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直击天气(第12期)

 小小书法家 2016-01-23

[ 冯殊 ]

各位好,欢迎来到直击天气——与科学家聊“天”名家有约——“大家”谈热点,那么今天我们要聊“撕下城市的‘看海’名牌”。大家看到,今年汛期开始,南方经历大大小小十多次强降雨,而这种天气是否是一个正常现象?面对强降雨形势究竟如何应对?这是今天我们共同讨论的话题。我介绍一下今天的嘉宾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建云,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端义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研究员严登华。
应该说四位在各自专业上有所侧重。今年大大小小经历十几次南方强降雨过程,出现“看海”情况,能不能请张老师给我们介绍一下有多少城市出现这种情况? ( 2015-07-27 14:49:00 )

[ 张建云 ]

是这样的,今年南方的降雨过程十多次,很多城市出现“看海”情况。我来自南京,南京今年6月份三次明显降雨过程,这些降雨过程大家在网上看到南京所有大学成为“河海大学”,很多学校当时被淹了,网上也看到复旦大学和同济大学的同学划船抓鱼,这几年不仅仅这些南方城市,北方,像北京2012年的“7·21”强降雨,还有济南2007年的“7·18”洪水,2013年10月像宁波、余姚、上海,由强台风“菲特”带来的强降雨,使得余姚70%的城区受淹一周以上,上海很多大学也变成“知识的海洋”。2014年深圳、武汉城市都发生过强暴雨,导致城市交通瘫痪。随着全球变化及城市化的进展,城市洪涝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逢大雨必涝”成为城市的通病,城市“看海”的现象经常发生。 ( 2015-07-27 14:50:00 )

[ 冯殊 ]

今年如此多出现这样的情况,和往年比是不是一个正常现象? ( 2015-07-27 14:51:00 )

[ 张建云 ]

今年降雨南方总的来说还是偏多。南京、常州、武汉,深圳以及北方的榆林等城市都发生了比较严重的洪涝。 ( 2015-07-27 14:52:00 )

[ 冯殊 ]

我们了解到“海绵城市”概念,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概念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未来怎样来构建? ( 2015-07-27 14:52:00 )

[ 张建云 ]

海绵城市很早提出来。我们国家随着城市洪涝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个问题得到了国家高度的重视,从去年正在组织海绵城市试点建设。
所谓海绵城市,形象的比喻应该是把我们城市建设像一块海绵,在下大雨时候,应该能下渗、能滞留、能蓄存、能净化水,但是没有降雨的时候可以把水放出来,可用可排。
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是解决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城市防洪防涝标准明显提高,减少洪涝的灾害;二是提高城市水资源的保障能力;三是改善水环境和水生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去年底国家建设部、财政部、水利部等有关部委组织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和试点建设,有130多个城市申请海绵城市的建设,通过多轮审查答辩,最后有16个城市列入海绵城市试点。在试点建设当中,国家对直辖市分三年每年投资6亿,在省会城市三年每年投资5亿,一般城市三年每年投资4个亿,中央投资加地方投资。希望通过海绵城市建设解决城市看海问题,城市污染问题和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 ( 2015-07-27 14:53:00 )

[ 冯殊 ]

您觉得实现”海绵城市“目标大概要多长时间? ( 2015-07-27 14:53:00 )

[ 张建云 ]

这是一个漫长的道路,现在进行试点,130多个城市申请。我们曾统计,在过去发生三次洪涝以上的城市有137个城市,城市洪涝的问题还是非常突出,需要若干年的。但是国务院关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文件要求,花大力气,用10年左右时间基本解决我们城市洪涝的问题。 ( 2015-07-27 14:54:00 )

[ 冯殊 ]

城市洪涝治理也是很漫长的过程。张老师介绍了今年”看海“城市的情况,包括与往年相比出现的问题。丁老师,气候变化方面,今年很多媒体包括专家提出今年是厄尔尼诺年,今年南方大面积洪涝灾害是不是跟厄尔尼诺有明显的关系? ( 2015-07-27 14:54:00 )

[ 丁一汇 ]

应该说有一些关系。在厄尔尼诺第二年春夏,特别是夏天,厄尔尼诺影响是最大,这次厄尔尼诺从什么时候算起,从国家气侯中心据其标准来看,是从去年春末夏初厄尔尼诺就开始形成,所以现在正好是第二年,也就是今年春夏,这是厄尔尼诺影响我们中国降水的一个主要的年份。那么这是通过说明过程影响的呢?厄尔尼诺发生之后海洋增温,大量蒸发,总体上会出现更强的蒸发,蒸发可为陆地上降水提供更丰富的水源,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原因是厄尔尼诺年出现以后东亚夏季风一般就要减弱,减弱以后他的前锋到达不了华北,或者长江以北地方,总体来说停在长江—江淮地区,这时季风水汽输送也主要偏南,主要在长江和长江以南,这样一来水汽多主要输送长江和长江以南地区,到不了华北。因而季风比较弱,可提供江淮产生大暴雨另一个基本条件,这就是一个厄尔尼诺年通过海洋输送水汽又通过影响季风强弱影响中国夏季暴雨的背景。
现在大家更关系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厄尔尼诺会不会发展成一个今年大家非常关心,是不是发生超级厄尔尼诺。
( 2015-07-27 14:55:00 )

[ 丁一汇 ]

大家可以看到从65年以来,有三次超级厄尔尼诺,1972、1982,与1997/1998年,它们都很强,海洋明显增温,这三个厄尔尼诺年被我们称作超级厄尔尼诺。今年会不会发展超级厄尔尼诺是大家非常关心问题,如果将发展成超强厄尔尼诺,第二年即今年夏天还要在南方有更加强的洪水,或者暴雨和洪水。根据过去的资料看,一个超级厄尔尼诺的发展主要有两个条件,第一条件是中美州沿岸,热带太平洋达到4度,中东太平洋增温超过2度,过去三个基本超过,其他都没有超过。现在看来,总体来讲,从厄尔尼诺预报图看大家可以看到,非常强的一个暖的海洋温度带从中太平洋一直到东太平洋,正好在热带地区全是高的海温区,但这个海温区还会不会再加强,大家看预报,这个预报结果每三个月作一次预报,可以看到,暖海洋温度一直可以持续到今年的年底到明天的春天,大概到明年的1月份以后他就开始降下来。所有这些预报结果大概表明可能会发展一个强厄尔尼诺,但要想达到4度升温,东太平洋和中东太平洋达到两度增温还是有困难,所以现在根据全球这么多模式集合预报,总体预报结果大概是强厄尔尼诺可以达到,总体来讲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这个厄尔尼诺可能衰减,难以达到超级厄尔尼诺,但即使这样,这个厄尔尼诺将持续近20个月,其长度仍然是历史上非常罕见,以前长的厄尔尼诺大概是16个月到18个月,这次长度仍然是非常长。 ( 2015-07-27 14:58:00 )

[ 冯殊 ]

强降雨在未来几个月是什么样的情况? ( 2015-07-27 15:07:00 )

[ 丁一汇 ]

现在暴雨区主要在长江和长江以南。在北方这个雨季按理应说推到华北,也是产生连续性强降水,现在雨带并没有到华北来。虽然每天我们都感觉下雨,但这是对流性降水,总体来讲雨量并不大,所以看最近国家气候中心确定华北雨季,一般过去在7月15号华北雨季来临,但今年厄尔尼诺使雨季推迟一个礼拜到7月23号华北雨季才到来,并且到来省份主要以河北省为主,山西、内蒙、辽宁、山东都到不了雨季来临标志,总体来讲还是偏旱,这就是说厄尔尼诺年强降水主要是长江和长江以南地区,出现南涝北旱形势,这个形势可能持续到今年年底。 ( 2015-07-27 15:08:00 )

[ 冯殊 ]

是不是可以下定义,全球性变暖趋势在加剧? ( 2015-07-27 15:09:00 )

[ 丁一汇 ]

全球变暖趋势整体来讲应该说是在加剧,所以说今年很多科学家和有些气候变化组织在推测今年全球气温会不会破历史纪录,去年已经破纪录,今年会不会比去年还要高,上半年记录显示,肯定是超过历史的记录,下半年如果仍然超过历史记录,那我们今年就是在厄尔尼诺推动下使得全球温度可能会达到新高。这取决于下半年的增温。今年下半年还会有不确定因素,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因为南半球的温度。南半球现在正是经历冬季现在也是增暖的,但是能不能破纪录,还不知道对北半球,还要看8月份。7、8月份有多少次热浪发展,这个热浪发展主要在美洲和欧亚地区,这两个是陆地,因为陆地温度变化比海洋要大,所以我们要看这几个陆地欧亚、美洲、南美这些破不破纪录,如果这三个大陆破纪录今年肯定要破纪录,所以我们现在正在关注三个地区南北美洲、欧亚还有澳大利亚,会不会出现极暖天气和高温热浪,其中北半球高温热浪,这是关键,最后一个季度就慢慢明朗了。 ( 2015-07-27 15:09:00 )

[ 冯殊 ]

这个可能是不可逆的,面对强厄尔尼诺不仅全球变暖气温上升,极端温度会频发。严老师是水资源专家,在面对这种强降雨情况之下,尤其是很多城市连续、频繁降雨,应该如何面对?城市规划、建设上应该做一些什么? ( 2015-07-27 15:10:00 )

[ 严登华 ]

其实对于城市的内涝从规划角度来看,遵循一个基本规律。首先城市化进程扩张,刚才张院士提到城市有热岛效应,在城市上空形成暴雨,暴雨下来以后,水从天上到地上,进到地下进到湖里,从整个过程来考虑,可以看到城市跟一片自然地来比较,发现几个很鲜明特点,比如说在自然地上下十个单位的水留在地表也就两个单位的水,但是对现在城市来说能留下几个单位的水,八个单位甚至更多,自然作用下这些阶段下来十个单位的水可能八个单位或者七个单位留下了,城市硬化地面来说留下雨量就多了这是第一个事情。
第二,雨多以后这个水对于天然状况,它顺着坡面直接流下来,通过坡面汇雨过程直接进到河流。对城市来说由于道路和小区的建设,一些建筑物建设将本来连续的坡面被切割成了很多小的单元,所以水发生垂向运动,天然状态,水的坡长相对长线,城市水坡长是短线,所以容易积涝,现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间由于道路、建筑物切割成小单元这也是形成内涝原因。
另外,很多下跨式立交桥,水容易积蓄在这个地方,北京内涝大部分集中在规模较大立交桥,这一片区域比较大。
我们国家城市化发展非常快,过去应该说在做城市内涝治理过程中强调的是什么?是排,怎么样把城市降雨形成的涝水排掉。下来十个单位降雨我们怎么让八个单位的水都要通过地表过程把涝水积蓄在一个地方,这个过程来说考虑相对来说要少一些,重点考虑末端。所以刚才张院士所说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把水能够蓄起来,要水能够释放出来,为我所用。
另外一个在我们过去规划过程中,如果按照这种理念来建设,比如说绿地建设跟城市硬化地面建设配比关系方面,这些方面应该确立合理指标,再比如说国外很多城市绿地往往有一个涝水储水系统,要求地面应该比绿地要高,但是我们走北京街上发现地面比绿地要低,所以这样往往形成路就积水,甚至在一些小区里面同样出现积水情况,所以从现在角度来说,我们还是遵循内涝发生这个规律,首先我们要让涝水尽可能少,尤其一个很核心的指标,就是绿地的面积和这个硬化的面积这个比例要有一个合理比例选择。
水有了没有排走,过去排涝标准相对低一些,当然这个也是有原因,因为我们国家经济一步步发展过程中,我们治涝手段也在慢慢提高,不会一步到很高的位置,最近这些年来应该说城市排涝这方面还是做大量工作,但是因为暴雨事件有着随机性和极端性,这种排涝的工程远远满足不了城市化进程过程中间对内涝治理规模的需求,同时我们有一个安全水的需求,所以将来城市规划过程中应该从降水暴雨开始一直到排水全过程有统筹设计。
( 2015-07-27 15:10:00 )

[ 冯殊 ]

这是现在正在做的工作。刚才张老师具体介绍了未来城市规划和建设上的一些方向。希望严老师给我们讲一讲,为什么武汉会出现“看海”的情况? ( 2015-07-27 15:11:00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