表。

1892年,有利银行放弃皇家特许状,第二年重组为一有限公司The Mercantile Bank of lndia Limited,其香港分行亦改称为香港有利银行,在1892年到1911年期间,香港有利银行似乎并无发行钞票,因为香港政府在1895年通过“银行纸币发行”条例,禁止未得英国内政部大臣,经由香港总督批淮的银行发行纸币。根据此法例,当时仅有两家银行有法定权力在香港发钞,即根据1866年第2号法案组成的香港上海汇理银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前身),以及在1853年获颁皇家特许状的印度新金山中国汇理银行(香港渣打银行前身)。

1911年,香港有利银行根据1911年第65号「香港有利银行发行纸币」法案,获香港政府授权发行钞票,翌年恢复发行五元、十元、二十五元、五十元及一百元钞票,惟其发行量不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约占全港钞票量千份之五左右,而在战后直至1974年11月该银行发行钞票为止,仅佔全港钞票发行量百分之五左右。

而有利银行在1959年12月就被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收购,其名称中也消去“印度”一词,并于1966年将总行迁往香港。1984年,有利银行被转予美国万国宝通银行(即今花旗银行),1987年再转售予日本三菱银行(即今三菱东京UFJ银行),成为消灭银行。位于印度的汇丰银行网站也说明其银行的历史追溯到有利银行在1853年开业,且当年有利银行位于孟买的办公楼也如今成了汇丰银行位于印度的总部。

香港有利银行壹佰圆纸币赏析

近日我很有幸收藏到了一张所谓的有利银行“关门钞”,这张钞票是有利银行最后一次发行的钞票,时间是1974年11月4日,这个在钞票正面水印下方可以看到。据钱币收藏家马德和钱钞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马德和先生的撰文《香港有利银行纸币发行资料初探》中所述,该钞票均为B字冠,从冠字号来看应该只发行了40万张。这样的发行量,如果按照大陆新钞的炒作来看,分分钟也能炒到万元。

该钞票由德纳罗印钞公司承印(并非现在名为“香港印钞有限公司”的前身德纳罗香港分厂,香港分厂1984年才设立),票面设计很符合那个时代的香港作为殖民地而带有浓郁地西方色彩。由于没有实物参考,于是无法判断壹佰圆中英文的背景的字母是否为该行LOGO,但这个如此像耶稣会标志的LOGO显然颇具西方色彩,配合左边的西方古典神话人物和盾牌,都凸显了香港作为殖民地文化表现的场所。

这张1974年的有利银行壹佰圆钞票,其设计上采用完全对称的构思。背面采用从港岛太平山顶眺望维多利亚港和九龙半岛,这样的设计在后来的渣打银行150周年纪念钞上也被采用,显然是借鉴了有利银行的设计。唯独看不懂的就是水印了,完全看不出是什么图案。

由于有利银行的钞票向来发行量少,且关门钞的发行在当时应该已经受到关注,因此现在一般的钱币市场上看到的有利银行钞票绝大多数都是这个,基本为流通品相,如果有其它面额的钞票且品相较佳的话估计都可以进入拍卖市场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